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色论"是中国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晚唐五代是"本色论"的奠基期,集中表现为"词为艳科"。北宋是"本色论"的争鸣期,表现为以苏轼为代表的"自是一家"之论与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别是一家"之论两条线索的争鸣。南宋是"本色论"的补充发展期,王灼、胡寅的"情性论"是对苏轼"以诗为词"论的发展,张炎的"雅正""清空"是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论的发展。唐宋词论中的"本色论"是两条线索的不断争鸣、融合。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的《词论》是词学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其中“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历遭非议,被视为形式主义。本文通过对《词论》的全面分析,结合词学实际进行研究,指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是对词这一艺术形式美学风格的整体把握,体现了艺术的本体精神。并由此出发,分析了词的形式功能,指出词是有别于一般诗体的有“意味”的生命形式,“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所代表的是一种生命美学,它的提出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论》所探讨的是文体论,而并非为作家作品论,词“别是一家”才是其中心论题。为了使词这种文学样式从当时那种受人卑视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取得与诗文并驾齐驱、比肩同坐的一席地位,李清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个撰写词学专论,郑重地向人们宣告:词再也不是诗的婢妾,而“别是一家”。《词论》虽以苏轼等人的创作作为评述对象,然而其目的在于说明;词与诗文是存在着许多区别的,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考察制约词体演进的多重因素及其演生历程尤其是苏轼评词论词之风对词学理论推动的基础上,对李清照《词论》所倡的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其间凝聚了李清照个人创作上的体验与心会。同时,这种理性自觉也体现于作家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5.
山左词人有论词文字的,主要有五人。晁补之词论以词须当行本色、崇雅尚韵、注重创新为内容。李之仪词论主要论述词的创作,内容包括词之作难于诗、词应以花间所集为宗和兼取本朝名家善铺叙、重创新、用字有来历等长处。李清照明确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强调词须协音律,还要重铺叙、崇典雅、尚故实,对晁、李词论有所承传,在词学批评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王渔洋词论内容广泛,主要论述了词的正变问题,词的创作要生香真色、讲求句法、注重“独胜”问题,词的批评要对不同派别兼收并容、取其所长但不苟同等。郑文焯论词崇尚白石清真,主张正确处理文与意、文与学的关系。其词论受浙西、常州两派影响,而后者对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正> 一李清照在写于北宋末年的《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的论点,在当时颇具代表性,对明清词论也有深刻的影响。但她的这一观点却未能在南宋词论中立足,苏辛派词论对此给予尖锐的批评,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诗词不当分异”的论点。这代表了当时的两种不同的词学观念。理论总是对创作实践的总结,既指导着新的创作实践,又是文学批评的依据。词至东坡,突破了词只写儿女艳情的狭小天地,把吊古伤今、感慨  相似文献   

7.
"别是一家"的李清照词,在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因时代审美趣尚的各异,评价有褒有贬,其主流词论,由宋元历明而至清,呈现出一个由重词法到重整体把握,再到重其词境的层深的历程。考察这一历程,能为今天的李清照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历史参照系。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论》,虽然论及的问题较多,但中心论题即词“别是一家”。其主要论点,按照人们一般的归纳就是:高雅、浑成、协乐,典重、铺叙、故实。这里有三个问题需先提出:  相似文献   

9.
宋代大词人李清照在著名的<论词>中说"词别是一家",这种独特的文体具有哪些特性?作为一种汉语艺术形式它又是如何产生美感的?祁光禄博士的新著<词艺术研究>对这些词学的根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词论》创作背景及内容的分析 ,阐述了我们应以辩证公允的态度去看待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