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近来史学界对四川义和团运动同反教会侵略斗争的关系,众见纷云,各说不一。有的同志说:四川义和团运动和反教会侵略斗争是两回事,根本不能混为一谈;也有的同志认为:四川义和团运动同反教会侵略本身就是一回事,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对于上述两种观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四川义和团运动同反教会侵略斗争的实质,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同一个历史阶段中的各有差异的历史事件,但就其性质来说,则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单纯的农民革命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抵抗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近代教案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如何?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几点看法。一近代中国,教案迭出,此伏彼起。教案,即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或称反洋教斗争。如果从19世纪50年代的西林教案算起,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期间,全国共发生大小教案四百余起,平均每年有十起之多。这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有的历史现象,要对这  相似文献   

3.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是当前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现就所见资料,提出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从下述四个方面加以探讨.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主要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来自帝国主义的压迫、掠夺、凌辱、残害,时刻都在威胁着中国各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所以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成了当时广大人民最直接最愤恨的对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自从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重新逐步上升,到19世纪末年,它显得空前的尖锐和突出.此种社会矛盾的性质,决定了义和团运动打击的主要对象,必定是帝国主义,是它的各种侵略势力.但是,当时国内的阶级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并没有缓和,而是在随着民族矛盾的发展也在发展.只不过两者比较而言,阶级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社会矛盾的这种状况,又决定了义和团运动不可能放弃反对清政府的斗争,仅仅是这种斗争曾经出现过缓和,不占主导地位而已.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学术界对直隶义和团运动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对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论述。直隶义和团运动兴起最早、失败最晚、坚持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直隶是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最重要的省份。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论述,不仅为了引起学术界对直隶义和团运动研究的重视,也是为了成千上万为保卫祖国的主权而牺牲的直隶人民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爱国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震动了全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先后派遣十余万军队前来中国,对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它们在攻陷北京之前,内部便已经矛盾重重,但由于当时它们把镇压义和团作为共同的目标,所以表面上还勉强维持协调一致的局面。随着联军攻占北京,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日益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本文准备揭露和分析帝国主义列强从矛盾、斗争到暂时妥协的经过。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清政府守旧派是落后、守旧与极端排外的,他们的极端排外行为归根结底是受列强步步紧逼的侵略行为所激发的,他们的外交观中也存在一定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慈禧为首的清朝顽固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腐朽最反动的一个卖国集团,它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理人。认真剖析它在北京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活动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顽固派的真正面目及其反动本质。义和团被顽固派招抚利用,不自觉地成为顽固派的工具义和团运动发生在我国北方,它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距今已有六十周年了,在六十年前中国人民爆发了一次規模极为宏伟的反帝斗爭运动,形成了中国近代的第二次革命斗爭高潮。这个运动曾严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兇恶气焰,阻止了帝国主义进一步瓜分中国阴謀的实现,“他們的英勇斗爭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关于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解放以来虽发表了一些論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进一步的要求来说,义和团运动史尚有許多問題未被历史工作者作深入的探討,例如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发生、发展的?义和团的組織及其源流演变如何?义和团的政治要求是  相似文献   

9.
1900年,中国爆发了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的的义和团运动。这一震动世界的伟大斗争在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和清朝反动统治者的联合镇压下遭到失败。帝国主义国家乘机向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最大的无耻勒索。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屠杀压榨中国人民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运动是以中国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一运动中,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并对运动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谓民族凝聚力,就是一个民族的聚集力、向心力。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义和团运动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指中华各族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这一共同目标,而聚集在一起,团结奋斗,并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从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发展特点、特别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中,都表现了这种强大民族凝聚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严重的灭难下,以传统的革命精神,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革命群众运动。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的力量势如迅雷暴雨地发展起来。不久就控制了整个京津一带,使清王朝完全失去了镇压义和团的能力。但是,正当中国人民反帝运动日益高涨,准备对帝国主义侵略罪行进行正义审判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的封建高级官僚中,张之洞是比较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的人。他在对待外国侵略这个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态度是比较坚决的,是爱国的。我们不应因他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策划“东南互保”而否定他在一些涉外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和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13.
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义和团的起源与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应该是两个问题,尽管有联系。"义和团,起山东",而义和团运动起川东,是余栋臣第二次起义,而非赵三多起义或朱红灯起义拉开义和团运动序幕。因为义和团运动与教案并无实质区别,组织与仪式只是义和团运动的一些外在特征,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在一些主要方面相同或相近,余栋臣第二次起义直接推动半个河山的义和团运动,并与义和团运动爆发有内在联系。突破"山东说"、"北方说",可能会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的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到一篇题为《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的文章(作者袁伟时,载《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11日),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中国近代史教科书为靶子,选取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两件事为抨击的例子,否定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反侵略斗争,矛头所向,则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一、把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归之为清政府和义和团造成的,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辩护。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文章说:面对咄咄逼人的强敌,作为弱势的大清帝国一方,明智的选择是严格执行现有条约,避免与之正面冲突,争取时…  相似文献   

15.
少数教民依恃洋教仗势为恶,为非作歹,激起教案,严重损害了教民的整体形象。然而,就多数教民而言,其来源或为精神失据,需要寻找精神安慰,或生活无着,为贫病饥寒所迫的社会弱势团体;其入教动机或是虔诚的信教者,或是“吃教”、“恃教”者。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与少数痞匪教民恃教欺人,教士和官府对此加以袒护有一定关系。但在义和团运动中,多数教民是爱国的、善良的,他们被误杀是值得同情的。义和团“打杀”教民,有失于盲目仇杀,与小生产者的狭隘性有关,不过主要因素为封建顽固势力排外仇教政策的带头“示范”作用与受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广大劳动人民自发地反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革命斗争。义和团原来称为义和拳,是旧式农民起义的许多秘密结社的一种,自从满清政府统治中国以后,他们是坚决反清的。清朝的皇帝多次下令,特派官吏:“严密搜查,务令尽绝根株”。可是他们的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及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一般人民切身感受得最深刻的,是帝国主义的宗教侵略。那些无法无天的侵略分子,披着宗教的外衣,在中国内地无恶不作。他们凭借不平等条约,作为护符,霸占田产,包揽词讼,侵犯主权,逞凶惨杀,勒索赔款,奸淫妇女。帝国主义政府更进一步的攫取中国种种权利,甚至于图谋瓜分中国的土地。在这种新形势下,山东河北的广大人民,以义和团  相似文献   

17.
直隶既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整个运动的高潮中心。直隶义和团运动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直隶士绅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在前期和高潮时期的表现、以及在义和团运动后期产生分化及分化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直隶士绅在义和团运动中应视为一支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社会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林彪,出于反革命的用心,曾在一九六○年的一次会议上,操着卖国贼的腔调,极尽造谣诬蔑之能事,切齿咒骂反帝反封建的义和团运动,贩卖卖国主义的反动理论,为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辩护。他胡说什么“义和团就是乱杀人,把人家的大使馆打了,烧人家的房子,杀洋人,结果不是搞出八国联军吗?”继则  相似文献   

19.
于万和鲁迅爱国主义精神的几个特点鲁迅生活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年代。他亲历过愈益严重的丧权辱国、山河破碎的民族屈辱,及与之结伴相随的“寒凝大地”、“万家墨面”,百姓流离、生灵涂炭的黑暗统治;另一方面,他又目睹或参与了自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北伐大革命以及反对国民党反革命围剿、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与革新、革命斗争。鲁迅正  相似文献   

20.
发生于庚子年(1900年)前后的"义和团运动"及其延续性事件"庚子事变"是一次与"西学东渐"相悖的倒退。从"身体政治"的角度来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文化现代性造成了戕害。"义和团运动"反映了中国民间社会有着深厚的民粹民族主义土壤。因此,其本质是反理性、反科学与主张民粹民族主义的。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对抗现代科学思潮的保守主义与反智主义是"义和团运动"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