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特定时间的进入、融合与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实践相结合,使之能够应对时代挑战,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成为时代精神之精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驱动,又是时代主题转换的内在要求和当今社会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时代化的实现,是一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系统建设工程,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高速统一与互动中,在关注其当代走向、回答和解决时代重大问题中,在“坚持”、“发展”、“创新”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既是时代作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体现时代特征,焕发出时代的气息,才能使其中国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落脚点,时代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促进其本土化发展,并保持其生命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成果、崭新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模版,体现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在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秉承根植中国、胸怀天下的原则;面对“两个大局”的时代主题,发挥着解释世界、引领世界的重要作用。充分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与发展该理论。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如何更快、更好、更全面、更和谐、更持久地发展,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主题。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时代主题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精华。  相似文献   

5.
结合时代变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的两次重大的理论主题的转变,从而论证其基本就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并从时代特征、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原则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时代背景、时代特征、时代要求和时代主题的差异性、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政治领袖们关于理论建设的自觉性和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反映时代特征,又引领时代发展.实践内容改变了,时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也应随之有所创新.哲学形态的发展与演变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与规律.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交融、立足现实体现时代特征、价值取向和服务对象大众化等原则;遵循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积极推进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哲学化等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时代主题,随着所回答和解决问题的内容与形式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就显示出阶段性来。19世纪中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革命性转变,竖立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以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以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转变,从而竖立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竖立起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际 ,正是全球化迅猛发展之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同历史阶段产生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它们既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同时各自又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特质 ,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今天在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严峻挑战和新世纪的形势下 ,马克思主义亦将通过自身的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 ,而变得具有更深的应变力和生命力。这既是新世纪世界向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中所显现的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发展,是其不断创新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更是呈现出新的风貌和时代特征。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实质是发展。创新的关键是与时俱进,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1.
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时代特色。本文力争从国际国内两种视角分析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其中,解放思想是根本前提;改革创新是发展动力;科学发展是基本要求;社会和谐是本质属性,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有机统一。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特色,实现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传承和理论创新的需要,是不断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根本要求,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其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时代主题的转换、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等方面构成了我们党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价值进行了分析.当人类社会进入后危机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及当代价值也日益彰显.文章针对后危机时代的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代彰显.因此,本研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大历史任务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飞跃。十六大召开后中国又一次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的高潮。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表现。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是由于中国自己本身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它的基础,是在自己内部有着根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实践主题,相应的会有不同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出现。本文就此浅显考察三大历史任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意蕴着丰富的创新性的哲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意味着我们依托于新情势,坚守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物质观、实践论、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人学思想等哲学原理,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充分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新发展,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活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以智能手机为典型代表的移动终端快速发展,微传播推动中国社会进入了尚简崇微的微时代。在微时代背景下,微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前提和可靠的物质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则为微媒体技术发展和社会实践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和强大的精神支撑。研究表明,微时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 微时代可从秉持世界眼光、重视人的发展、关注技术变化3个维度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秉持世界眼光,就是要用开放的眼光、宽阔的视野,从更开阔的领域看问题,善于消化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快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价值,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 关注现代技术的变化,就是要对现代技术的发展变化保持高度关切,将马克思主义与微时代快速发展的微媒体技术相结合,利用微传播的优势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从宏观的历史视野来看,20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近百年历程,其逻辑起点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首次东方化、实践化的苏俄马克思主义,但其核心逻辑的形成则经历了知识分子化、工人阶级化与大众化三步曲。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毛泽东思想既有横向的国际性的思想来源,更有纵向的历史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而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篇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则历经了从五四运动到20世纪末近一个世纪的十一次争论才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提出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体状况,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问题的相关理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具有实践性、人民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表明当前社会供需矛盾已经从之前的"数量短缺型"转化为"质量不足型",转化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新时代的阶段性质变。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上"变"与"不变"的具体体现,即矛盾具体形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供需矛盾依然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质,也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新时代我国各项政策的制定也必须从目前我国的现实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现实,必须坚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不动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特征及其解决途径决定了新时代基本方略的特征和具体内容,并为其顺利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与建立和谐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是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根本前提条件。这一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时代主题是大势所趋,具有客观性。中国领导人对时代主题的判断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前提性大观念。坚持和丰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是中国和平发展理论的基础。中国走和平兴起道路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中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大背景: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相互依存的深度,大国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制约了霸权主义,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正在发展,一些新的安全观念正在形成并为广泛接受。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但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处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重塑与提升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积极接续传统文化精华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决定了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接续文化传统根脉、丰育文化土壤和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为具体内容的实现路径.其具体目标应着眼于人民大众的人生哲学、价值观、人生理想、独创精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