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广告语篇是一种实用语篇,其语言特点正为人们所关注和研究。本文旨在从语用分析的的角度,运用会话含义理论,为广告语篇的分析和解读提供一定的视角。广告语言不仅可以基于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含义,还可以通过对合作原则公开、有意地违反,以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增加广告的解码难度,增添广告的解码情趣,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达到广告语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说理式和煽情式广告语篇二分法是职业广告人Bernstein在1974年首先提出的.说理广告为购买商品提出一个动机或理由,以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煽情广告则诉诸于幽默逗趣,情感或情绪的交流调动,使受众参与购买行动.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利用Sperber&Wilson1986年提出的关联理论解读这两种广告语篇策略的认知交际过程,从而揭示广告语篇的一些语用特征,并为广告策划的市场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双关语是广告语篇中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双关语的使用可以给广告带来幽默、风趣的效果,达到推广产品的目的。双关除了修辞功能之外,还有语篇的衔接功能。双关语在广告语篇中的衔接功能主要通过指称衔接、词汇衔接和语境衔接来实现。双关语具有的衔接力和衔接效果得到语篇衔接力理论的支持。了解双关语的语篇衔接功能对于广告语篇选择和组织双关语提供了有益的提示。  相似文献   

4.
不同语篇体裁的言据性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分析了100篇中英文广告,得出广告语篇使用零据素的结论。广告语篇体裁的零据素使用可以从认知、广告语篇特点和广告的社会目的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广告零据素使用的主要功能是表情、表意和构建最小化语篇。  相似文献   

5.
以汉英广告英文为文本,试图通过文化预设的视角,来分析其内在的特征以及性质。希望通过广告语篇中的六个文化预设维度,即:习俗、委婉、常识、词汇、修辞、心理来探究如何采用文化预设机制,有效地对含有文化信息的汉英广告语篇进行编码及解码,从而使广告话语在全球化背景下为受众所理解与解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英化妆品广告语篇的人称指示语特点,随机选取20篇化妆品广告语篇进行分析,具体研究中英人称指示语分布和呈现情况.研究发现两种语言的人称指示语在化妆品广告语篇中的应用体现出基本相似的特点:三大人称系统中以品牌名或具体产品名(有时是二者兼具)为主体的第三人称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第二人称指示语,还有零人称指称的大量出现等等.这些特点表明人称指示语在化妆品广告语篇的实际使用中有规律可循,认识它们为读者更好地解读广告语篇及理解化妆品广告的商业目的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林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7(5):132-134,138
以Fairclough关于广告语篇渗透化趋势的理论为基础,以部分英、汉汽车广告为例,着重分析广告语篇的诉求策略和语言手段,旨在构建广告语篇的渗透化模式,以阐释广告语篇中意识形态、权势和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Fairelough关于广告语篇渗透化趋势的理论为基础,以部分英、汉汽车广告为例,着重分析广告语篇的诉求策略和语言手段,旨在构建广告语篇的渗透化模式,以阐释广告语篇中意识形态、权势和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隐含是广告语篇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用于操纵广告受众以达到促销目的的语言策略。广告的隐含性是由其功能、情景和交际特点决定的,同时这种隐含性也决定了广告推理的语用向度。在评述Harris(1983,1999)广告推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含意理论和关联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构建广告语篇推理的类型模式,并且用该模式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化预设是广告存在的前提,广告语篇的文化预设分为文化内预设和跨文化预设。对于文化内预设采用主述位逻辑推进函式分析,文化内预设具有传递性和包容性;从文化语用学和逻辑语义学角度分析广告语篇的跨文化预设,跨文化预设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跨文化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Halliday和Hasan关于语篇照应的理论出发,指出其静态分析对语篇照应解释的局限性。然后主要运用语篇世界和心理表征两个方面的知识对语篇照应进行了新的分析,并指出了语篇照应的实质是具有指代功能的语言成分共同指代语篇世界中的语篇指称;或者是这些语言成分通过读者心理表征中的指称形成的照应关系。本文还随之阐述了语篇照应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篇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名称和定义的多样性决定了它们功能的多样性.本文主要利用J R纳廷革(James R Nattinger)和J S德卡里科(Jeanette S,DeCarrico)的有关理论,阐述英语书面语篇标记语在主旨解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人际交往中都会涉及面子,交际者不但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也要保护别人的面子,否则就会容易引起冲突。本文以电视剧《手机》第15集,围绕"手机"这一题眼所引发的人物交际的冲突为语料,从语篇系统的视角,即意识形态和面子系统入手,分析因不同代别(generational)人物语篇系统的影响而引发的交际者之间的冲突,旨在引导交际者在交际中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以达成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4.
刑事审判话语之标记语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刑事审判话语中的话语标记语主要分为话语来源标记语、换言标记语、话题控制型标记语、言说方式标记语、递进标记语、缓和标记语、话轮控制型标记语等类别。这些话语标记语在刑事审判话语中起着实现话语目的,显示社会地位,强化机构权力和限定话语内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篇分析方法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认为应有目的地选择语言资源,对整个语篇进行重写。文章通过分析翻译基本单位和语篇信息性,引出语篇分析理论,通过英汉语篇对比,进行语篇翻译相关内容研究,并把语篇分析理论和语篇翻译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教学和翻译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6.
颠覆男权中心话语,建立女性话语系统,作为一个理论主张,无疑具有最彻底的女性反叛色彩,但也有着明显的偏颇,实践中尤其显现出粗俗、轻浮与空想的毛病。话语系统的稳定性和宏大性,日用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分野,决定了文学化的女性身体语言无法撼动千百年来形成的话语体系。只有从身体语言资源中突围出来,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妇女解放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语言文字改革的点点滴滴的实际工作入手,才能谈得上话语的颠覆与重建。  相似文献   

17.
话语与知识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两个关系十分密切的重要概念。但长期以来,在学界二者经常被孤立分开研究。作为话语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van Dijk提出了知识话语研究,并开创了最新的研究领域“语篇认知学”。文章尝试从哲学认识论、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视角对van Dijk的有关话语与知识的融合研究进行解读,分析其建构的话语—认知—社会三元理论框架,助力我国话语研究学者们更好地追踪、掌握话语研究的最新理论发展动态与研究路径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中介话语分析由R.Scollon教授提出,它借鉴了言语行为理论、互动社会语言学、民族志方法、新读写能力研究领域的成果,以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问题为导向,关注中介行为、中介手段、实践、介入面和实践结点。文章对中介话语分析方法做简要述评,主要涉及其理论背景、基本概念、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并比较它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异同,进一步指出其优势及将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艺术话语是20世纪后结构主义转向过程中出现在艺术研究领域的新兴问题。对艺术研究而言,后结构主义转向体现为话语转向、图像转向、文化转向。话语转向是语言学转向的深入发展,彰显了交往性言语实践的重要性。图像转向改变了艺术研究偏向内部的局面,将广阔细微的社会文化内涵纳入艺术史研究之中。文化转向以福柯、后殖民主义话语、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等为代表,全面拓展了当代艺术研究的文化社会新视野。在三大转向的推动下,艺术话语正式出场,以巴赫金、罗兰·巴特、布迪厄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思想家们深入论述话语交往、话语阅读、艺术场域等内容。从上述思想史维度开始,艺术话语的学术史维度逐步开展。对中国而言,艺术话语研究除了思想史、学术史维度外,还有一个是实践史维度,即注重艺术话语的建构性。这一点对中国当代艺术及其理论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它指示的问题是"艺术如何表述当代中国",从而将艺术话语真正沉淀为中国艺术话语。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的一个概念,是体现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途径。比较关注权力关系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自然也关注有关社会性别话语的研究,其理论的批判性和反思性为社会性别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将在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对有关社会性别话语的研究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