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福利的文化透视:观点与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源起于先赋性与后致性理论。基于此,社会分层学家提出的操作性假设是: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在等级有序的阶级结构中获得的社会位置,主要是阶级出身和家庭背景所决定,这个社会就是封闭型社会(或传统性社会),在这种社会中,阶级继承是社会成员获得社会地位的主要形式;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就劳动关系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业缘关系,漠视劳资关系的偏向;就社会结构问题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阶级关系,漠视阶层关系的偏向;就阶级内部关系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水产分化、强调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漠视垂直分化、否认阶层间权利利益差别的偏向。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一项涉及全国的较大规模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分化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工人阶级整体的阶层分化(即垂直分化)状态进行观测和描述,初步分析了各个阶层的构成、特征及在整体中的地位,分析了各个阶层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对各个阶层的状况和地位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各个阶层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阶层构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研究主题与文献回顾  作为探讨社会结构的两种不同范式 ,社会网络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是相互对立、相互替代抑或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 ?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 (Mitchell,1 969:1 - 5 0 ,1 973:1 5 - 36;Blau ,1 982 :2 73- 2 79)。社会阶级阶层被界定为人们在不同位置上的分布。这种位置研究方法将社会描述为由相互隔离或断裂的、彼此不联系的、具有不同利益和拥有不同资源的群体组成的结构。阶级分析将财产、权威和技能视为不同的资源 ,并用它们来界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界限 (Wright,1 997)。与此相比较 ,以网络分析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相对教育"理论假说,本文利用2003年至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教育扩张对中国城市代际地位传递的影响机制.当教育被视为一种位置性商品时,教育扩张导致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相对价值下降.研究发现,随着教育相对价值的下降,家庭阶层背景对地位获得的作用逐渐增强,并且家庭阶层背景的作用大于家庭教育背景的作用.这一发现有利于解释既有研究关于教育扩张是否减少社会不平等的争论,其现实意义在于:当教育文凭无法帮助子女迈过预期的地位获得"门槛"时,父母将倾注更多资源弥补子女教育竞争优势的不足,以帮助子女获得预期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5.
社会声望,也被称为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综合性价值评价。换言之,是指个人或群体所受到的社会尊敬程度与经济地位差异相比较,社会地位的等级差异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持久的影响力。韦伯在其著名的《阶级、身份和政党》一文中,对经济分层(阶级)与社会声望分层(身份)加以区分并进行比较。他认为,社会声望分层由社会价值评价体系所决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们的身份认同、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直接影响,而经济分层对这些方面的影响则不那么直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韦伯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差异导致了社会差异,或者说,经济分层与社会声望分层相吻合,社会分化才得以结构化,即产生了阶级或阶层,形成了阶级结构或阶层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当前我国各职业的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6.
陆学艺 《中外书摘》2006,(12):68-70
就现在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国家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被划分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中。当我们将一个社会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社会等级时,不同的人,就在不同社会等级的阶梯之上。所不同的是,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根据不同的社会学构想或不同的社会学阶级阶层理论,对同一个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标准,就可能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的不同,却并不能消除各个社会成员在既已取得的社会等级之上所形成的阶梯差异。  相似文献   

7.
经济收入问题,从来就是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我国社会原来意义上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阶级关系已不是剥削性的,而是差别性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收入的分析,对于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并进一步进行社会分层,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运清  胡蓉 《社会学》2004,(3):22-27
社会分层研究历来就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传统领域,也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一领域内,受到关注最多的就是社会分层的结构研究,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兴趣主要基于这样的假设:阶级阶层是最主要的社会行动单位,阶级和阶层的共同行动是最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与社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社会流动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在现代开放性的社会中,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个人实现社会流动的阶梯。1978年以来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不同阶层获得教育资源的能力的差异越来越大,教育公平恶化问题逐渐得以凸显,这种教育不公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10.
社会是由不同的社会集团构成的。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划分、归类,研究不同层次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利益分配、社会流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僵化的脱离实际的阶级分析理论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些错误理论在实践中又不断得到强化。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对阶级的划分和研究一直被视为“禁区”,对客观存在的阶级和阶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加快了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所引起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触及到了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的角色、群体、组织和制度之间的复杂关系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结构。社会结构或社会分层研究的中心点在于回答 :“你得到了什么 ?你为什么得到” ?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制度安排使得个人被“分配”在各个社会位置 ?换言之 ,我们应当回答的问题是 :在这场触及人们经济利益和“灵魂”的社会变革中 ,社会资源是怎样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一个以公共权力、资产控制权和技术资本为基础的中国城市阶层地位划分的理论模式,进而建构了一个由社会上层、中产上层、中产下层、技术工人及小职员、非技术工人及个体劳动者5阶层构成的阶层结构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阶层地位是制度化的、由资源占有关系所规定的社会位置;居于这些位置上的人们是这一阶层的成员,他们享有相应的生活机遇,甚至在主观上认同这一社会身份。对中产阶层的界定应置于社会整体阶层结构中进行;中产阶层地位是位于基本阶层地位之间的阶层地位。据作者提出的阶层分析框架对"2003年中国全国综合调查"(CGSS2003)资料所作的分析显示,中国城市的社会上层占大约0.6%,中产上层占7.6%,中产下层占22.8%,技术工人及小职员占25.7%,非技术工人及个体劳动者占43.4%;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结构是较典型的"金字塔"形结构。统计结果还显示,这一阶层框架对收入、家庭住房面积、阶层地位认同、幸福感等生活机遇和主观社会态度变量的方差的消减,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作者所提出的阶层分析框架对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结构而言,是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资本的阶层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取了在社会网络领域长久被忽视的阶层分析的视角研究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通过对2000年北京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我们发现,阶层地位对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资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行政管理阶层的网络规模大于工人阶层,前者的关系种类比后者更多元化。专业行政管理阶层和白领阶层比工人阶层拥有更明显的“结构洞”社会资本,前两个阶层与网络成员的交往频率低于后者。专业行政管理阶层的社会网络在性别、年龄和职业异质性方面高于工人阶层。总之,占据高阶层位置的专业行政管理人员比工人拥有更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本。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行政管理阶层和工人阶层之间,可能与中国阶层结构的不充分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文革"时期:"中产"阶级子弟向下流动 中国最近的60年风云激荡,社会结构巨变,不同阶层在结构中的位置也是起起落落。谁在中间,这在西方稳定结构中不言自明的问题在中国也变得扑朔迷离。在有些历史时期,不要说中产的含义、应该包括哪些群体,就是用中产这个词都有些可笑。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农民来说,无论何时、何种社会结构、社会运作,以及怎样的自然环境,都比中国其他社会成员更能自立,更要依凭自己。──这种特定的人与环境的关系铸就了中国农民的独立性,这种特质以人与环境关系维度的相对单纯强烈地突显出来,延续了几千年!其演绎到今天一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严峻时代,又为农村家族中新生的优秀一支──知识型的农家子女所高度继承发扬。在当代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中有40%-60%来自农村,这个比串远远超出历朝历代农家学子的先驱。而且在若干重点院校里,那些凭真本事拼上来的农家子女,借都市文明之精华.苦学猛…  相似文献   

16.
王威海  顾源 《社会学研究》2012,(4):48-66,242,243
布劳-邓肯的经典职业地位获得模型把教育水平作为阶层地位再生产的中间变量,却忽视了教育分流的效应。本研究认为,在当前中国社会中,中学教育分流对阶层地位的再生产的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对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的分析显示,曾就读重点初中或高中的人更有可能获得较高水平的教育,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较高的职业地位;但是教育分流的优势并未对人们现职职业地位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只能通过教育获得和初职职业地位获得对现职职业地位获得产生间接影响。中国的重点、非重点中学校制,导致了后续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进而影响了人们职业地位的获得。这些研究结论以中国的资料拓展了布劳-邓肯模型关于教育作为阶层地位再生产的中间变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已到了垂暮之年,老伴已故。近两年我的身体衰弱,经常患病。眼下担心的是:我的儿女较多,他们会不会在我身后为继承遗产闹纠纷。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请问我现在该怎么办?乃文乃文同志:您来信咨询的,是众多老年朋友都将面临的问题。要防止在您身后出现子女为继承您的遗产而发生的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立下遗嘱,在遗嘱中确定财产归谁所有,并注明份额,一定要写得具体明确。立遗嘱时应注意:如果继承人中有未成年人或缺乏劳动能力的人,那就应当给予较多的份额,不得取消他们的继承权。否则,所立的遗嘱无效。怎样立遗嘱呢?如果自己…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产生了一个富豪阶层.就这个阶层中的个体来说,他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就是城市中产阶级甚至贫困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也是不遗余力,这既有我国向来重视教育的传统的影响,也有现实的竞争压力的影响,毕竟每个家庭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输在"起点"上;同时,教育产业化也为私立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于是,有些家庭在中学时就送子女出国留学,更多的则是将子女送入收费昂费的所谓"贵族学校",期望在这里通过学习礼仪、网球、高尔夫球等学到"贵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与韩国比邻相居 ,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1 9世纪后半期 ,又几乎同时受到西方文明的“挑战”。从那时开始 ,两个国家都开始了痛苦而艰辛的社会转型进程 ,即由经济上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家 ,向现代工商业文明国家转型 ;由政治上专制集权的世袭政统 ,向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体制转型。在这重大的历史变迁中 ,各自的社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也由此形成了各自的社会阶级与阶层的体系。因此 ,两个国家的社会阶级阶层的比较 ,有助于学人们了解和感悟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在本文中 ,我要将两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的比较研究汇聚到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20.
题目作者 期号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建所 2 0周年社会学大有作为李铁映  (4)从实求知费孝通  (4)贺词雷洁琼  (4)专题研究社会学方法二十年 :应用与研究风笑天  (1)对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唐 军  (1)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二十年张宛丽  (1)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瞻望王处辉  (1)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研究 :十五年来的建构与发展王金玲  (1)城市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王 颖  (1)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 ———单位组织中依赖结构的主观层面李汉林 李路路  (2 )明代流氓文化的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