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彧  龚丽 《管理科学》2020,23(5):76-88
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历来受到学者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股市存在节日效应、月份效应与周内效应,但是针对日内效应的研究不多见.利用沪深股指2004年~2016年的高频数据,实证检验中国沪深股市是否存在日内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沪深股市整体上存在开盘效应与收盘效应,但在牛市、熊市期间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股指收益在牛市期间表现出正向开盘效应,在熊市期间表现出负向开盘效应,股指波动在熊市期间的开盘效应更为明显.基于滚动窗口法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指收益开盘效应和收盘效应的变化领先于股指走势的变化,股指收益和波动的开盘效应或收盘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现象.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合理地制定投资策略,对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收益持久性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S分析在短程相关存在的情形下,可能会导致有偏的检测结果,因此使用R/S分析来检测股票收益率的长程相关引起了许多学者们的争议.本文采用最近提出来的优于R/S分析的趋势消解波动分析法(DFA分析),对中国的股票市场指数收益率的长程相关重新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指数收益率序列、绝对收益率序列与平方收益序列存在长程相关(持久性).最后,我们指出对金融时间序列持久性的检验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证券市场周末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末效应作为一种各国证券市场共有的市场异例现象,在EMH的研究中具较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地位,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本文以标准的随机游走模型为基础,利用沪深股票市场近十年的历史数据,对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周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并据此对中国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研究--以高B/M类上市公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诚颖  程兴华 《管理世界》2005,(11):145-151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低效率问题,本文以高账面价值/市场价值类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实证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阶段性变化,1993年以前是非市场有效,此后大多是弱式有效,中国证券市场效率随发展阶段而不断提高。为检验上述结论,本文以简单的会计方法为基础,研究基本投资战略能否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结果表明,在所有年份,高B/M类公司都能够获得比市场更好的投资回报,这证明高B/M类上市公司的确存在明显的超常投资回报。但另一方面,在高B/M类公司组合的投资收益上不存在规模效应,而且依据简单财务指标哑变量构造的高B/M类公司投资组合则显示了不同的投资收益规律,难以区分有价值的投资组合。但由于B/M类公司能够获得比市场更好的投资报酬率,因此重视高B/M类公司的个股研究仍能获得超额回报。这也就从实证的角度给出了中国股市确实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内现有文献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通过股利分配实现股东高回报率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较少,而国外从税收政策变化和税负差异的角度研究股利政策财富效应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为此,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特殊治理结构,以2003-2004年所有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表明,分配现金股利使非流通股股东实现高回报率,流通股股东获得股票股利的较高短期收益率。  相似文献   

6.
处置效应是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卖盈持亏"的认知及行为偏差。作者利用广州某券商营业部在2006年11月到2008年10月的客户数据库和历史成交数据库,对中国股市投资者存在的处置效应进行了综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在整体水平、股指单边上涨阶段、股指单边下跌阶段都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但从月份特征来看,处置效应并不具有显著性;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都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无论是从开户时间、性别、年龄或者是交易规模来看,不同特征的投资者都呈现出了显著的处置效应;具有不同的完全卖出交易频率的投资者都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文章还对各种情形的处置效应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唐智杰 《经营管理者》2009,(3X):101-102
本文以2005年12月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股票为样本,以流通市值与总市值来衡量公司规模,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小公司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小公司效应",最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中国"小公司效应"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随着《证券法》的出台和即将实施,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的社会经济效应如何?我国特定经济时期证券市场效应又该如何评价?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认证券市场一般功能在中国特殊经济环境下的效应评价,到证券市场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趋势中的效应放大,做一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规模经济盛行的年代,人们将投资的重点放在了20%的热门投资产品中,这便是以物理为基础的“短头”经济。而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范围经济开始悄悄的走进了投资者的视线,在以知识为基础的“长尾”经济中,大热门产品的总利润最终竟然同冷门产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尾产品的利润总和相等。本文通过对长尾效应展开综述,将传统的制造和销售行业里的长尾效应与金融证券领域里的长尾效应进行多角度比较,并通过浦发银行的实例对证券行业的长尾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长尾效应将如何影响金融市场中人们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国期货市场较活跃的期货品种为样本,对其收益率、条件波动率、交易量和持仓量的周内效应进行实证,通过引入正态分布、Student-t分布及广义误差分布(GED) 三种分布假设以刻画扰动项,更全面地检验周内效应的存在性及存在模式。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期货市场周内效应受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影响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的影响,检验的结论与研究方法有较大关系,其中误差项分布直接影响实证结论。实证结果还显示不同期货品种在不同样本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周内模式,但总体上在期货市场整顿的初期未有周内效应,随后均呈现出正周一效应即反转的周一效应,且不同收益率的周内效应模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证券法》实施之后的2000-2006年沪深股市收益率与波动的周内效应。利用修正的GARCH模型,发现两市收益率的最大与最小值均分别出现在周二与周四;两市的最小波动均出现在周二,但沪市的最大波动在周三,而深市的最大波动则在周一。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国股市的收益率与市场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即投资者由于承担高风险而受到补偿获得高收益。文章最后对周内效应的存在提出了两种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期货市场有效性理论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以我国期货市场选取的六种期货的价格行为为对象,利用单位根检验与自相关检验的结合,并同时利用方差比检验和多重方差比检验来随机游走假设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国内铜、大豆、小麦等六大期货市场是否呈有效态势。结果显示:各种检验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除上天胶外,各大期货市场的对数期货价格序列不能拒绝弱式有效市场假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这一标志性事件,采用VECM-DCC-MVGARCH模型,分别从长期和短期考察中国股票市场一体化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市场在长期意义上从完全分割走向部分整合;且A股市场处在信息传递的主导地位,信息的短期传递和吸收日益迅速.  相似文献   

15.
吴文莉 《管理学报》2012,(7):1046-1051
考察了股市收益波动与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之间的关系,以此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违规举债炒股行为。研究发现:股市收益波动与公司负债水平正相关,即上市公司会根据市场收益情况举债进行证券投资决策,这种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政府的监管政策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存在违规举债炒股行为,检验了政策效果并明确了监管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制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交易价格分解模型,将交易机制效率进行量化,构造度量交易机制效率综合性指标,该指标充分考虑不同市场交易主体和流动性差异;剔除价差中的逆向选择部分,提取成交价格与有效价格的真实偏离,同时将价格波动归结为由债券新息引起的波动和由交易机制摩擦引起的波动两部分.选取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同时交易的跨市国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逐笔成交高频数据计算交易机制效率综合性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两个市场交易机制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交易所债市竞价交易机制价格误差更小,交易机制效率更高;银行间债市较大的报价价差源于做市商的逆向选择风险防范,而做市商机制的真实交易成本与交易所竞价机制相差较小,这种交易成本虽然不利于频繁买卖的现券交易,但对于大宗交易者来说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7.
A、B股证券市场盈余信息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券市场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A、B、H股市场并存的特殊市场分割体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信息有效性角度研究我国证券市场分割,文章首先通过比较双重上市公司股价和成交量对不同会计标准的盈余信息的反应,发现了A、B股市场在信息传递、信息评价、信息反应模式上的确存在有效性差异,最后分析了造成信息有效性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企业并购是证券市场上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它对企业经营绩效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对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并购行为所产生的不同并购绩效结果,分析了影响并购绩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若干改善企业并购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投资者是否理性在金融理论中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日度交易价格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极端风险下的反应特征进行了统计实证研究。基于2002-2013年的数据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在极端风险下会表现出一些有趣且显著的反应特征。具体表现为:1.在股市出现极端下跌情形下,市场会由于过度反应而在接下来的一个交易日内表现出显著的反转特征;而在股市出现极端上涨情形下,市场在接下来的交易日内并没有明显的反应模式;2.与熊市相比,在出现极端下跌风险下,市场在牛市中更容易出现过度反应而表现出反转特征。实证研究结果还发现,基于极端风险构建的投资交易策略要显著的优于有效市场假说的买入并持有策略。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不仅表明投资者的非理性特征,而且还表明这种非理性特征已经影响到资产的定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