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生态移民作为公共政策,既是一种经济行为,更主要的是一种文化、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和适应过程.本文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适应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3,12(1):48-57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思想的浸润,解放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我国企业及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较低层次,存在诸多不适应、集中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缺失,尤其是生态文化我国许多企业历来缺乏环保意识,企业生态文化缺失乃是一重要原因,这些企业对环境保护持消极态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嵌入阿尔泰山草原150余年的红墩汉人群体的生计适应做了研究。研究发现,汉人群体表现出了较强的主体性,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政治和族群关系构筑的情境中创造性地通过混合生计的生成与再造在游牧民的世界中实现了生存和发展。红墩汉人的个案说明,人群的生计抉择是适应策略的一部分,不仅涉及生态,还涉及外在世界的变化与人们的资源利用行为。生态人类学的生计研究应跳出生态适应的单一框架,更加注重生态社会与文化等不同层次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人类自其历史发端起,就一直在不断调适自身文化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人类学以此作为学科的逻辑起点,将文化视为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手段,把社会发展、文化变迁视为文化与环境适应互动的过程,进而,引出了"民族文化生态"或"生态文化"等概念,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从实施自然保护政策,并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保护,有利于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整体生态的改善.近年来,社会各界充分关注黄河源头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平衡,对于移民群体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等问题却缺乏足够的关注.本论文侧重从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设立保护区的初衷以及当地政府对生态移民政策的设计思路进行深层探讨.本文尝试以应用人类学的视野来对上述种种现象加以解读,深层分析政策性的生态移民活动对移民群体的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移民文化变迁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课题。毛南族20多年来大量生态移民使多数传统社区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移民社区成为毛南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单元。通过研究S屯个案透视其生态移民文化变迁及适应情况,对研究毛南族文化乃至移民文化变迁机制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文化是以该民族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土壤而滋生。生活在广西的各族人民,在对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适应、改造中,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人人和谐"的局面。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传统文化更具有特色、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大理市太邑彝族乡彝族居民适应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显现了多维的生态价值。太邑彝族乡生态文化主要表现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面,它对于生态美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人们协调好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二者关系有着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类学家从不同视角对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诸多研究理论,甚至派别。从环境决定论到环境可能论,再到文化生态学,进而衍生新功能主义和民族植物学。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认为特定文化因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表现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从而构建了文化生态学。这对生态人类学这一学科的确立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在接受、消化与吸收西方学术资源时,需要摆脱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文化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更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思维习惯,真正从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为有机整体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分析问题,让生态人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11.
李莉 《中国民族博览》2023,(21):240-242
山西作为代表性革命根据地,其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文本内容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思想。对山西红色文化文本进行翻译,一方面有助于对外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和坚定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生态翻译学以翻译即文本移植作为核心理念,其注重文本移植过程中的生态补偿,会从专业的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删减、补充以及释译等,如此一来,其必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整合适应选择度和多维整合度,保证各自文本语言的平衡与协调应用。  相似文献   

12.
鄂伦春族长期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形成采集狩猎的生计方式和独特的传统生态观。其生态观保留着适应山林生活、满足狩猎生产需要、根植于原始信仰的特点,可以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思路,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3.
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调适,学术界的理论支持明显不足,社会资本理论具有较强的阐释力,这既是新维度,也是新思路。梳理并分析生态移民社会资本拥存现状,找出具体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能加快移民文化适应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J.H.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燕赵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梳理,分析燕赵舞蹈的文化生态适应。燕赵文化的产生是由历史决定的,燕赵舞蹈的形成是受到其密切的影响而产生,这其中包含文化、历史、环境等诸多生态因素,其文化适应在形成、发展、成熟多阶段具有相互的适应性,这也是燕赵舞蹈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四月·镜像     
<正>3月21日,2009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暨湖南省首届生态文化节开幕,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向新近被林业部批准成立的桑植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授牌。(红网明健飞)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化的相似性蔡家麒人类是通过自己创造的文化来适应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需要而繁衍发展的。大体上相近似的自然环境、生态空间和社会条件,往往会造就成这种适应方式的相近或相似性,这种相近或相似性,不能全然理解成仅仅是文化传播和移入的结果。东南亚区域有着众...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已在中外学界掀起激烈论争,国内学者基本上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持肯定态度.人与自然辨证统一、人与自然对立导致生态异化,生态异化最终反映在生态危机上是其生态思想的基本意蕴.民族旅游在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存在对民族旅游内涵认识模糊、对民族旅游活动潜藏生态危机认识不足两大误区.发展民族旅游要根植文化与自然的互动适应意识,制定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民族文化生态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可以说就是适应生境的一套生存机制、体系和生活方式,从而获得了共享的、实践的、流动的等特点;文化与生态的辩证关系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就地进行提供了理论基础.伴随着旅游产业化,民族文化生态村实际上开始了在社区文化断裂与连续的张力中再建构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演化成不仅从属民族结构或更大地域空间构架且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形态,成为重新整合农村社区生态、文化与经济等各类资源的全面协调并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生态人类学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一直同邻近的土地、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种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因素亦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生态人类学希望对人类社会文化作  相似文献   

20.
关宇霞  强健  张积家 《民族学刊》2021,12(12):50-59, 129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三少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青少年为被试,基于对文化适应的量化表达考察其社会变迁情况并梳理主要影响因子。量化的结果显示,三少民族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适应差异不显著,对主流文化适应差异显著,反映出三个族群各具特点的社会变迁情况;文化智力、人格、母语水平、族际通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是具有显著意义的文化适应的影响因子。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政府决策、生计方式、民族杂居等对于文化适应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该民族的社会变迁。本研究对于探析中华民族多元融合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实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