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经》卦爻辞中的天象物候记录大体可分5类:一是流星和陨石之类;二是雷电风霜雨雪之类;三是与时序节候有联系的草木鸟兽之类;四是月亮圆缺变化情况;五是比较直接的时间表述。上述5类卦爻辞中,不包括可从历史记录中确定时间节候的一大类卦爻辞。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9):24-29
基于20世纪以来《易经》研究的史学、文学和哲学三大模式,可以提出《易经》卦爻辞的文史哲三元构成假设。运用史料分析、文字训诂、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易经》卦爻辞,可以发现,其中除了隐含商周之交的历史叙事外,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古歌片段和数首完整古歌,有些辞句及整个断辞系统都具有哲理性质,这就验证了上述假设。古史、古歌和哲理三类文字互不重叠,构成了卦爻辞的主体框架,进而确立《易经》卦爻辞的文史哲三元构成模式,打通了卦爻辞研究彼此相对独立的文史哲三条进路。  相似文献   

3.
周山 《社会科学》2012,(1):131-135
《周易》卦爻辞曾一度被认为是占筮的记录,然而对此书需要作三点思考:一,具有明象功能的卦辞爻辞,在《周易》推理系统中作为类比的譬喻例子具有由此及彼的逻辑功能;二,爻辞"或跃在渊"长期以来存在误读,需要重新解读;三,吉凶断语是一种价值评判标准,对几千年来人们的思考与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易经》卦爻辞的诗性阐释──中国古代诗歌之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最早诗歌总集是《诗经》,这个名称是汉代定下来的.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余篇,用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远古、上古流传下来的诗歌,我们且认“三千”之数,那么被孔于(或周代其他乐官)删掉的其他二千七百首.是否还有迹可寻呢?现存“《诗》三百”,主要是西周时代的诗,有少量商代之诗(《商颂》是宋国人正考父依据商代的祭祀乐歌改写的),那么殷商以远至契、后稷时代的诗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5.
《周易》卦爻辞中的天人关系是尊神尚天的。在这种天人关系背景下,卦爻辞的作者对"人力"进行多方面的开掘,反映了主体精神和理性意识的自觉,人的地位开始有所提升。这对现代人塑造自己的理想人生当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过去人们只认为它是一部哲理著作,但我认为其卦爻辞中也有许多是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呈现着中国早期的文学特色。 《周易》卦爻辞是殷周时代的产物。因为卦爻辞中有关于“丧羊于易’’(《大壮》六五)、“丧牛于易”(《旅》上九)的记载,这是殷商祖先王亥的故事。又有关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用伐鬼方,三年有享于大国”(《未济》九四)的记载,《正义》云:“高宗者,殷王武丁之号也。”据此,这当是指公元之前一二二八年殷高对外的武功。还有关于“帝乙归妹”(《泰》六五、《归妹》六五)的记载,这是殷商末年帝乙嫁妹给周文王父亲王季的故事。还有关于“康侯用锡马蕃庶”(《晋》卦)的记载,这是说康侯用成王赐给他的马进行蕃殖,等等。这些史实证明:《周易》卦爻辞当是殷周时代的作品。《系辞下》所谓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所著《易经的哲学在于指导人生》的第一部分,其余两部分是:“从哲学到生活”和“《易经》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贞悔二字,《周易》经文常见。通检450条卦爻辞,贞见于108条,悔见于32条,贞悔同见于10条左右。《尚书·洪范》载:“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卜五,指雨、霁、蒙、驿、克五种龟卜兆象。占用二,衍忒,指蓍筮重卦分为贞悔,演变以占用也。古人筮占,揲蓍曰衍,即排演蓍草以成六爻。下三爻曰内卦,称贞,上三爻曰外卦,称悔。若爻有变化(忒者,变也),则称演遇的本卦为贞,变生的之卦为悔。《左传·僖公十五年》秋,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蛊》。《蛊》卦下巽上民,巽的卦象是风,艮的卦象是山,所以卜徒父曰:“《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国语·晋语》晋重耳筮得国。筮得贞《屯》悔《豫》。《屯》是遇卦,《屯》初,四、五爻皆变。变生的之卦为《豫》,故曰贞《屯》悔《豫》。由此可见,贞悔在易卦里有着特定的含义,贞指内卦,本卦;悔指外卦,变卦。然而易学家们对于卦爻辞中之贞悔的解释,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9.
“利涉大川”是《周易》卦爻辞中的常用语,它在《需》、铜人》、《蛊》、《大畜》、《益》、《涣》、仲手》卦的卦辞与《颐》卦上九交辞、《未济})卦六三交辞中出现,共九处;《谦》卦初六交辞的“用沙大川,吉”,取智与“利涉大川”亦同。而《讼》卦辞“不利涉大川”及颁协六五交辞“不可涉大川”这二则反面训诫之语,则与“利沙大川”形成对照。“利涉大川”在“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上传》)的卦爻辞中于不同的“卦时”“变位”多次出现,其取象设备的象征意蕴、具体内涵及其所体现的哲理启示,值得深入探析。一、“利沙大川”的…  相似文献   

10.
《周易》卦爻辞与《诗经》的比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卦爻辞与《诗经》的比兴方法刘鹤文《周易》最初作为一部卜筮书,广泛应用于释疑解难的占筮需求,故卦交辞产生伊始,便尽可能地选取为人们熟知的生活(或自然)现象,来暗示所占结果的吉凶祸福。这种摄取物象而言物理的方式,不仅使卜人在解释卜辞时有较为宽绰的...  相似文献   

11.
《易》是中国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亦是最古老的卜筮之书。除意广涵深的哲理外,《易》卦爻辞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分析卦爻辞的描写内容、艺术特征、运用意象可知,其与《诗》具有一迈相承的文学意蕴。进而可见,《易》亦为古代文学之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的忧患意识张崇琛《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之间有着某些相似。而从思想内容上来说,这种相似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忧患意识。《三百篇》中,反映忧患意识最多、最充分的要数《小雅》了。象《小雅》中的《节南山之什》、《谷风之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部分卦爻辞的训释作了探讨,认为: 《孠》九二(?)读作沙,郑本作址,址乃(?)字之形讹,(?)为沙字或体;《(?)》六三可(?)读作盱豫,不读作歌豫,意为妄大之豫乐也;《钦》九三(?),帛本作(?),均当读作腓,今本作股,则疑后人有意改字所致;《钦》九三(?)字读作随,帛本、今本亦作随,俞樾认为今本随字当读作骽(腿),说误;《揆》六五陞宗,陞即陞(升)字.训登,宗训宗庙,不训宗主,又本爻(?)肤读作噬(?);《艮》九三(?),帛本、今本作肥、夤,三字均读作(?),夤为(?)之通用字,训夹脊肉;《丰》九三芾,帛本、今本作殖、沛,三字均当读作旆,训幡幔,虞翻则云日在云下不明称沛,说误等。  相似文献   

14.
从《周易》和《日书》的比较看卦爻辞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周易》和《日书》用语的比较,重新考释了《周易》卦爻辞“利见大人”、“中行”、“子克家”、“亨”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周易》卦爻辞中之贞悔考(续篇)李西兴陕西历史博物馆四、贞吉悔亡通释1.《成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九四爻变生《蹇》卦。其辞曰:“利西南,不利东北。”按:《周易》卦爻辞多取材于殷周之际的筮辞。当时殷周对峙,周在殷之西南,殷在周...  相似文献   

16.
<正> 《诗》与《易》之间有某些关联,这一点,多少年来我已经受到过不少的启示了。尚秉和先生在其《滋溪老人传》中说,“始吾以《易》象失传,故易说多晦;乃浏览《毛诗》新旧各说,其晦黯与《易》同。”闻一多先生在其《说鱼》中说:“隐(言隐)和喻一样,而目的相反。‘喻’训‘晓’,是借一事物来把本来说不明白的说得明白点;‘隐’训‘藏’,是借另一事物把本来可以说得明白的说的不明白点”。他又说,“隐在《六经》中相当于《易》的‘象’和诗的‘兴’”;“……占卜家的语言中少不了象。诗人的语言中尤其  相似文献   

17.
《周易》作为中国重要的元典之一,在整个文化史上影响很大。一方面《周易》对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与文学批评诸方面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其自身卦爻辞的文学性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有大量的成果存在。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周易》卦爻辞的语言、音韵特点,文体特点,文学表现手法、技巧以及《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等几方面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周易》卦爻辞中有一些商末周初的历史故事,这已为顾颉刚先生所揭发。他在《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中考订出其中存在的五件殷末周初的历史事实,从而确定了《周易》的著作年代。这也为我们在《周易》中进一步探求早周民族的史实指明了方向。一、太王(古公亶父)时期有关太王东迁的事迹,除《孟子》和《史记》的一些记载外,从《周易》中也可找到一  相似文献   

19.
<正> [说明]: 本文以我国学者对《左传》、《国语》引用《易》例的研究为基础,补充了一些新的材料,就《周易》“经”、“传”的创作年代提出作者的看法。其中从古韵出发,推测卦爻辞的本来面貌,并以《乾》卦为例提出卦爻辞“试探性复原”的形式,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今据《美国东方学会杂志》第七十九卷第四期(1959年10月——11月)译出,供国内研究《周易》者参考。本文作者赫尔穆特·威廉,生于1905年,汉名卫德明,著有《变化——周易八论》《易经中的天、地、人》等有关《周易》研究的专书。  相似文献   

20.
周山著的《易经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后简称《新论》),是探索《易经》逻辑思想的一部新作。 近年,中国逻辑史界曾经讨论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源头在哪里?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逻辑导源于邓析、老子、孔子和墨子的逻辑思想;另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