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及其地区来源和产业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在三轮波动中扩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南北区际差异,而区际差异主要是南北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的,这种差异又完全来自二三产业发展差异.各地市经济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倒U曲线.苏北地区内部差异一直较大,苏中地区内部差异持续缩小,苏南地区内部差异相对较小但却呈现出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如果区际贸易自由度高,则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此时区际非均衡力的存在会使得企业选择区位时更倾向于市场规模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适度降低区际贸易自由度对于降低区际收入差距至关重要。在一国内部,区际贸易和自由度取决于区域实行政策的一致性程度;区域政策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则区际贸易自由度越高;区域政策的一致性程度越低,则区际贸易越低。全面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也就是实行一刀切的政策,不利于缩小区际收入差距。要缩小区际收入差距,则在区际政策上需存在适度的政策梯度,而区域之间应实行差别化的政策而不应实行一刀切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区域与国家的基本不同点之一,在于它是完全开放型系统。地区之间没有封闭性的边境,没有海关,也不存在货币汇兑问题。因此,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更比国家之间强,更直接。“传递”,即是从联系的角度,研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问题。区际传递既是导致区际差异的基本因素之一,又  相似文献   

4.
区际经济关系及其协调研究涂人猛一、区际经济关系及其内涵区际经济关系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体系和区域专业化生产协作链中据有一定地位的经济区域,在各自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经济交往行为,并通过生产要素和主导产品的区际流动而缔结的一种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内在关...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是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与重要内容。随着新一轮改革与经济发展热潮的兴起,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设将使规范区域经济调控成为必然。一、中国区域经济调控的回顾与分析从区域经济角度考察,体制改革对区域经济运行影响最根本的方面是承认地方独立的经济利益并在政策上逐步形成了经济利益在地区间的分配措施。经济增长加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增强、地方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活跃等都是其积极影响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回过头来考察时,我们就会发现,调控不当及其所导致的区际关系不协调与诸多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诱发或加剧重大国民经济问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通常是由异质结构的各区域经济耦合而成,而不是由同质结构的众多区域简单聚合而成。区际分工表现为各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等的分异与关联,各区域经济间相互分异与依存构成一国区际经济分工耦合的总格局。那么,为什么会有区际经济分工,其客观依据为何?我国区际经济分工的现状如何,今后如何推进我国区际经济分工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政府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区域发展政策中,不同的政策都会影响要素在区际间流动的方向,也会形成经济分散与集聚的力量.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无一不强调集聚与分散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历史发展和地区实践看,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分散与集聚的力量,进而带来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巨大的影响.要缩小区域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干预以缓解仅仅由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从要素的区际间流动和累积竞争优势与累积竞争劣势两个方面论述了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东西区域差距扩大的影响,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二元经济空间结构的存在,是区域差距扩大的必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主要对策:解决西部生产要素短缺问题;发挥"后发优势",提高西部资源要素收益率;在西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中央政府的支持和东部地区的支援.  相似文献   

9.
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从要素的区际间流动和累积竞争优势与累积竞争劣势两个方面论述了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东西区域差距扩大的影响,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二元经济空间结构的存在,是区域差距扩大的必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主要对策:解决西部生产要素短缺问题;发挥“后发优势”,提高西部资源要素收益率;在西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中央政府的支持和东部地区的支援。  相似文献   

10.
区际经济分工是指经济区域之间的生产分工。一般地说,一国的国民经济通常是由若干个异质经济结构的区域整合,而不是由若干个同质经济结构的区域集合。区际分工的积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各经济区域的经济优势,提高国民经济结构整体效益。既使各经济区域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又使各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一盘棋”中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一、区际经济分工原理区际经济如何才能进行分工呢?笔者认为,区际分工的原理是优势原理。在这里,区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原理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区际分工。区域之间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关键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丰富的多层次的区域间横向经济联系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它要求区域之间要有对等的交流。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区域性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区域之间对等经济交流,从而损伤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要求人们在宏观经济发展中重视区域性差异,采取种种必要的措施,在非均衡的发展过程中求得区域发展的积极均衡。这一积极均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以自身的自生长能力为目标的,一旦区域本身具备了自生长能力,它就能在今后的宏观经济发展中,主动积极地去与其他区域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第二,在区域本身的自生长能力不足或不具备的情况下,应通过区域外的某种外力,包括生产要素的横向移动来使本区域的自生长能力得增强或建立。依此,本文结合上述两个方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要素的横向移动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4,(6):51-57
基于不同理论视角,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区际产业转移问题形成了两个最重要的学术论争:一是大规模区际产业转移时代是否已经到来,二是区际产业转移是否是平衡区域发展的有效路径。区际产业转移的实践探索随着情势变化在这两个层面上展开与演变,即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践和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实践。对区际产业转移未来走势有三点预判:市场因素与制度因素共同决定区际产业转移的进程与规模,区际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共同构建平衡区域发展的有效机制,东部的欠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共同成为区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相似文献   

13.
孙久文 《齐鲁学刊》2022,(3):112-123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这门学科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有:一个区域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不同地区在全国生产地域分工中各自具有哪些优势,应处于什么地位,承担何种功能?一个区域应该与其他区域建立怎样的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种联系?央地两级政府如何规划特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并协调不同区域间的关系?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些问题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答案,区域经济学理论界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为“中国区域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启动了区域经济的再发育和新成长.然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性必然带来区域经济利益的不均衡性,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中还并存着区际利益平均化的趋势.因此,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健康、稳步和持续发展,采取综合性手段合理调节区际利益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1社会生产力在区域层次上运动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其运动规律作用的客观经济现象。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历史发展特点千差万别,区域经济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就显得异常突出。第一,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  相似文献   

15.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区际失衡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财产净收入在总量、比重、增速、主要来源等方面的区际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和投资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区际失衡的根源。应从发挥各地区的资源比较优势、推进税收体制改革、协调地区间金融资源、促进教育投入多元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早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藉由差异化土地用途管制和开发强度调控,目的是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开发结构和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但是,在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在实施过程中有加剧区域发展的"中心—边缘"非均衡倾向。为解决此问题,可引入土地发展权区际交易,从交易主体、区际交易范围、区际交易与管制规则、资金结算与使用监管等角度建立发展权区际交易的运作机制,从而对于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导向机制,促进区域协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区内因缩短物流半径、建立共生链和共享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循环经济效果;但如果区际间的竞争关系超过合作关系,会造成循环经济效果区内的局部优化而区域的整体劣化。因此提高循环经济效果需要区内推进与区际合作同时展开。提高区域整体循环经济效果,需要从区内企业合作建立产业链发展模式,区际间合作建立产业链错位与互补模式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区际不公平问题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首要因素 ,认为解决区际公平问题比解决代际公平问题更为紧迫 ;阐述了区际公平的基本含义及其解决区际不公平问题的途径即区域外部性的“内部化”及其补偿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三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三十年的历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三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壮大三个阶段;在区域发展、区际关系、区域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科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微观理论基础尚未融入区域经济理论体系,与主流经济学还有相当距离,时区域经济现象解释不够,进入门槛低,个别研究内容的泛化.未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不仅包括现实问题,而且包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政府在贫困地区中的作用大于在其它区域中的作用。许多在先进地区由企业完成的事情,在贫困地区必须由政府完成。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借助政府力量,而且优惠政策必不可少。一、政府参与贫困地区发展的必然性贫困地区因患贫困病而不能自立发展是导致政府参与经济开发的直接原因。从宏观方面分析,区际交流作用的有限性促使政府不得不在贫困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区际交流作用的有限性包括两个方面,即贫困地区与区外交流机会少或交流不利于贫困地区。胡佛(E·Hoover)的“成熟区域论”①为我们分析贫困地区区际交流的有限性提供了一个框架。胡佛认为,一个成熟区域应具备以下特点:区域为资本输出者,因为其储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