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上的渊源关系,生态文明的理论背后无不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态化”实践.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生态性”的内容,但问题是“生态性”并不等于“生态化”.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化”才能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地完善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最终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化”的实践逻辑转向“生态化”的马克思主义自觉精神逻辑.  相似文献   

2.
生态意识的觉醒与生态化意识形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生态化意识形态是一种运用生态意识来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或政治理念,生态化意识形态凸显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群体的生态利益;意识形态生态化是政治理念对生态的干预,实质是借生态言政治。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生态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结合生态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生态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生态化理论进行探讨,对生态化理论的内涵、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以生态化基本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化理论的构建、生态化指数(EPI)评价、生态化理论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化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语言人与语言生态环境唇齿相依。“语言人”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已被现代语言学者们广泛使用。作为语用主体的语言人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语言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在:语言生态环境决定语用主体的动态趋向;语言之间的竞争决定语用主体的语用活力;语言生态变异决定语用主体的语用变化。关注语言人的竞争与合作,关注语言人的语言态度等,是语言生态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明自觉发展呼唤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借助绿色科技提供现实的实践手段,以摆脱陷入传统工业文明困境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文明向自觉发展的转型与质变,为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技术、能源再生与替代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为文明的自觉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生态化科技创新在整体和历史维度中提供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支撑手段,推动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造为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培育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培育其生态化转向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科学技术推动力,指出近代以来人类错误的科学技术观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思想根源,提出人类应由古代的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走向未来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技术。认为生态技术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技术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化和谐,还要实现每一技术之间的生态化和谐,实现"技术生态"。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生态文学与生态美学研究界,存在着有关“生态”“环境”孰优孰劣的辨析与争论.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的角度对这种辨析与争论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生态”优于“环境”一词的原因,以及对“环境”中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评的诸种可能.当今的“生态”与“环境”之辨对于生态话语构建和生态观念确立有着重要作用.生态语言学批评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种主要范式,它通过对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中的生态或非生态因素的批评分析,为语言的深生态化进程,并最终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或解决做出努力.生态语言学批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批判考察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它因此可以为我们分析当今的“生态”与“环境”之辨,为我们反思生态文学、美学理论话语自身的生态或非生态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顺利实现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型,将生态化科技创新发展成生态文明社会科技活动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向度,这是我国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需要集中思考的问题。以自然向度为逻辑起点,社会向度为现实依托,主体向度为内在理路,从逻辑和总体上对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探寻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向度,揭示其思想的现实意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每一种文明都是由特定的技术体系支撑的。现代技术造就了工业文明的辉煌,也催生了工业文明的生态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特别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技术的负面效应进行反思的结果。能否建构生态化的技术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而要建构生态化的技术体系,就需要培育强势的生态文化,使技术服从生态原则,受生态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变异修辞包括辞格变异和非辞格变异两类,指的是刻意用偏离常规的方式运用语言材料以取得特定交际效果的现象。由于变异修辞是行文的非常手段,交际中其语言单位的原始意义须向动态的语用意义进行多层转换,其构建与解读更须依赖交际双方(尤其是接受方)的认知心理与状态,认知语言学自然成为分析变异修辞的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对变异修辞的发生、构建与解读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变异修辞的种种手法如同隐喻一样,“不仅是语言的,也是概念的,行为的”,认知语言学对变异修辞的本质和运作机理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英汉歉语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歉语是英汉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中西文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地对于自己的过错做出道歉,给他人以“面子”,为自己争得“面子”,从而在言语交际中赢得有利地位,都需要我们了解中西文化中歉语的类型及其差别。各个国家的语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歉语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英汉歉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语言性歉语和非语言性歉语、口头歉语和书面歉语、正式与非正式歉语等。英汉歉语的语用功能和语用策略也有所不同。英语或者其他的非本族语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语用需要和语用目的来准确地选择歉语策略,从而在言语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做到礼貌得体的交际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理性原则”和“习性原则”被视为规范度评价的主要根据。但是实践表明,“理性原则”难以操作,“习性原则”缺乏普适性,经不起检验。规范度评价根据的确立需要照顾到对象特点。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存在许多区别,必须分而治之。就语言来说,当以“稳固性”“社会性”以及“语用功能”为根据;就言语来说,当以“效应原则”和“伦理原则”为根据。至于语言和言语过渡地带以及规范和不规范中间状态的处理,则不妨采取回避两极归类以及两极判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推进,英语转变为全球通用语(global lingua franca),其使用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综观英语作为通用语(ELF)的语用研究,发现多元情景下的 ELF交际表现出有别于英语作为本族语(ENL)单一情景下的语用特征,ELF 交际者顺应多元语境和当前交际目的采用一系列的交际策略,使ELF语境中非对称性变量有效转化为交际资源,成功实现ELF交际。基于对ELF言谈中交际策略研究回顾,对传统语用教学引发再思考:语用教学不一定要一味地遵循 ENL 的单一语用标准,而应尊重多元文化的互动与融合,构建新语用能力观,从交际策略的语用导引出发,培养能适应新形势的多元化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的we在作为指示语使用时,会出现指示信息模糊的现象。从发话者使用模糊指示语we时所涉及的语义对象、认知过程和语用策略三个层面看,we的模糊性产生在语用层面上。根据顺应理论,发现发话者为了顺应话语交际的场合与目的,特意借用we这一代码来设置指示信息。We的指示信息的接受中心会因话语场景与目的之不同而发生顺应性的偏移,从而产生语用模糊。  相似文献   

16.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翻译是以追求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为目标的等效翻译.本文从Jef Versueren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中的顺应模式,认为译者会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两个层面做出动态顺应,以达到语用语言等效之目的;并且译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顺应其翻译动机和自身现实条件以实现社交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篇文化对比分析三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语学习者在正确使用目的语语法规则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目的语的语用能力。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讲,习得目的语的语用规范比习得目的语语言形式规范更重要、更困难。本文试图以语篇分析和语用学的理论为依据,对三类语篇实例进行文化对比分析,从而验证“过渡语篇”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8.
以修辞学为经写作研究为纬,不同历史时期修辞学和写作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出,作为写作研究之源泉,修辞学理论体系对于写作研究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语用否定是否受语言形式限制的角度,可以分为微观语用否定和宏观语用否定。微观语用否定包括由违反量准则形成的语用否定和违反方式准则形成的语用否定;宏观语用否定包括预设的否定和语体色彩的否定。使用语用否定可以达到辩解、设置悬念和幽默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语习得中的语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产生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语际语用学,这一新领域的理论研究借用了跨文化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二语学习者的语用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渐渐将研究方向转向了二语语用能力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