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结构     
当前,在我国实际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中多涉及经济结构这一概念。据《〈辞海〉(修订稿)经济分册》注释,“[社会经济结构]指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其依据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书,马克思在此书中说:“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这是经济理论界的一致看法。但是,对马克思如何和为什么把生产关系确定为研究对象,似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而搞清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对于科学地建立社会主义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马克思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但很快就停止了。五十年代初又重新进行。这正如他自己所讲的:“1848年和1849年《新莱茵报》的出版以及随后发生的一些事变,打断了我的经济研究工作,到1850年我在伦敦才能重新进行这一工作。英国博物馆中堆积着政治经济学的大量资料,伦敦对于考察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方便的地点,最后,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资产阶级社会似乎踏进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  相似文献   

3.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规律,严格按照这些经济规律办事。而在诸多经济规律中,首先需要加以研究,需要按照它办事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是支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深刻地、全面地论述了这个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支配作用。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  相似文献   

4.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唯物史观问题上,而“五项因素公式”是普列汉诺夫研究唯物史观的总纲,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重要理论作深入探讨。1.“五项因素公式”理论的提出及引发的争论对于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就作出过精辟的概括。在这里,马克思从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又发现生产力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力量,从而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基…  相似文献   

5.
一 任何一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产一生和建立,无不来自社会实践的发展。“生产力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亦不例外。 经济科学作为一种研究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规律的科学,同样是来源于人们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等社会实践的发展。作为经济科学中的一个大门类,以生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建立,就是如此。比如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完成于十九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成长和发展时期的以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是“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力图清洗经济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和基本理论套出来的 ,也是用形式逻辑推导出来的。1.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 ,不仅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从广义上说 ,也研究各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其中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那么 ,社会主义社会也必须建立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这个命题就是这样推导出来的。2 .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所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篇就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公…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所论述的两种生产理论的框架.并不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分析,首次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为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后来列宁把马克思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概括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既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正是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哲学革命,确立了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阐释人类历史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结构,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创立则使政治经济学批判超越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而成为一种社会历史批判.从宗教批判到对国家、法和政治的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构成了青年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第一重逻辑;而从宗教批判开始的对黑格尔和整个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则构成马克思批判哲学的第二重逻辑.无论是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始终是围绕着现实的人及其生存危机展开的.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人的对象性的本质,将人自身的存在理解为一个在对象性实践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这同时也就是现实的生活世界的生成过程.一般形而上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三者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唯物史观,脱离三者任何一个,都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思想.通过批判分析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系统化,使之成为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在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始终贯彻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资本论》的逻辑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经济结构,而是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全部的历史过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从1615年《政治经济学概论》发表算起,政治经济学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流派、各种各样的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十九世纪中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应用于分析社会的生产关系,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更确切地说,是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研究目的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还是逻辑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最新一轮争论的焦点是生产方式范畴之辨,虽然彼此观点迥异,但争论各方存在的共同问题是,论者对生产方式范畴的认识在视野上仅局限于政治经济学层面,在方法论上则未能摆脱斯大林式二元对立的线性因果决定论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因此未能准确把握生产方式范畴的本质规定性.从马克思思想体系所固有的整体性特质出发,遵循马克思一以贯之的辩证思维方法,通过整体观照、领会和把握,得出:生产方式范畴乃作为唯物史观整体框架的逻辑结构第一层次上的一个中介性范畴,其本质规定性在于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现实转化提供一个中介或平台;生产方式范畴本身的含义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的基本内容则是分工、协作和协调,其本质在于为实现某种形式的分工、协作和协调而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在我国逐渐兴起。怎样认识这一学科的特点呢?下面简单谈几点看法。一、生产力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围。正如于光远同志指出的,生产力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并列作为理论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前者以研究生产力为重点同时联系生产关系,后者以研究生产关系为重点同时联系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力不同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和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力。在那里它被描述得那样简单、抽象,而这里却正是要研究和揭示其内部异常复杂的矛盾运动规律,其未知部分远远大于政治经济学迄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础性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探讨马克思著作中生产力概念的确切含义,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基本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在中外一些研究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研究生产关系体系以及经济规律和范畴,是现阶段苏联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运用系统方法研究生产关系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方面的经济理论问题和更好地完善经济管理机制。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包括分体系的经济关系体系。生产关系的结构同任何复杂的体系一样,是多维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它。把不同的标准作为生产关系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所有制范畴的科学含义究竟是什么?考察和剖析现实的所有制关系应该以什么为依据?这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提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自孙冶方同志发表《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以来,我国理论界就所有制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所有制范畴的研究比过去深入了一大步,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马克思所有制含义的理解并不一致,且目前较流行的几种观点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及其理论上的矛盾。因此,为了给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有效地引导我国所有制形式和结构的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有必要对马克思的所有制范畴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先决条件的形成,借助于主要是形式和逻辑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作出抽象的和一般的定义.2) 以唯物史观的发现为依据,创立具体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3) 对一般经济范畴同具体研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和其他生产方式的成果加以综合.苏联学者对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某些看法始终有争论.政治经济学的特定对象是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马克思在《1857-1859年经济学手稿》的《导言》和紧接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制定的原理,第一次以真正的科学态度表述了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客体和对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人类社会结构时曾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上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①那么,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呢?这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结构(超越一切制度和意识形态),其中无不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处于一定阶段的生产力;第二,与生产力相适合生产关系;第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式。这…  相似文献   

17.
生产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建构在以总体性为特征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的。不从总体性出发,就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将生产仅仅理解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没有看到生产的总体性、丰富性和全面性。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无疑是建立在对生产总体性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也只有在人类历史性实践活动的总体中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通过批判政治经济学所得出来的"总体结果"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究竟是否具有社会属性?它表现在哪些方面?认识生产力的社会属性有何重要意义?这些都是研究生产力状况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并请同志们指正。 传统的观点是把生产关系看作生产的社会方面,而认为生产力属于生产的自然方面,是一种自然范畴,似乎生产力中不包括任何社会因素。这种观点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误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论述劳动过程时运用了抽象的分析方法,亦即撇开了生产的社会形态,把劳动过程归结为简单的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就是从各种不同历史形…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人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力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构成要素、发展实质的分析的最大缺陷是具有非人本性。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性的核心,因此,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即人类在精神支配下利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获取利益的劳动能力;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生产力要素即劳动力;要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因此,生产力发展的实质即人进行生产的素质、技能的发展,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探讨《资本论》与作为经济领域内的科学的一般基础——政治经济学二者的研究对象,澄清二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校正多年来在经济理论研究方向上的错误。一经济理论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段话的不同理解,最主要的是对“生产方式”一词的不同理解,从而敷衍出许多见解。归纳一下,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不外有三种观点:(一)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