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恩斯特.布洛赫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创新的人物。在研究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正确评估布洛赫在20世纪精神史中的地位,特别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然,我们强调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以及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所具有的意义,并不意味着他的所有创新观点都无可指摘,而是肯定他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他对问题的独特阐明以及他寻求解答的科学态度和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2.
纪兴 《河北学刊》2002,22(6):21-24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本质特征 ,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新的社会实践既向传统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 ,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一方面要培育和激发理论主体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要培育和建立良好的理论创新的实践环境、社会环境与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3.
刘绪才 《兰州学刊》2008,(Z1):168-170
田汉的戏曲改编和创作在处理古今艺术传统、中外艺术传统方面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他在时代精神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的戏曲题材和艺术形式,在中国气派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的戏剧精神和艺术技巧,为当下戏曲创新呈献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论述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活动史。当人类进入 2 1世纪时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论述了创新的丰富内涵 ,揭示了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之间相互联动的密切关系 ;最后论证了创新的实现机制 ,认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实现创新应努力做到“六个统一”。  相似文献   

5.
创业企业微创新受到哪些动力因素和关键成功因素影响,微创新实现过程及机制如何,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文章以小红书为研究对象,采用嵌入式案例法,分析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微创新活动及创新实现过程。研究发现,在起步阶段,小红书在企业生存压力、用户需求以及团队创新意识的驱动下,准确地把握了用户需求,最终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微创新;在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在快速发展需要、市场竞争压力、用户需求、企业家创新精神以及技术发展推动等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加深用户研究,把握用户需求,不断迭代,致力于解决用户痛点,最终实现了市场微创新;在持续增长阶段,小红书在持续发展需要、用户需求以及企业创新文化的推动下,准确把握消费趋势,作出科学的创新决策,最终实现了价值创新。最后,总结并提出创业企业微创新实现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6.
广东一直是孙中山研究的学术重镇和科研基地。孙中山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伟大实践,是一个研究很久、为大家广泛关注、已经有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老课题。在这个领域,学术起点已经很高了,要取得新的学术进展,实现学术创新,有着极大的难度。但创新是学术进步的本质要求,对孙中山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是一个永远不会穷尽、枯竭的课题,特别需要提倡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我们衷心希望广东学术界继续努力奋斗,不断开拓孙中山研究的新境界和新局面,不断推动和促进孙中山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无疑是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思想结晶 ,主要表现在 :从“三个代表”概念和重要思想的提出来看 ,创新是界定这个概念和重要思想的关键 ;从江泽民本人的认识来看 ,创新是他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过程中突出强调的原则 ;从“三个代表”的主题看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这个党”决定了它必须创新 ;从“三个代表”的精髓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身就是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从“三个代表”的理论意义来看 ,它旨在创新 ,集中体现了创新精神。“三个代表”思想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对我们的启示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创新精神。邓小平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突破了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为社会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道路。邓小平理论还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唯物史观,为我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开启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究工作者应从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中得到启示,发扬创新精神,努力作出理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发展大庆,离不开创新与发展的大庆精神;我们要发展与创新大庆精神就不能不研究大庆精神。积极主动地研究大庆精 神的创新与发展问题,是大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百年油田、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宏伟目标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思维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灵爱 《齐鲁学刊》2005,1(3):121-124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科学探索和追求中,开创了一套崭新的科学创新思维方法。结合爱因斯坦的创新实践,探讨其科学创新思维方法,其意义是重大的。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思维方法论的思想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而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坚信自然界的客观性、可知性以及和谐统一性是其方法论的哲学信仰基础;对传统的怀疑、批判和叛逆精神是其方法论契机;大胆的探索性演绎的思维路线是其方法论路径;“内在的完备”原则是其方法论的本质展现;科学和哲学的交汇是其方法论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11.
郭保林是有成就、有个性的散文家,也是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创作追求的散文家。他的文体自觉表现在对散文理论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更表现在他在创作实践中自觉地探索散文的艺术形式,守成创新,不离其宗。他以自觉的艺术实践丰富了散文范式,为散文艺术发展辟径开路,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郭保林鄙视文坛上的低迷颓败之风,拒绝纠缠鸡毛蒜皮的小悲欢,他要创造具有史诗般品格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散文世界,创造浓墨重彩、瑰丽凝重的散文世界。  相似文献   

12.
邬“存在领域的分割”理论是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对以往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质疑和转换。它改变了哲学在物质和精神二元对立前提下思考问题的研究习惯,确立了在物质和信息双重维度的复杂相互作用中理解现实世界的崭新思维方式。意味着人通过信息创造超越了精神在“存在领域”中的低层次地位,人因此而成为最杰出的信息创造者;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信息创造活动;人的现实世界因人的信息创造而成为“一个物质世界,三个信息世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复杂世界。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创造出新信息,人的生命、价值、本质力量才能得以彰显;人的信息创造力将成为最重要、最优质的战略资源,而每个人也必须为自己的信息创造担负责任。  相似文献   

13.
赵元任音乐创作的主要贡献在其声乐作品上,特别是他于20-40年代所创作的,以新诗为主作歌词的艺术歌曲,是他所有音乐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社会影响也最大的领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在创作上比较注重灵性的发挥,他的音乐语言比较开朗和富于激情,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成就显著,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对中国20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分析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为对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研究及对中国20世纪以来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史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怡良 《云梦学刊》2012,33(1):30-47
《橘颂》是《楚辞·九章》中之一篇,是后世托物言志诗赋的典范,被誉为“咏物之祖”。屈原创作《橘颂》之缘因,有外缘,还有内因。自然生态之引发,巫风盛行之诱导,神话典故之感悟,艺术氛围之冲激,是屈原创作《橘颂》的外缘;表达愤懑之诉求,博览群籍之启示,展现才德之自信,流露参政之志向,则是屈原创作《橘颂》的内因。楚辞乃为《诗经》之变,《橘颂》之标题、体制、主旨、写法乃因袭《诗经》之《野有蔓草》、《鸱鹗》等诗作而来。更可贵者,是屈原创作《橘颂》之突破,如主题之新创、体制之改造、比兴之错综、比拟之巧用、语言之精炼、形象之塑造等。而屈原创作《橘颂》之高明处,则在体物得神,不即不离;因小见大,寄托深远;生命投入,物质升华;民族思想,寓意无穷。从《橘颂》可以看出,屈原确为一位奇才,亦确具伟大之创造才华。  相似文献   

15.
王跃文致力于官场人性的勘探与表现,其创作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研究者围绕着题材选择、主题构成、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创作特色以及创作缺失等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深入探究。同时,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甚至空白,诸如对其创作观念、创作心理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不足,研究的同质化倾向严重等等,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创作实践中,自然纪录片的创作伦理问题长期被忽视,而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生态伦理学正是我们借以反思和审视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从生态伦理学的视野来看,自然纪录片的创作应该首先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优越感,放下高高在上的精英姿态,秉持一种尊重、平等的心态来处理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将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文精神”与“自然精神”融于作品之中,并真正做到从理念到内容、从观念到现实的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7.
高丽后期的"海左七贤"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倡导宋诗,在创作上也有宗宋倾向。其汉诗的主题意蕴深受宋诗人影响:伤时悯乱的政治诗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宋诗情韵;咏怀诗蕴含了源于宋诗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写景、咏物诗具有宋诗的尚意倾向。另外,其诗歌的题材内容还具有生活化、谐谑化的宗宋倾向,在艺术风格、技巧上,体现了重学问、擅用典,重个性、求创新的宋诗因子。"海左七贤"对宋诗着力创新、自成一家的创作精神的继承是其与宋诗本质上的最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8.
席建彬 《齐鲁学刊》2005,(6):104-106
汪澎饔凶抛跃醯拇嬖谝馐?其人其文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学观念上明净、和谐与痛苦、矛盾并存;创作上交织着田园、性灵与苦难、悲愁等争执抗辩的多样声音;而贯注其中的则是以大地为依托的或而高蹈或而沉重的生命精神。这一切,构筑了作家挣扎在“清云”与“泥淖”之间的“存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勃洛克是俄国象征派的旗帜性诗人,在其极具民族特色的“象征”之路上,既有面对欧风美雨的民族主义坚守.也对本国继象征主义之后文学有所开拓。诗人没有迷失在法国象征主义的神秘光环之中,而是从诗人是和谐之子、艺术与革命的紧密相关及“俄罗斯”意义的复杂呈现三个角度创造了象征主义的俄国风貌,同时在客观上,诗人也在诗歌创作、情绪和意识形态、诗学理论三个方面对之后作家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从思维方式上启迪了未来俄国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观念都表现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痕迹。在文学创作中,他强调了文学的道德因素和社会功用,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观念;在实际创作中,他提出的一些创作手法也与中国古代文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