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年,办《观察》杂志的储安平向胡适先生求字,胡适给他写了这样一个条屏:“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是胡适年轻时就表达过的意思,也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然说的不是教育,但对“百年树人”的教育来说,无疑也是格言。  相似文献   

2.
名人趣谈     
《老人天地》2013,(4):21-21
胡适主持中国公学兼容并包,聘请教授不分派系,更不讲究资格,颇有蔡元培的风格。若论学历,沈从文只有小学程度,但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博学多闻,胡适聘请他为学生讲授小说试作。大概有二十多名学生选他课,但他第一天上课时,却发现整个教室都坐满了。这景象有点让他招架不住,站在讲坛上有十几分钟说不出话来。突然,他惊叫一声:“我见你们人多,要哭了!”  相似文献   

3.
景秀 《金色年华》2005,(9):27-28
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胡适(1891—1962,名适,字适之),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缔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称马军为“环保斗士”,但他显然不是很认同这个称号,“我完全不是强调对抗的人。”  相似文献   

5.
胡适拒名     
时下,很多文章都谈到胡适好名。不但写过《胡适太好名“白活”30年》这样的犯浑文章,而且还就胡适是否好名与陈鲁民、苏育生、陈仓等先生“打过笔仗”。太史公司马迁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世人谁不好名呢?胡适是有些好名,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不好名,甚至还拒名?  相似文献   

6.
胡适与郭沫若的第一次见面胡适和郭沫若同为“五四”的健将。胡适虽只长郭沫若一岁,但胡适在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步甚早。他在1917年初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随后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而到了1918年8月,作为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相当于高中)学生的郭沫若,尚与去年已发生的新文学运动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金色年华》2014,(8):52-56
前言:俞永福进入阿里,与他当年进入UC的情况非常类似。他又一次被人请进去当“合伙人”,他依然不是创始人,但他也不是职业经理人。他现在地位还不稳固,但从第一天开始,他就调整到了当老大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低处     
中产正在塌陷。“低成本、中收入、高品质”成为一种新新生活价值观。 “艺术不是更高更快更强,不是体育竞赛,而是每个人独特的气息的体现。”歌手李健这样描述他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9.
胡适喜欢喝酒,常常是不醉不归,早在13岁时,他就有了第一次醉酒的经历。因为醉酒,他用皮鞋打过巡捕,被罚款五元,还因为醉酒,被车夫剥了衣服,偷了钱包,在雨里淋了一夜。对于胡适的这一恶习,夫人江冬秀自然非常担心,屡次劝他戒酒,胡适虽然也很想戒酒,却常常禁不住好友的相劝而破戒。后来,夫人专门定制了一枚金戒指,上面刻着“戒酒”二字,让胡适天天戴在手指上,这样,朋友们就不好再劝了,而且一端酒杯就能看到那两个金光闪闪的字,想不戒都难啊。  相似文献   

10.
沈冰洁 《老人世界》2014,(10):16-18
让孙子去批评市长 马大爷喜欢别人叫他“老马”,就连12岁的外孙子多多也这样喊他。老马认为外孙子这样叫他不是不礼貌,而是一种时代进步,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从人大退休的老马在家教观念里,也有点儿职业色彩,他总是告诉多多:“人小想法要大,胸怀全天下。”  相似文献   

11.
赵化南 《老年人》2009,(9):45-45
大学问家于光远先生,已逾90岁高龄。他的身体不好,年龄到了生命的暮年,但他思想的创造力仍然像年轻人一样。他有两枚印章,一枚是“无时不想,无日不写”,另一枚是“服务万岁,创造万岁”,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解释说:“这不是警句,更不是格言,只是本人的习惯。人各有特点,我的特点就是思考和写作。  相似文献   

12.
沧州这个城市虽说不大,但也有几十万人。在这座小城的、中老年人中,特别是中老年文人中,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韩成信。韩老的出名屈指算来也就是离休后这几年的事。你要问,他是大官吗?不是。他是名角吗?也不是。他就是一位平平常常的人。那他为啥出名了?是因为他和他办的那个“夕阳红”读书会。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和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徘徊的身影让很多人对褒贬不一,本文重在探讨胡适对"政治"的态度而不是其政治态度,在知识谱系转换和学术转型时代,对于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和功能做了期待,即如何寻求政学分途又需要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绣文章"。  相似文献   

14.
略知书法的人都知道舒同是创立“舒体”的一代大家,但这远不是这位革命家兼书法家的全部。 他的字名闻天下,甚至每一台电脑的字库里都有他创立的字体;毛泽东同志曾送他两个外号:“党内一支笔”和“马背书法家”……他,就是舒同。  相似文献   

15.
周明 《老人天地》2013,(6):24-24
1948年3月29日,南京政府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3月30日上午,蒋介石对外交部长王世杰说,他想让著名文人胡适当总统候选。下午王世杰去找胡适,说了蒋介石的想法。胡适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最初回答:“我承认这是一个很聪明、很伟大的见解,可以一新国内外耳目。我也承认蒋公眉威删。他说:‘请适之先生拿出勇气来。’但我实无此勇气!”  相似文献   

16.
聂冷 《老年世界》2010,(7):21-21
1910年9月某日,美国邮轮“中国皇后”号于上海吴淞港鸣响了起航的汽笛。 “呀,这不是胡洪驿(胡适原名胡洪辟)吗?”“哟,是竺可桢呀!你怎么还没死呀?”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作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的讲话并不是一些人想像的那样“官威十足”、“官腔震耳”、“官架吓人”,相反他还善于从“土得掉渣”的群众语言中汲取精华,他在各种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中十分善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群众语言,大家普遍感到,  相似文献   

18.
今天看来,胡适的意义不仅仅在白话文上,更在他对文化讨论所奉持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方式上。宽容作为20世纪我们最稀缺的精神资源,在那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中几乎是由胡适单体呈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形象!可惜,上述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文化态度及其方式上,比例是1:3。这样一个格局,便注定该运动的主导方式是陈、钱、鲁而不是胡,而这个运动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也是陈、钱、鲁式的,而非胡适之式的。  相似文献   

19.
名人与麻将     
在中国,最普及、最为人喜爱的游戏恐怕应该是打麻将了。麻将被名人胡适尊称为“国戏”,麻将被百姓戏称为“杨贵妃的骨头——玩不厌的”。因此,古往今来,我国有不少名人与麻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沉默的吴晗 1966年6月3日,北京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史绍宾”撰写的文章,公布了当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与胡适在1930年代的通信,并将这些信视为吴晗投靠胡适的铁证。胡适在中国的声名,早因思想批判运动的推展而不堪,这些信乃如“罪证确凿”,从此,吴晗必须被拉下马来遭受批判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