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04-1910年间的东京岁月,是宋教仁从一个在地方上从事反清排满活动的民族志士成长为一个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重要领袖以及中国近代宪政思想和实践先驱的重要温床。就像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日本有着多重纠葛的复杂因缘一样,宋教仁在日本的经历,也是中国近代革命与日本复杂关系的一个缩影,是考察近代中日关系史的一个富有意义的案例,从中也可看出中国近代革命派成长的国际背景和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他不仅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保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革命伟人。宋教仁一生革命事迹很多,史学界已有很多论述。本文试就他与民初国民党建立的几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的建立是否“历史上的倒退”?对国民党建立后宋教仁的活动如何评价?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3.
宋教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他不仅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保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革命伟人.宋教仁一生革命事迹很多,史学界已有很多论述.本文试就他与民初国民党建立的几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的建立是否"历史上的倒退"?对国民党建立后宋教仁的活动如何评价?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4.
宋教仁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之一。辛亥革命前后,他在同盟会中的声望和地位,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近年来,有的文章一提到宋教仁,就讥笑他是什么“议会迷”。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不公正的。宋教仁,为资产阶级革命奔走呼号,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在我国近代史上应该是个值得肯定的人物。 一、走向革命 宋教仁(1882—1913年)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县人。早年父亲去世,赖其母抚养成人。1899年,他由私塾转入漳江书院读书,喜爱政治、法律、地理等学科。1903年春,他考入新式的武昌文普通学堂。这时候资产阶级改良派已经堕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正在兴起,宋教仁在学校中常与同学田桐等议论国家大事,朦胧地产生了革命思想。同年夏天,留日学生黄兴由日本回国,到武汉两湖书院演讲,抨击清朝政府的腐败,力主改革政体以救国,宋教仁听后非常信服。后来黄兴被湖北地方当局驱逐出境,回到湖南长沙,宋教仁也愤  相似文献   

5.
宋教仁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早试图在中国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积极推行者。他与民国初年的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制度,不能不研究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法制院总裁的宋教仁的活动。本文拟阐述宋教仁对民初法制建设的贡献,并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一 1904年12月,宋教仁东渡日本,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905年6月改名宋谏,入法政大学学习政治和法律。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不断加剧,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全国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抗斗争日渐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教育与国家政体、教育先行、教育与社会改良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宋教仁的教育思想,目前在国内外宋教仁的研究方面尚属第一次探讨,进一步丰富了宋教仁的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中国革命党人进行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大胆尝试。无论是宋教仁的"内阁制",还是孙中山的"总统制",虽未能深入到中国的土壤之中,但中国的民众因此经受了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使追求民主成为中国近代革命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述评周建林关键词:宋教仁,袁世凯,政党内阁,国民党宋教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其毕生追求的目标。民国初年,宋教仁倡导政党政治,并致力于组建国民党,企图以“政党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  相似文献   

9.
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宋教仁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理论有独到深刻的研究,本文以宋教仁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为核心,对其独特的宪政思想体系作了探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在理论上较为成熟,但他的宪政思想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他在实践中却很嫩弱,忽视中国的国情而终于失败。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前后,沅水和澧水流域涌现出了一个以革命志士为主体的人才群体,我们称之为“沅澧流域人才群”。这个“人才群”在武昌首义中崛起,以宋教仁、蒋翊武为核心,其形成与湖湘文化、会党斗争、学生运动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