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突出强调国家的阶级属性,也明确指出国家、即使是阶级社会的国家也具有促进社会整合的某些特质.但在阶级根本对抗的阶级社会里,国家总体上始终处于一种与社会相异化、相脱离的状态,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共性职能.社会主义国家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不再是维护阶级对立和阶级对抗的国家,这是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的根本性政治前提.  相似文献   

2.
社会关系的变化是人类认识历史运动的主要内容,要正确地评价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成果,就应分析它的社会关系。本文主要以东欧国家为例,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結构的关系;分析了存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陈述了阶级与社会集团的变化、均一化和分化;指出了阶级的矛盾、利益和冲突,并对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作了扼要的提示。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形成的一种新型国家理论,它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一、经济利益对立的阶级可建立联合专政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自己对社会历史的考察,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证论了国家的起源、性质和发展趋向。他们指出:国家的产生是由于社会阶级的出现,是一个阶级用来统治另一个阶级  相似文献   

4.
二重国家--对国家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国家观认为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笔者认为 ,这一传统观点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性 ,必须确立新的国家观——二重国家观。从社会层面看 ,国家是社会国家 ;从政治层面看 ,国家是政治国家。社会国家与政治国家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卢卡奇看来,阶级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是在历史中形成并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阶级意识指作为整体的阶级对本阶级的阶级地位、阶级利益、历史使命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性认识。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各种阶级的历史考察,卢卡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阶级理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具有落后、保守性;资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具有虚假性与虚伪性;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要想打破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束缚,实现人类的解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意识形态的斗争,阶级斗争成功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法制一词,从狭义说,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和执行国家的法律制度;从广义上说,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制度,它包括立法、司法和守法三个方面,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国家活动的基本原则。不论从狭义上讲还是从广义上讲,法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法制是存在于阶级社会中的历史现象,是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与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它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产生、服从、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它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对本阶级实行民主并调整内部关系的武器,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7.
安东尼·吉登斯将前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称为阶级分化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与它不同的阶级社会。现代国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基础,它的特点是在与领土权的结合中行使主权和行政垄断权,实现了将暴力手段驱逐出劳动契约领域,建立在政治与经济的制度性分离的基础上,本质上是多元政治,极权主义潜伏于其中。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缺乏区别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资本主义国家,未能预见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忽视了现代国家的自主性。吉登斯用反对“化约主义”来否定马克思的国家阶级本质论,必然削弱马克思国家理论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本质问题上,我国理论界存在着单一本质论和双重本质论之争,单一本质论认为国家的本质仅仅是阶级镇压的暴力工具;双重本质论又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国家具有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双重本质;另一种意见认为国家具有阶级统治和脱离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双重本质。应该承认理论界关于国家本质问题的争论已陷入困境,其主要表现是单一论和双重本质论双方都有一定的理由指出对方观点存在的缺陷,都有一定的论据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且这些理由和论据很多是来自马、恩、列、斯对国家本质问题的论述,在一定时期内哪一种观点都很难为理论界所普遍接受。面对这种困境,本文试图从国家和社会团社在社会管理职能上的区别这一新的角度来分析和概述国家的本质,希望能就这一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也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所谓民族问题通常是指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它贯穿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理想国”產生的时代和它的政治使命作为上层建筑的哲学是社会基础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並且具有鲜明的党性;这桩马列主义科学真理,就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的“理想国”一书看,是最显然不过的。研究“理想国”而离开它的时代和它在阶级斗爭中的作用,便无从掌握这书的精神实质。我们且从“理想国”的产生和它的历史意义说起。首先,“理想国”的诞生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在政治经济上发生巨变的产物。雅典和斯巴达同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但斯巴达始终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贵族当政;雅典賴有拜力厄斯港口的便利,一向是兼有农业、商业的国家。公元前五世纪开始,著  相似文献   

11.
何谓民主意识?民主意识就是指公民的民主习惯和民主自觉性,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欲望和对主人翁地位的自我认识;公民对民主的理性认识和正确把握。这是指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以后民主意识的含义,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原始社会里,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统治,也没有国家政权。“古代自然长成的民主制”即原始民主不是一种国家形态的民主,它只是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方式,因此,原始民主意识便是原始人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一种愿望、习惯和自觉性,是一种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自发的倾向和信念,具有极为朴素、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引起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依然存在, 但同时出现了阶级结构多层次化的变化.尤其是在两大阶级之间出现了庞大的中间阶层,社会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对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阶级矛盾、社会冲突及解决方式发生了变化,工人运动走入低谷;对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出了挑战,导致传统左右翼政党出现了中间化趋向;当代西方国家的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推动了西方民主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代日本的氏姓制度,是原始社会氏族血缘关系的原则在阶级社会长期残存的结果。它一方面用血缘关系或模拟血缘关系掩盖阶级关系,另一方面以森严的等级划分社会成员,是对剥削阶级十分有利的一种统治方式。中国先进文化的和平传入,使日本社会呈跳跃式发展,原始社会氏族成员的长幼关系,变成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稻耕农业,需要众多人员的协作和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和征服者为了获利更大,实行集团式的奴役方式,是氏姓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氏姓制度形成之初,对保护社会生产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长期的阶级社会中,其消极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无论在阶级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因素对民族问题都存在着制约和影响。它们在阶级社会的表现是:阶级斗争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动力;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实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的消除决定了民族关系一般不再具有对抗性;社会阶层的变化会对民族问题的内容和走向产生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问题上反映出来。文章还提出,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理解即便在阶级社会,也是应该有条件的、具体的;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民族压迫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于弱势民族合乎“规则”的支配和剥削,其中蕴涵的阶级压迫关系具有隐匿化和“合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是作为一种整体教育发挥作用的,它对人类历史进程的主体——个人、阶级、民族产生影响。为了更全面透彻地说明政治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必须对它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指出其主要的结构成分及其所履行的职能。政治文明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政治目的、知识、情感、评价、目标、信念、规范和立场。而政治目的则是政治文明最主要的结构成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任何一个阶级和代表该阶级利益的政党的有意识的活动,都是为了确立、宣传和实现这一政治目的。而对于资产阶级国家和政党,以及为它们服务的政治文明来说,真假政治  相似文献   

16.
对转变政府职能几个问题的思考朱桂谦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政府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经济和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特点。十四大报告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经济建设这个...  相似文献   

17.
社会历史条件是政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政党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文化传统.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着政党价值观的性质,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决定着政党价值观的变化与更新;有什么样的阶级基础,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当阶级结构和阶级基础发生变化,政党价值观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政治文化传统是政党价值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政治文化传统的积淀传承是政党价值观变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官吏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在阶级社会,官吏是为少数阶级和少数人服务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官制更是残留了封建遗毒,阻碍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对于官吏制度的阐述主要是集中在对黑格尔的批判之中,他在批判资产阶级官制的同时也阐述了他对于未来社会主义国家官制的一些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 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无论古今中外,民族问题始终与阶级、国家、社会问题紧密相联在一起。民族问题也和阶级、国家、社会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有其在各个历史时代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政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恢复、继承和发展。从"政治的经济"转向"经济的政治"是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主要之点。政治是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古往今来,人们对它的解释总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呈现多样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政治当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从动态角度看,政治可分为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政治。①所谓非阶级的政治,一般是指阶级出现前的原始社会政治和阶级消灭之后的共产主义社会政治,以及阶级社会中的非阶级政治部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