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宋诗》证误举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健 《学术界》2005,(1):142-159
《全宋诗》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 ,也是各种错讹极为严重的总集。笔者从已发现的上千例失误中筛选出 1 0 0余例 ,就《全宋诗》的小传订补、误收重出、辑佚补遗等几个方面进行辨证 ;版本校勘、编者拟题、注文按语等亦有涉及  相似文献   

2.
尹楚兵 《学术研究》2005,(7):129-132
《全宋诗》是在宋诗编录基础很差的情况下完成的一项出自众多人之手的浩大工程,不可避免存在疏误。本文对其存在的误收、重出、漏收、收录非诗作品、小传世次失考等疏失分别作了订补。  相似文献   

3.
《尔雅音训》是由民国著名训诂学家黄侃笺识、其侄黄焯教授编次出版的一部训诂《尔雅》的著作。是书多以声音贯穿训诂,在古汉语植物释名中多有创获。但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过于注重声音而轻视意义,更无视植物性征的描写,故植物释名每每出现讹说曲解之误。在以古音通训诂进行植物释名时存在曲解名称词义、滥用声转、失考或误考源义素等错误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吴廷燮著《唐方镇年表》八卷,对研究唐代藩镇割据史者,实为极有用之工具书,惜此书错讹颇多,吴氏虽附考证,不啻挂一漏万。已故著名史学家岑仲勉先生虽也作过《唐方镇年表正补》,1980年中华书局重印时又加以重校,然仍有舛谬之处,现依据《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将岑先生未考或考误处、重校者勘误未周处,予以订误。限于篇幅,本文只纠明显、重要错讹处,至于吴氏引错之字、词、句及标点不妥处,因其俯拾皆是,只好从略。  相似文献   

5.
敖英是江西樟树人,明代著名学者、诗人.历修志乘及《罪惟录》、《皇明词林人物考》等多种史籍记其生平行谊,皆疏略舛互.敖氏有《自述履历》,可订补诸说之讹阙.又史志书目及官私簿录著录其著作,尤参差乖误.兹逐一为之考订,正讹补缺,以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训诂学史指训诂学术的历史。训诂学术是指释读古代文献语言的学问。古文献是就释读者角度而言,要防止训诂范围扩大化。训诂学术起源于春秋。自先秦以迄近现代,训诂学史大致经历了8个时期,即:春秋时期———训诂学之萌芽时期;战国时期———训诂学之形成时期;两汉时期———训诂学之兴盛时期;魏晋隋唐时期———训诂学之发展时期;两宋时期———训诂学之变革时期;元明时期———训诂学之衰落时期;清代———训诂学之鼎盛时期;近现代———新训诂学之建立时期。  相似文献   

7.
《诗经》的小学训诂与经学训诂包括:《诗经》之风、雅、颂与语体之口语体、正式体、庄典体的对应性。文章讨论朱熹《诗集传》经学训诂与毛传、郑笺之不同;马其昶《毛诗学》出而“经学不得废”;戴震《毛郑诗考正》的小学训诂与经学训诂考证法,以及《诗经》三体与《春秋》褒贬所表现出孔子“语体施教”的特征与思想。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撰《玉环同知杨君丹山墓表》一文内容详实,舛误不多,且非颂谀文字。不仅可以补史志之阙,订史志之误,更为重要的是对研究杨国翰生平事迹、杨国翰与林则徐的交往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当前 《江淮论坛》2012,(5):181-187
戴明扬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校注《嵇康集》,直至五十年代去世时止,倾注了毕生精力。遗著《嵇康集校注》是戴明扬孜孜从事古典文献研讨与古籍整理的见证,《校注》充分运用了吴宽丛书堂藏钞校本成果,据补《嵇康集》脱文11处共计125字;又合理运用鲁迅校《嵇康集》,为周校本指误41条,对研究鲁迅古籍整理颇有裨益。正是不倦的劳动,令这部著作成为一部文献价值颇高的古籍善本,与鲁迅校本一起成为《嵇康集》的权威版本。  相似文献   

10.
<唐刺史考全编>是撰者对原考的一次细致、全面的补订.与原考相异之处主要在于一,调整任职时限;二,增减条目;三,增加新的资料;四,增加索引.该书不仅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而且在学术方法上表现了对前辈大师的继承与发展,堪为当代文献整理之示范.  相似文献   

11.
简牍帛书与文献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起简牍、帛书的重大考古发现 ,足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修正过去人们对古文献传播方式的观点。《周易》、《诗经》、《孙武兵法》等典籍的出土 ,结合某种文本自身存在的内证 ,以及其他文献的记载 ,我们可以认识到古文献流传的两种根本方式 :一是静态的 ,被埋入地下的文献出土了 ;二是动态的 ,在人间流传的文献 ,后来出现了差异。现在是建立科学文献学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中文古籍数字化的成就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占伟 《殷都学刊》2004,(4):100-103
我国古籍可分常规古籍和特殊古籍两大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古籍数字化成为可能并迅速发展。用现代手段整理、开发、保存古籍文献 ,是古籍发展的趋势 ,也是其唯一出路。中文古籍数字化在 2 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辉煌成就 ,尤其在特殊古籍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古籍数字化向纵深发展和用户要求的提高 ,古籍数字化又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古籍佚文可分为今存书佚文和古佚书佚文。古籍整理工作中应重视古佚书佚文的整理。对古佚书佚文中的谶纬文献进行整理,应包括确定主据本和参考本、缀合与剔重、核校原始出处、补充佚文、点校注译等工作程序。而对谶纬文献进行研究,则应注意谶纬文献产生流传史、谶纬与经学的关系、谶纬与上古文化的关系、谶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学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献 ,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意在由此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周易》中的商代文献@贾海生$浙江大学古籍所!浙江杭州310037~~~~① 关于卦、爻辞中保存的古代诗歌,可参看黄玉顺《周易古歌考》,巴蜀出版社1995年;关于卦、爻辞中的格言,见李镜池《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50-52页。 ② 参见张政娘《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考古学报》1980年4期;张亚初、刘雨《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考古》1981年2期;郑若葵《安阳苗圃北地新发现的殷代刻数石器及相关问题》,《文物》1986年2期;肖楠…  相似文献   

15.
徐建委 《云梦学刊》2006,27(3):52-55
从刘向校书与古籍流传之间关系来看,应以"类"的观念对待刘向校书前的诸子文献.将新出土的汉代中期以 前的简帛文献比附<汉书·艺文志>相关篇目、以线性的逻辑模式处理刘向之前或其同时代的互见文献,是目前古籍流传和学术史研究中两个比较常见的方法论误区.因此在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非<黄帝四经>问题上没有讨论余地,这种思路本身就不可取.  相似文献   

16.
裘锡圭  曹峰 《文史哲》2007,(4):5-16
裘锡圭先生在古文字、古文献、上古史等领域均有很高的成就,为学界所公认。2007年3月,应文史哲编辑部之约,裘先生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在访谈中,裘先生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历程,就"古史辨"派、上古史、出土文献研究及"二重证据法"、"五帝时代"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古史辨"派在对上古史认识的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在古书辨伪方面则有许多地方需要纠正;我们今天对于疑古思想和学说应持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以后虽然涌现了大批出土文献,但就出土文献研究而言,传世典籍以及历代学者对传世典籍的研究仍然是基础。目前中国古典学,包括出土文献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不在缺乏理论或方法,而在研究者往往缺乏科学的态度。必须大力提倡一切以学术为依归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提倡学术道德、学术良心。  相似文献   

17.
春秋中期,晋国发生了一场震动当时国内外政坛的变故,强卿赵氏被灭。作为族诛之祸的孑遗及以后中兴赵氏的重要人物,赵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对象。本文依据文献典籍,对与此事件相关的赵武的一些史实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与<中国史学名著选>的注释,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凡属关键性的和必要的人名、地名、书名、字义、字音、制度等一律加注;典故和与历史事件无关的问题不注;注解要简明扼要.人名注释着重于生卒年代、封爵、官职、著作等;地名重其今天方位、所属;字义凡字义曲折、含义有变、隐曲难解者注;凡难读和不常见的字、形体相近音读不同的字、有特定读音的名词,皆要注音;年代注重公元纪年的注释;史讳缺字、缺笔皆加注.  相似文献   

19.
论司马迁的文献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丽真 《齐鲁学刊》2006,(1):117-121
司马迁的《史记》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古文献的大量保存。包括集纳古籍,保存文献;辑佚古书,辨别真伪及对当代文献的保留三个方面。二是对古文献的考信态度。表现为以实地调查考信文献;对文献进行互考时,坚持采儒家文献;坚持“多闻阙疑”。三是以文献为基础的目录学成就。表现为创立发凡,方便检索以及重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刊布和考释了2006年由民间找宝者发现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沙漠废墟的四件汉文文书残页(其中一件背面有于阗文),论证了文书中的"蔺城镇"可能即《新唐书》中的"兰城镇",《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兰城镇"或"兰城守捉",应是"蔺城镇"或"蔺城守捉"之误。考释了《唐某年于阗供酒帐》,指出账页上的"硕"即容量单位"石"。C6号文书残页首次透露了中土诸子百家的经典曾通行于古于阗,但残存文字出自何书,或者系失传古籍佚文,尚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