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围内外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化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加快发展的义一次重大飞跃.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礼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与南京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件地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义快义好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一个广泛的、历史的范畴,人类对其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合理的发展,关注的是发展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和具体体现,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应对当前国内国际环境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于它的认识和评价,应采取客观分析态度。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应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5.
农业投入多,产出效益低,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综合分析这些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解决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正确认识城市化过程中的 农民失地问题,又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对农民认识的态度;其次,切实维护农 民土地经营权并把解决他们生存和发展统一起来;再次,要做好农民文化教育、农业政策、制度完善和农村组织结 构调整等基础性工作;最后,政府的基层组织要尽快、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民失地后的政策、待遇。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在统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科技创新及其在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并指出在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中,科技创新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指导我国正确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进程的行动指南。从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把握经济发展走势,走科学发展道路、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的内涵,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从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概括,就是要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必须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在发展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时代性的崭新课题,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在严复的发展观里,我们能找到与科学发展观的一些相通之处。因此,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再次领会严复发展观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将各项改革推向深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促进西部大开发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在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上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并给出了具体的相关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作为引自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哲学与价值基础主要来自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社会工作的本质也被认为是改良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有差距。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来的,它的出发点是人。社会工作的基本使命是追求社会公平,对弱势群体做出承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陈云诞辰100周年之际,回顾其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逐步探索。陈云同志的发展观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进而阐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不断认识过程,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内涵上的一致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各个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和时序不一定完全相同。从2005年底起,以昆山为代表的苏南地区陆续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指标,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平,正向基本现代化迈进。苏南的实践证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断开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和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中,就与环境的关系而言,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其中循环经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在现实操作中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它是我们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不是某一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许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素、环节、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用、共同努力。为此,要在发展理念与思路、制度设计与政策运作、路径选择、实施过程、评价考核机制等环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获得最佳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