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性探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生代农民工被普遍看成一个消极的问题社会群体.但是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性是积极的:他们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个人素质;有理想、有目标;注重市场原则,更有平等意识;独立自主意识更强.这也提示人们,对某一社会群体的定位应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群体偏见、污名化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辉 《民族论坛》2008,(3):41-43
对农民的群体偏见以及基于偏见和城市群体利益基础上的对农民工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是农民工遭受歧视和排斥的重要原因,严重地影响着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和对城市生活的心理适应。改变农民工的尴尬身份,是使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与发展主义语境中的农民工发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或"城市化"可以说是由城市精英的诠释、谋划和全面推广而践履,是通过国家改造社会的想象或制度机构的强制性来推行,这是一种现代化和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表现出对现代化战略农民工群体的抗拒和排斥;农民工又通过自愿性隔离、空间书写、弱者的抵抗或行动策略自下而上来实现对城市现代化的抗拒,农民工何去何从成为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关键,也是实现和谐社会,实现社会能否共同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黔桂两省四个路桥建设项目的调研,从高危工种队伍中“一般高危工种”与“核心高危工种(夫妻档农民工)”的群体分野,对高危工种的群体特征、工种环境与岗位特质进行了描述,认为夫妻农民工亲密关系是高危工种亲密关系的核心代表。从“家庭生计与高危工种亲密、高危工种职位与夫妻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的特质、夫妻档农民工亲密关系与社会变迁”等方面对夫妻农民工亲密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高危工种亲密关系是夫妻亲密关系在高危环境下对于施工环境的适应,即夫妻亲密关系从生活领域向工业领域的拓展,使得夫妻关系有了职业特性、成为家庭生计资本的一部分,夫妻在适应的过程中还形成高危工种亲密关系的表达机制,从而综合形成了高危工种亲密关系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的社会支持模式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农民工中特殊的次群体,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社会支持模式又将呈现怎样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定量的问卷与定性的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基本的讨论。在对桂林市七星区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个维度对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支持模式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归纳出非正式支持为主导、同质性高、宏观上民族特色不突出等特点。希望相关的讨论能为增强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支持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民工涌入城市,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已逐渐发生变化,拥有复杂背景身份的农民工目前正扮演着一种"城乡边缘人"的角色.这种独特的角色特征使得这一群体在行动中呈现出既逃避又对抗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7.
准确定位现今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能力,精准对接圆农民工"文化梦"的路径是:满足农民工读书、看报、上网、看电视等基本文化需求;根据农民工的需求,搭平台,吸引农民工积极参加文化活动;用特色文化、共享文化来滋养农民工的心灵;重视"乡愁"文化,强化农民工的传统文化建设;"种文化""重人才",吸纳农民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  相似文献   

8.
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索与思考。"90后"大学生有其特点:理想与现实之间,他们更偏重于现实 个性与群体之间,他们更偏重于个性 传统与时尚之间他们更偏重于时尚 感情与理智之间,他们更偏重于感情。"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策如下:改进思想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与模式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准确定位现今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能力,精准对接圆农民工"文化梦"的路径是:满足农民工读书、看报、上网、看电视等基本文化需求;根据农民工的需求,搭平台,吸引农民工积极参加文化活动;用特色文化、共享文化来滋养农民工的心灵;重视"乡愁"文化,强化农民工的传统文化建设;"种文化""重人才",吸纳农民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个体的特殊经历、社会性别、年龄、在城市工作与生活的时间长度、族群、职业群体、社会阶层和自我满意度等变量与其流动趋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今年地方两会上的重大主题之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更是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特别关注。我们看到,由于自身存在体制、文化和身份三重弱势,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在社会融合问题上面临更为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宁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的问卷调查,发现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存状况堪忧,身心健康状况一般;生活满意度较低,主观幸福感普遍较差;社会支持网络有限;SCL-90结果显示:在躯体化人际适应敏感焦虑偏执等四项因子上低收入组与中高收入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敌对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诸多大学毕业生受到社会资本限制并不能通过教育完成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从而成为城市低收入群体中的一部分,并普遍存在强烈的向上流动焦虑。可以认为这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群体权利维护和利益保障体系不健全以及与保守、退缩的民族文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的涅槃——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他们怀着做城里人的梦想来到城市,在城市奋斗,他们在心里和行为上模仿城里人,同时自我发展意识也有所增强,他们努力向城里人靠近,可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等无一不粉碎着他们的梦,但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已成为了大势所趋,为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深化制度改革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新生代民汉农民工的差异及其由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影响,旨在呼吁社会和政府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存在的问题给予妥善解决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其学术成长之路。其学术研究从五个方面概括:一是都市人类学,包括乡村都市化、城市少数民族以及传统乡村研究主题在城市的延续;二是农民工研究,从发起农民工研究,到散工研究,从"二元社区"研究到"打工经济"研究等;三是乡村研究,以凤凰村为起点,研究了岭南、中部以及西部的乡村社会;四是族群研究,以澳门族群研究为起点,对中国族群认同与关系作研究;五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月会 《民族论坛》2006,(5):10-13
“农民工”是近20年来在中国社会开始流行的一个专有名词。从词语内部构成上看,这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词语,以“农民”作为定语来修饰后面的中心词“工”,这样的语词结构昭示着“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身份上与城市工人的差别。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得不到城市宽容的接受,是一群游离在城市里的无根的“边缘人”;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艰难地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面临着种种歧视与不公。2006年初,在21世纪论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海提出应尽快淡出“农民工”称谓,将之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通过为农民工正名,使之尽快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继而,在今年“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大声疾呼:摈弃“农民工”这一称谓。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表示异议,认为此举对于改善“农民工”境遇毫无意义。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境遇到底有多尴尬与艰难;为农民工正名,究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课题还是一个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伪问题,本期论坛以此为话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这一称呼明显的带有歧视色彩,是一种身份歧视.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各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身份缺失及社会歧视的制度原因,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相关的政策,是农民工身份歧视的社会根源.而农民工在城市具有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农民工自身所吴有的乡土生活影响农民工的身份确认,从而圃化了社会业已存在的身份歧视.社会正义的核心是公平和机会平等,政府有责任和义务给农民工创造平等竞争的公平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真正地实现机会公平.而要达到真正意叉上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户籍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不仅透视出我国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关注事件背后的"失意群体"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30余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导致的贫富巨大差异和社会保障滞后是孕育"失意群体"的根本因素;加上法治建设滞后及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等制度原因,加深了本已处于弱势的群体的"失意感";而危险人格的膨胀与心理疏导工作的缺失则成为造就"失意群体"的社会文化因素,也是恶性犯罪的直接原因。消融"失意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应抑制和缩小贫富差距;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拓宽、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及中国当代文学史,"50后""60后"作家及其作品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文学史教材,甚至"80后"作家及其作品也已堂而皇之地框入了当代文学史的版图,唯独"70后"作家们的作品似乎被文学史所遗忘。但观照当下文学的创作实绩会发现,处于文学"中坚代"的恰恰是"70后"作家。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魏微、鲁敏、徐则臣、盛可以、路内、张楚等,都在思考着当前文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深层次变革与转型的问题。特别是鲁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从《寻找李麦》到2019年的最新中篇《或有故事曾经发生》,很多篇小说都在讨论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本文以鲁敏小说的追寻主题为线索,进一步阐述鲁敏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白冰  孙洋洋 《民族学刊》2012,3(6):70-74,100-101
80年代,康巴藏族地区民族图书出版业主要以内向传播为主,总体上处于缓慢增长时期;90年代,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持续稳定;进入21世纪,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康巴文化研究兴盛起来,康巴地区逐渐被人们熟知,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底蕴,产生了"康巴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康巴藏族地区民族图书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在21世纪的头十年,康巴藏族地区出版了"康巴文化丛书"、"康巴民间故事集成丛书"和"香格里拉·康巴品牌文化丛书",同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康巴作家群体,这是沉寂了半个世纪的康巴出版业在21世纪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