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斌 《老年人》2007,(10):57-57
问:我的朋友得了肾功能不全,通过治疗现已基本恢复正常。请问,像他这样的病人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好自我保健呢?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11,(3):56-56
问:我走路时常常感到心口痛,有烧灼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问吃什么药好?长沙市 老李 答:“烧灼感”是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人的食管末端有食管下段括约肌,只许食物进入胃而不许返回。而当括约肌功能不全时,便可导致胃酸反流,引起食管及心窝处灼热。  相似文献   

3.
多吃鱼胜过多吃药长期规律地吃鱼,远比单吃心脏病药还要好。而且安全、无副作用。近年来已经由很多的学术研究所证明,长期吃富含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对于心血管病人所产生的保护效果,特别是吃那些生活在寒带水域的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等,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达52%以上。  相似文献   

4.
冀泽 《老人世界》2011,(10):53-53
肺心病也叫肺原性心脏病,是心肺同时患病又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疾病。每年入冬以后,这种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逐渐衰老退化,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表现更为明显。如呼吸道的黏膜退化变薄,纤毛运动力减弱,外界的烟尘及细菌不能及时从呼吸道排出,极容易在感冒后引起气管炎和支气管炎。老年人的肺活量、肺血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但初秋由于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立秋后,很多高发疾病会找上门来,因此秋季要加强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秋季最应注意养肺,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江波 《老年人》2007,(8):53-54
2007年6月23日下午.59岁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在北京的家中突发心脏疾病而猝死。然而,据他的亲人介绍,侯耀文生前并无心脑血管疾病史。他为什么会如此匆匆地离开其心爱的相声艺术,离开热爱他的亿万观众呢?针对读者普遍关心的心脏保健问题,我们组织了三篇文章,希望能对大家做好自我保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是我们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遗留下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篇幅短小却意味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三点水 《老年世界》2013,(24):38-38
无论患哪一种心脏病,到了后期都会发生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这是由于心肌肥大等代偿机制达到了极限,就像一匹病马,当背上负荷到极限时,即使再加一把稻草它也会就地倒下。难怪有许多心衰病人常为自己心脏的功能而忧心忡忡了。  相似文献   

9.
《当代老年》2010,(11):39-39
胖大夫:我患有肾结石,听人说肾结石病人要多喝水,还建议我喝苏打水,不知道有什么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刘国应 《老年世界》2006,(23):39-39
主动咳嗽,是一种简便易行、迅速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许多医院的心脏病监护病房,病人要首先接受一种咳嗽自救训练和告诫,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来不及呼救医务人员时,作为一种应急的复苏自救术。咳嗽,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心血管意外的自救术呢?  相似文献   

11.
冬季来临,气温不断下降,人体的生理活动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心血管病等这些中老年疾病在这个季节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增高,那么,中老年人该如何安全度过寒冬呢?  相似文献   

12.
马志国 《女性天地》2012,(12):46-47
心理案例一位女士走进心理咨询室,向我们诉说了她的心病:我今年50岁,最近总是情绪不佳,而且从去年开始得了怪病。女士家住浙江省的一个小县城,去年她去杭州看望生病的母亲,返家的时候因在车站和亲人走散,精神上受了点刺  相似文献   

13.
临终关怀是为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支持与照顾的一种医疗保健服务。早在1992年,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天津召开的首届东西方临终关怀国际研讨会上曾指出:“对临终病人的完善照护,不仅体现对人的尊严的维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和单位的负担,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内容,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善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与死的观念也随之转变,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表明,早上6—8时,是缺血性心脏病、癌症、肺原性心脏病等一些严重疾病引起患者死亡的高峰期;中午12—13时,肝脏进入休息阶段,精力开始下降,身体容易出现疲倦感;晚上6—8时,血压开始升高,人的情绪常常不稳定。这都充分说明了人体会随着生物节奏的改变而变化,以上三“间”是人体进行自我保健的关键时刻,有人将其称为养生的“焦点时刻”。科学研究和实践一致表明,科学地利用好三“间”,做好在这三“间”保健工作,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是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蒋桐 《老年世界》2009,(2):34-34
营养疗法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所以,糖尿病人一定要吃得合理科学。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饮食疗法实际上是按“半饥饿疗法”操作的,主要是限制主食。从实践来看。限制粮食过严,就不得不放松脂肪,其不良后果是加快微血管损害,使眼、心、肾、脑等脏器病变提前出现,缩短寿命。据美国糖尿病委员会的一份报告,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人心脏病发病多2倍,  相似文献   

16.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目前心脏病在城镇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已名列第三位,而其中冠心病最为常见,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虽然冠心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只要清楚地认识了解冠心病,并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冠,门莴并不可怕。  相似文献   

17.
卓琦 《老年人》2009,(10):52-53
我今年七十三岁了。在如今的昌明盛世,人活七十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对于我这样一个三十多岁就患上严重风湿性心脏病,快五十岁时不得不做心脏瓣膜手术,快六十岁的时候又连着做了两次手术的人来说,能享稀龄实在令人惊叹了。凡熟识我的朋友都说我创造了一个与疾病作斗争的奇迹。大难不死,活到现在,我得益于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8.
早搏常见于各种心脏病,但也会在正常心脏中发生。良性早搏不能完全与心脏病画等号。良性早搏见于心脏正常的人,或者至少使用现有的诊查手段不能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异常的人。它不会给病人带来猝死的风险,也不会对心脏造成损害,预后良好。许多有早搏的人自己感觉不到,只是在升学、就业体检时突然发现。病人可能有心悸、胸闷、类似坐电梯快速升降时的感觉或心脏偶然有力搏动。有无症状或症状轻重并不与早搏的数量或频发程度成正比,有人每天发生上万次早搏毫无症状,有的人每天几十个早搏,却会感到不舒服。一些医院出具的心电图报告单上对查出早搏的结论往往为“不正常心电图、室性(或房性)早搏”。报告单交给患者后,医生又没能耐心地跟他们解释,让他们非常紧张。再加上一些流传的说法,如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危险,可能突然死亡,对患者精神的打击更大。  相似文献   

19.
有调查显示,心脏病和肝病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男性平时多吃“一菇一带”对健康大有裨益。“菇”指的是香菇。男性多吃香菇可有效保护肝脏。香菇含大量维生素、亚麻油及蛋白质等,被人们称为“素中之荤”和“蘑菇皇后”。  相似文献   

20.
有农民工写一千多字的信,向重庆市江北区政府反映6年没有领到工资,希望能帮助100多民工讨要到工资。当地政府却用10多个字已转区劳动局和五宝镇阅处敷衍回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