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展优势分析1.独特的地缘优势 兰州位于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西缘,在E102°30~104°30,N35°51~38°之间,处于我国的几何中心,孙中山先生把其称为“陆都”。在西北几个大城市中,兰州最接近西北地区的人口重心(大约E102°20N37°30)和经济重心(大约E100°30N38°12);处在西北地区的“咽喉”地带,古代即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中央派驻西北的许多机构,象军区、铁路局等,都设在兰州。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兰州在西部开发中组织和协调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中枢型的交通通讯位置 兰州是西北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2.
<正>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发起的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的最后一次战役决战。这一战役,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在西北战场上最主要的敌人——青海马家军,为解放青海、宁夏、新疆及甘肃河西等地,铺平了胜利进军的道路。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正确认识解放青海的伟大战斗历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甘肃省公路交通运输的现状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交通运输是基础,要实现甘肃农业的战略转移,必须重视发展农村的交通运输。 甘肃历史上曾是名闻遐迩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1949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3703公里,铁路通车里程仅为50公里,汽车1866辆,公路货运量力158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为611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为3.47万人,全省60%以上的县不通公路,交通运输处于极为落后的状态。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交通运输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的改变。 1.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十字型的公路运输网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永登县的吐鲁沟是兰州市新开辟的风景旅游点,该沟系连城林场的一部分,这里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很有开发利用潜力。 (一) 吐鲁沟位于北纬36°35’,东经103°20’,在兰州的西北,距兰州城关和西宁市都是一百多公里。这里不仅有大片的次生林,为长期生活在节奏紧张、人口稠密的城市中的人们提供自然风光,让他们在绿色环境中得到精神享受;而且,这里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复合景观融为一体,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们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交通运输落后是一大制约因素.全国是这样,山东也是这样.在整个交通体系当中,公路交通是基础.没有发达的公路网,我们的交通运输很难走出困境,铁路,港口的压力也将难以缓解.本文想联系山东公路交通的状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山东省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较快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 ,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和自然原因的限制 ,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旅游业与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结合起来 ,列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之一 ,已成为国家扶贫总体战略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本文以青海循化县为例 ,具体分析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并提出相应建议。一、区域概况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河谷地区 ,距省会西宁 1 64公里。地处纬 3 5°2 5’— 3 5°56’,东经 1 0 2°0 1’— 1 0 2°49’;东西长 90公里、南北宽 40公里 ,总面积 2 1 0 0平方公里。黄河干流横…  相似文献   

7.
宁夏区域人口容量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宁夏水土资源概况与土地利用现状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104°16’~107°39’E,35°14’~39°16’N,土地总面积5.18万KM~2,地势由北向南呈台阶式升高,海拔高度1 070~2 950米,除南端属暧温带森林草原外,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干草原、荒漠草原地带,具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特征。水热因素是土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基本来源,规定和制约着区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及运行方式。宁夏水热因素地域分异十分明显,热量由南向北增加,<10℃的积温由南部六盘山区的1700℃增至北部荒漠平原区的3 400℃,大部分地区为2 051~3 387℃,这种热量  相似文献   

8.
明代甘肃镇地跨河西走廊,西控西域,南隔羌戎,下辖十二卫三所,是明朝在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成化时期鞑靼阿罗出、毛里孩诸部侵入河套,延绥、宁夏二镇开始修建边墙,受此影响,弘治十六年依据地形铲崖设险,甘肃镇完成了最早的边墙修建。由于工事简略,此次边墙修建对后世影响不大。正德以后,右翼蒙古各部相继进入青海,加之吐鲁番多次侵袭河西走廊西部,甘肃镇边防压力加大。嘉靖中前期,围绕蒙古各部进出青海的路线,明朝从东起兰州西至嘉峪关陆续修建了横跨河西走廊的边墙体系。嘉靖二十六年,约二千个关隘、营堡、墩台建成,奠定了此后的甘肃镇边墙体系,其中以甘州、肃州地段防守力量最为集中。这一时期形成的边墙体系,直至万历二十六年明朝收复大小松山并于次年修建从古浪至靖虏卫的新边,才发生了一些变化。甘肃镇边墙是防御线,巩固西北边防,保障农业生产;甘肃镇边墙又是交流线,和平时期汉族与蒙、藏等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上互通有无。  相似文献   

9.
南凉略论     
<正> 南凉是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在湟水流域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割据政权。这个政权建立于公元397年,灭亡于公元414年,兄终弟及凡三传,共历十八年。南凉建都乐都(今青海乐都),中曾移西平(今青海西宁),极盛时曾达于河西,并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相似文献   

10.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对区域产生的激励牵引效应,主要凝结在城市职能上.城市及其性质的演变,是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及地理环境综合作用的表象.城市的成长历程,也是职能分化确立的历程.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城市职能的演变轨迹,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合理构筑城市规模的重要前提. 1.兰州市城市职能演变轨迹 1.1.渡口、驿站——西北交通枢纽 兰州的文通源远流长,交通线蹦主要由军事通道、驿道和商道组成,而商道和驿道大多由军事通道衍生而来.地方道路发韧于秦汉、盛唐初见雏形.元代提供丁轮廓格局,至清末巳确立了西北文通枢纽的地位, 兰州古代交通以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序幕,这条纵跨亚欧大陆的丝绸商道,分南、北、中三路横贯甘肃全境.由于兰州的陆路交通受黄河天堑的阻隔,因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北、东北及东部分别与内蒙古、宁夏和陕西毗邻,南、西及西北分别与四川、青海和新疆相连,北部与蒙古国接壤。甘肃有我国的核工业、航天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有国家大型石油化工及军工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又地处古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著名历史文化古迹闻名海内外,旅游资源丰富。甘肃还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两个民族自治州和7个民族自治县。省会兰州既是我国西北部的战略重镇,又是我国大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2.
一、兰州市自然地理概况及城市地貌存在的问题 兰州位于陇西黄土高原西北部,甘肃省中部。主要市区座落于黄河河谷盆地两岸阶地之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7′—北纬36°03′。 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兰州正好处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区,是我国东部地区、蒙新地区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地理区的过渡地带。市中心海拔高度1520米,盆地四周环绕以黄土长梁与丘陵,南北最高山分别为皋兰山和九州台,海拔高度分别为2129米及2067米。市区一般海拔为1500米至2000米。在气候上,兰州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  相似文献   

13.
一、两汉甘肃将领群的形成 两汉,是甘肃将领辈出的时代,甘肃将领们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做出了贡献,在甘肃地方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两汉王朝建立以后,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就是北部的边防。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①汉朝野震惊。做为西汉西部屏障的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区。河西地区的重要性,东汉虞诩指出:“凉州既弃,则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今羌胡之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之后故也。”②为了笼络  相似文献   

14.
<正> 柴达木旅游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处东经90°06′——99°30′,北纬3505′——39°30′,北与甘肃为邻,南部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莱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接壤;东部、东北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共和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相望,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连。旅游区的范围包括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都兰县、乌兰县、格尔木市(代管唐古拉乡)、茫崖行政委员会(县级)和  相似文献   

15.
甘、川、青交接地域旅游资源开发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川青交接地域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带,位于兰州、西宁、成都三大省会城市之间的“三角区”,包括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青海的海东地区、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500~4000m,面积243425km2,人口54561万,  相似文献   

16.
“七·七”事变之后,我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国土相继沦丧;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工业重心转向西南和西北地区。以此为契机,甘肃以机器进行生产的近代工业有了新的发展。这是甘肃近代工业史上的又一重要阶段,唯惜学术界一向甚少论及,今试为述要,以贡献于对此有兴趣的人们。(一) 甘肃近代工业开端于左宗棠督甘时期,左氏离任,各厂旋即中缀;清末“新政”,兰州道彭英甲曾建若干半机器半手工的工厂,不久也都在政局动荡的阴影下关闭。由此而至抗战前夜,在长达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甘肃工业不绝如缕,此可见诸于时人对兰州情况的概述:  相似文献   

17.
略论抗战时期甘肃的工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民党西南统治区的研究。相形之下,抗战大后方之一西北地区经济的研究就显得相当薄弱。在西北各省中,甘肃东连关中,北瞰宁绥;南通汉沔、巴蜀,西接青海、新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战时期国民党第八战区(即西北战区)长官总署就设在兰州。因而甘肃是战时西北的中心,当时曾一度兴起的“开发西北”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以甘肃的开发建设为重心进行的。因此,抗战时期甘肃的开发建设在近代西北开发史的研究中,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甘肃     
平心而论,鲁迅与甘肃的关系远不如他与东北、四川、湖南等地密切,但若说甘肃等边远省份始终不曾进入鲁迅的视野也不是事实。实际上,鲁迅与甘肃的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一 鲁迅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甘肃的文字实在不多。尽管著名的《阿Q正传》第一章《序》中就有“第四,是阿Q的籍贯了。倘若他姓赵,则据现在好称郡望的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上的注解,说是‘陇西天水人也’……”的话句,《准风月谈·双十怀古》中也有“礼县土匪屠城”一笔,《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中还有“上海的街头巷尾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邻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乐道,但如果对她讲甘肃的谁在偷汉,新疆的谁在再嫁,她就不要听了”的话,《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十三月也有“访齐寿山,已往兰州”的记载,象这样提及甘肃的话句,在《鲁迅全集》里还能摘得出。然而以此来论鲁迅与甘肃的关系未免贻笑于大方之家,不过视之为低层次的关系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三日,《甘肃日报》刊载了裴慎之的《兰山诗情》一文。该文认为,今兰州城南的皋兰山就是西汉时霍去病与匈奴大战的皋兰山,而且引诗为证。关于霍去病大战的皋兰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现在学术界的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皋兰山在今甘肃临夏县东南的大夏河边;也有人说皋兰山在“今兰州黄河西”。我认为,上述诸家的皋兰山位置说,都是值得商榷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意见,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再造一个河西”是以区域非均衡增长的优势带动甘肃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决策。面对21世纪决心缩小甘肃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是其决策的省情背景。只有保持10%的增长速度才能逐步缩小同全国的差距。只有打破均衡发展的格局,培育新的增长中心,才能推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均衡增长的区位指向和产业指向的识别证实,甘肃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和产业优势,一是向省内重点工业城市集中;二是向河西地区集中。河西地区不仅具有发展第一产业的优势,是甘肃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而且第二、第三产业在全省也有较强的竞争力。河西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完全可以达到12%以上,大有希望在不到六年时间内实现全区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