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杰出领袖李自成,祖居陕西米脂县(今横山县),但他开始举旗起义是在甘肃省榆中县(时称“金县”).崇祯元年(1628)冬季。李自成因交不起当地官僚地主艾举人的高利贷,被县令晏子宾“械而游于市,将置之死”①,由人解救出狱后,杀死艾举人,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二月来到甘肃甘州(今张掖)②。当时,梅之涣任甘肃巡抚,杨肇基任甘州总戎(即总兵),王国任参将(即参戎,位次副将)。李自成叔侄就在“杨肇基麾下”王国营中当了兵。不久,李自成升为把总(时为三大营职).是年冬季,满州兵入关,包围了北京,明王朝急调西北各镇兵  相似文献   

2.
古代榆中考     
秦以前的榆中 榆中之名,史籍早见,地在今何处,其说不一。《辞海·榆中》条说: 榆中 古地区名。战国时赵武灵王西略地至榆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故地所在自来说法不一,三国魏苏林说在上郡,指今陕西省的东北角。唐张守节说在胜州北河北岸,即今内蒙古河套东北岸。二说都认为榆中即榆溪塞所在。晋徐广、北魏郦道元说在金城,即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一带,与榆溪塞不在一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明确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含义和实质的基础上,从两方面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机制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包括“四流”的汇合循环和均衡规律的影响;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因素机制,主要指土地利用自然因素的适宜性、经济因素的诱导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文章认为,自然、经济和宏观政策三种因素对土地资源的优优配置作用依次呈现从低到高的层次性,高层次的因素机制必须在服从低层次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良好地运行。否则,就将有悖于自然和经济规律而达不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巨川,字楫舟(也写作吉舟、济舟),榆中青城人。1901年庚子、辛丑并科举人,甲辰科进士,官授刑部主事。1905年赴日本考察法政,1907年归国。又任湖北麻城县知县。辛亥革命后,他便返回故乡。1922年被选为甘肃省议会议员。此后历任敦煌,固原二县县长。在敦煌有政声,自吟有“一载清劳酬锦伞,万家遗爱在沙  相似文献   

5.
在已出版的论著中,关于秦朝榆中的地理位置和具体含义存在多种说法。秦汉时期的榆中,实际上指的是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在史籍中,榆中分为榆中地、榆中关和榆中县,地理位置也不相同。榆中一词产生多种用法主要是因为榆中有不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稀缺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稀缺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丁栋虹(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副教授、博士南京210093)土地产权制度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制度。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史,它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打破陈旧的土地产权方式,引进和构建适应新的情况要...  相似文献   

7.
广西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用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以及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广西土地资源面临耕地资源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生态功能变弱,耕地质量及产出下降;城市土地空间结构失衡;城市用地供需矛盾加剧;土地产权变动加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等问题。因此,广西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安全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生态功能;科学规划结合市场机制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保障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出发,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应用系统动力学专用软件WENSIM来建立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然后改变其人口、经济、环境、社会等要素的参数,设计出三种代表今后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方向,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典型方案,并对三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流动与规模经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证农民不断增收 ,切实走上富裕之路 ,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战略性目标。坚持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 ,使土地资源合理流动起来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有偿转包、股份合作、龙头企业带动、市场拉动 ,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流动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和土地资源流动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则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新疆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新疆土地总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6,是我国最大的省区。其中山区、高原、丘陵占48.55%,平原(包括山间盆地)占51.45%,比全国的30.8%,多20.65个百分点。在平原中,沙漠、戈壁为44.1万平方公里,占51.63%。 1、耕地  相似文献   

11.
“李自成榆中起义”质疑傅霖贵刊1989年第2期曾刊登《李自成榆中起义》的署名文章。这篇文章引证了一些资料,说明崇侦二年(公元1629年)二月李自成到甘肃投军,当年冬在金县(今榆中县)起义之事。这种说法在清康熙时颇为流行,目前在中国史学界仍有不少人相信...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史学会一九八八年年会九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兰州市榆中县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省各地,共42人.这次会议是在榆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召开的.甘肃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康民同志,省社联副主席强宗恕同志,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到会,并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会上,秘书长张培德副教授代表史学会向代表们介绍了一九八七年进行的我省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活动,并给史学会推荐的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会议期间,代表们就甘肃地方史研究、敦煌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另外,张培德副教授在会上作了《戈尔巴乔夫与苏联改革》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处理好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关系到城市化目标能否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是耕地减少,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以及城市生态质量不高。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合理规划区域布局,提高城市规模效益;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充分认识并利用生态土地,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土地资源承载力及人地关系现状不容乐观。东北地区农民市民化能够从根本上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优势,改善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生态环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长远和战略高度认识东北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意义;以农村城市化为动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以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为基础,解除农民市民化的瓶颈约束;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保证农民市民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努力构建东北地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北兴镇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协调各类土地利用,并作出规划和土地资源分区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的剖析,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从而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成果,重点分类介绍了桂林市土地资源的特征,探讨了怎样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马克思说过:“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加快,我国对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从追求高速度的建设转向追求低碳生活的保障,成为我国城市改革的一种重要标志.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的规划、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以及生活消费等多方面仍然依赖高碳消费,为扭转这种状况,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对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办法,切实采取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应对措施,这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经营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经营是指对城市可经营的资源进行市场化地运作,以达到实现城市资源价值最大化,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城市土地是城市经营的主要对象之一,同时城市土地又是十分稀缺的,应该合理地使用。目前我国城市土地经营模式仍存在许多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