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诗经》学的神圣化与元代《诗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由南宋至元的一二百年间,我国的《诗经》学发展经历了一段十分特殊的历史道路。由于理学家的介入,南宋开始,出现了对《诗经》及其研究的神圣化,并以直接、间接承继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诗学为荣耀。有元一代紧承宋后,自然也就形成朱熹一家之学独擅的局面。元代诗学唯宗朱传,少见异说,严重流于封闭化和狭隘化,极大地束缚了元代学者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最终导致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少有创新,实在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西化进程中,新文化运动以对人们精神领域强有力地冲击,引发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创新变革,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也随之发生种种新变,以二三十年代的《诗经》研究为例,其在研究目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研究格局、研究课题、表述语言和著作形式等方面迥异于传统学术研究。这些新变在新文化运动的刺激下产生,并为之后的研究立下新范式。然而新文化运动的种种不足对新建立的古典文学的现代学术研究范式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二三十年代《诗经》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出版的<三国演义大辞典>问世了,这部凝聚沈伯俊、谭良啸20年心血的成果,是海内外唯一的以<三国演义>为中心的大辞典,是有关<三国>的小百科.它的同世,无论对<三国演义>以及三国文化的研究,还是对广大读者的欣赏,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而且随着时日的延伸,将日益彰显其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关雎>、<鹤鸣>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关雎>描述君子对淑女的思慕复杂情感,以匮乏的方式突显以情相感、因感而通、因感通而有人际、天人之际的建立与呵护.<鹤鸣>中的鹤鸣、游鱼、树木诸景物呈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乐园经验.如何由情感见证际,进而在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天的情意绵绵中呵护并守护际,重建生趣盎然的人间乐园,这或许构成了现代世界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通过对<诗>的哲学阐释,我们尝试突破现有中国哲学研究范式所划定的界线.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的本是古代先民的歌唱,但经过了圣人的删纂,便具有了可供深层阐述的微言大义,随之被赋予经的地位。经过历代的读解,《诗经》变得越来越神圣和深奥。甚至对它的解读已构成了 相似文献
6.
针对雷庆翼对《诗经稗疏》的批评,从不背事理和非为卫道两个方面加以反驳,考察分析了王夫之在《诗经稗疏》中表现出的《诗》学阐释学方法有三种,即审文辨字,正本清源;依古立意,博采百家;审之以理,求之以意。 相似文献
7.
家井真教授是日本汉学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学者。本文在充分肯定其诗经学代表作《诗经原意研究》所展现的方法论意义与贡献之后,围绕着铭文与《诗经》的关系、"雅"与"夏"的关系、"客"的历史文化内涵等具体问题,着重分析了该著作在文化阐释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由此强调了深入了解经典产生时代的社会观念、文化制度对于正确阐释经典内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术代变,自古皆然。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而后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其间大体贯穿着义理与考据、宏观与微观、逻辑与历史互为反动的演进脉落。学术的演进,除了自身发展的原因,更有时代文化思潮的影响。文化异,则学术异,按梁启超的说法,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现代学术传统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之所以重要,一则距离我们今日最近,与当下文化状态联系最为密切;二则因为现代学术传统乃是中、西对话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2013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池万兴教授的学术专著《六朝抒情小赋概论》.该专著的出版表明了作者在深度探索赋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而且填补了当下赋学、尤其是六朝抒情小赋研究的空白.《六朝抒情小赋概论》不仅为当代多视野、多学科综合研究赋体文学提供了有益借鉴,而且对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古今学者关于《礼记》的研究,大多着力于对其名物训诂、礼义制度的诠释阐发,而对于《礼记》学史则素少研究。潘斌《宋代礼记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作为首部《礼记》学断代研究新作,学术价值极高。该书分上下两编,40余万字。上编采用个案研究,共考察了宋代《礼记》学名家20余位;涉及到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学术著作的生命在于原创性。四川大学青年学者石硕教授历时 3年精心完成的 40万字专著《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94年出版 ) ,以其鲜明的独创性赢得了应有的声誉 :继 1 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以后 ,又于 1 999年建国 5 0周年之际荣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该书出版后 ,《光明日报》、香港《文汇报》、中新社等纷纷介绍和报道了其学术观点 ;《中国藏学》、《民族研究》、《西藏研究》等有关学术刊物均发表书评予以肯定。周伟洲先生发表于《中国藏学》 ( 1 994年 4期 )的书评 ,称它是“… 相似文献
13.
朱越利先生主编的<道藏说略>一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于2009年6月隆重推出.这是一部材料丰富、立论公允、融贯古今、集百家之长关于<道藏>研究的鼎力之作.细读<道藏说略>之后,受到启迪,感触颇深,对<道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不揣简陋,略述心得. 相似文献
14.
东南大学马雷教授的《进步、合理性与真理》(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剖析和批判了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的科学观,提出一种新的科学观———协调论科学观。该科学观为我们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与文化传统和哲学传统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协调论科学观抓住逻辑主义者和历史主义者都承认的科学中的“好的理由”加以突破性拓展,把它们从科学观的边缘转移到科学观的中心,使之成为知识的解题能力即协调力的标识,从而建立起一套多元的科学目标体系。其基本观点是,科学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降,中国学者先后提出马克思哲学解读模式创新问题.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关于解读模式的讨论更加引人注目.北京大学的王东教授新著<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以下简称<新奠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就是一部以详实的国内外学术资料直接面向马克思本身,力求在反思以往解读模式中,开创"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新解读模式,实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奠定坚实的文献学基础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旗帜鲜明地倡导词.别是一家"之说,从此,这种文体学上的辨析与争论一直没有停过,谢桃坊先生的<词学辨>一书围绕着"宋词无流派"、"词为艳科"、"词是音乐文学"等核心命题重构词"别是一家"之说,是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继续探求的学术努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文本解读逐渐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研究路向,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涌现出一批成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最近,由北京大学聂锦芳教授所著、长达73万言的《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推出,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6月15日,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学术文化重建和发展的进程,创刊于1979年春天的<社会科学研究>如今已走过了她的而立之年.值此创刊3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本刊全体同仁向多年来支持、关心刊物的领导、学人及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1]当代社会的急剧变革和专门学科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哲学研究的内容,使它正在改变自己的理论结构.发展出新的理论形态,即众多的应用哲学理论的崛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