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利益均衡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带来利益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谐的本质在于化解矛盾与冲突。利益均衡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完善利益均衡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君 《江汉论坛》2008,(3):45-48
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质要求、主要基础和重要措施.要分析当前利益关系变化的新特点及其成因,把握社会转型中利益关系变化的规律,寻找经济增长与利益格局均衡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利益关系和谐的新机制,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同步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价值目标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从现实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公平正义型社会。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必有之义。当代中国的和谐问题本质上是由经济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引起的。由于制度变迁带来了利益结构的调整,在利益关系变动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构成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社会和谐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任务是实现人们在利益关系上的和谐,而社会公正则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重视民生问题,践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社会中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依然严重,各种不和谐现象依然存在。要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找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协调有序状态,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的实质在于利益关系的和谐。当前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利益关系的失衡,因此促进和实现利益均衡,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而促进和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均衡和谐,关键是要致力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与制度正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爱军 《齐鲁学刊》2007,3(4):147-149
和谐社会与制度正义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制度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和谐社会必须以制度正义为核心,全面落实公平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以及权利、结果公平和机会、规则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凸现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本质,强化法律制度在利益分配机制中的作用,达到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无疑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报告还特别强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意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更加繁荣,不断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能促进各种体制和机制更加完善,不断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能促进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不断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目前我国出现的一系列不和谐现象,说到底都是由利益问题引起的,都根源于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制度上启动利益杠杆,建立健全利益均衡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利益补偿制度以及合法利益的保障制度等等,以制度建设来促进和谐利益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实现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当前随着社会转型,阶层关系出现诸多不均衡,如新阶层如何融入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中,阶层之间游戏规则不平等;目标与手段不一致以及阶层之间主观认识与客观地位的错位,其主要源于机会的不平等和收入分配的不公。因而提出实现阶层和谐的路径探讨: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完善的阶层利益制约机制,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价值达成公识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维护人们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表现在: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固有本质;以人为本,扬弃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满足人的利益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以人为本,扬弃人自身的异化,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驱力;以人为本,扬弃人与物、人与人的异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深层内蕴和最终目标。要实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行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价值达成公识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维护人们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而商业诚信则是正确处理商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保证商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道德规范.由此可见,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正确处理和协调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娟 《理论界》2009,(3):46-4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弄清楚和谐的本质是什么.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和谐与道德内在联系,揭示出社会和谐的道德本性,使道德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以被重新认识.本质上,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德性社会.这种本质的认识和分析,对于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政治内容包括许多层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政治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中政治关系的和谐主要体现在政治主体的政治利益关系的和谐、政治权利关系的和谐和政治权力关系的和谐以及三种政治关系之间的相互和谐.其中,政治利益关系是政治关系的根本,政治权利关系是政治利益的法理表现,而政治权力关系则是政治利益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实现的手段和途径.任何一种政治关系的和谐都关系到整体政治关系的和谐.只有实现政治关系的内在和谐要求,保持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政治关系的和谐,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5.
阶层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阶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协调好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阶层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发展变化、对协调阶层利益关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协调我国阶层利益关系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本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撑.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出发,我们就能深刻认识利益关系和谐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意蕴,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有领导、有群众、有制度、有途径的,良性互动的利益调节格局,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7.
论以人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人获得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以人为本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传统文化中"和谐"理想的现代翻版,而是根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无论从理论内涵、生成语境还是从时代条件、社会形态特质来看,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理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都具有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这两种基本关系的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建构和谐社会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根本尺度。由此观之,前资本主义社会直至原始社会不可能出现真实的社会和谐状态,开启并推进现代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亦复如是。和谐社会具有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共产主义实践,就是要解决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引发而其自身不根除的社会冲突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始阶段,其本质规定内在地包含着和谐社会的总体性要求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充满活力、又保持稳定,既不断发展、又能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是改革发展稳定相得益彰、和谐统一的社会。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与发展、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和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成 《学术论坛》2007,30(11):167-17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生态文明的价值指向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人及其社会的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观的理论本质就是在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协调发展中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共进.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生态和谐的构建要求,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和谐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