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建设和谐世界有进一步的重要论述,使构建和谐世界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新发展和全球战略的核心内涵.和谐世界理念继承了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和谐世界理论的产生顺应了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的大势;和谐世界的内容可概括为持久和平、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世界工程.  相似文献   

2.
不学诗 无以言——论生活世界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为概念的"人文精神"虽已不再陌生,对其意义的泛泛而论也耳熟能详.但究竟如何认识其在生活世界中的真正位置?怎样落实对于消费社会的实际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从中国与西方文化比较视野中,我们能够澄清这些困惑,以推动当代中国人文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和谐世界是中国关于国际秩序的完整而有效的治理理论,是对全球治理的中国诠释。和谐世界理论与全球治理理论相比较,不仅有同一性,而且具有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方面,为应对全球治理的新挑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的构想,不仅是中国国内政策的延续,也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与当今世界流行的“全球治理”观念不谋而合。在全球治理中可以实现和谐世界的构建,因为全球治理从全球观念和价值层面上反映了对和谐世界的追求;在全球治理所倡导的共存、共治、共荣中能够实现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全球治理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目标中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就是要努力推动“和谐世界”的构想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变成现实,使中国真正成为“负责任的大国”。  相似文献   

6.
史学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是需要我们很好继承的。由于时代的变迁,史学的人文传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当代精神的人文关怀力量。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与电视栏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现实意义及走向,探讨了谈话类节目的人文关怀特点,论述了城市电视媒体应该培养电视工作者人文关怀的意识,注重展示栏目人文关怀的价值去向,重视受众的“知情权”,努力在栏目(节目)中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发展观、文化、人文关怀及企业文化的相关概念出发,阐明人文关怀与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重要作用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逻辑延伸与空间拓展.因此,应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大进程中加以观照.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用世界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演进,从全球化的视野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提炼和升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经验.并使"中国经验"积极地走向世界,在全球视野中展开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对话.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丰富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新闻传播对受众主体作用的不断重视,构筑人文关怀的传播环境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而当前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来的党政功能突出、商业利益涌动、低俗倾向愈烈和传者地位至上的现象,彰显了人文关怀的缺失,构筑健全的新闻传播环境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大众媒介组织、媒体从业人员、广大受众及其组织各尽其能,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张忻  孙健 《学术探索》2007,1(2):84-87
江泽民同志论述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核心观点,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新安全观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倡导世界多样性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标本兼治等五个方面,构成了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入研究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努力把握江泽民同志分析、应对国际形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针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应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国际战略思想.三者思想虽表述不同,但具有本质的共性和逻辑上的有机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和谐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统一.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的一个新理念,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也有充分的可能性。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使构建和谐世界的理想从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论人文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精神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强化民本理念、创新理念、生态理念和科学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当代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必须把人文精神同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文精神的舆论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同时要借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具体运行机制,将人文精神渗透于社会实践和人们的日常行为.  相似文献   

15.
小康社会不仅应该是一个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更应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原来的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从原来的单纯经济增长转向综合的发展,并借助于持续的制度创新来缩小个体、群体或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让个人或群体的发展潜力得以基本乃至充分地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先富的人要带动整个社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要求的共同富裕中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观点,并不意味着这部分人可以用自己的先富,抑制其他人和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而是要求先富的人要有利于和带动他人和社会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最广大劳动人民享受民主权利的保障,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刘军 《学术论坛》2005,2(7):1-3
马克思和邓小平虽未直接论述有关全球化的问题,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全球化观点,而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史观,体现了总设计师深邃而宽广的全球眼光以及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18.
以世界的眼光看党建——能否坚持与时俱进,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与丧失;以战略的眼光看党建——能否适时制定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关系到执政党事业的兴旺与衰败;以人本的眼光看党建——反腐倡廉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以发展的眼光看党建——能否坚持正确的理论和纲领,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的对话范式看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话范式”业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哲学范式,它不仅凸显与渗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且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因为“和谐”的本质即是“对话”,因此和谐社会得以建构的三个维度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的基本实现路径就是诉诸于对话。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寻求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在人与人的对话中实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向,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扬弃中西之争与古今之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