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挝的苗族     
老挝的苗族罗有亮在老挝众多的民族中,苗族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山地民族。由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老挝政府对本国的各民族没有进行过系统、详细的识别和分类。作为山地民族的苗族属三大族系中的老桑族系,意即山顶上的老挝人。苗族人口约30万,占老挝人口的72%...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移民、出国劳务已呈现出世界性的趋势。研究结合老挝国情及田野调查个案,对老挝赴泰国劳务人员就业工作及社会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就老挝在为解决劳务输出合法化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给予了肯定和描述。  相似文献   

3.
有人曾向迁居美国后的老挝苗族氏族首领提过一个重要问题:“你们现在由谁为婚姻当事人择偶?如果你的儿女不让你为他们选择配偶,你怎么办?”对此,苗族的年长者和氏族首领作了斩钉截铁的回答:“他们毕竟是我的儿女。我要为他们的前途着想,要对他们的将来负责,所以这种事父母是一定要过问的。”  相似文献   

4.
战争和迁徙构成了东南亚苗族历史的基本内容,虽然身陷灾难之中,但是东南亚苗族仍靠基于血缘的宗亲制度以及对共同祖先的崇拜,维系着本民族的绵延不绝。本文主要依据法国人类学家李穆安的《老挝高地的一个青苗村庄》一书提供的民族志史料,佐以其他学术文献,梳理出老挝苗族的宗亲关系,进而探讨东南亚苗族与中国苗族同宗共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苗族难民与经验主义问题在安置来到美国的老挝苗族难民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既有对难民本身而言的问题,也有对于那些负责协调工作的组织而言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阿满足难民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社会需要,如住房、保健、受教育和就业等等,就像其他东南亚难民普遍遇到的问题一样。但是在苗人中,这些问题尤为复杂,因为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有着天壤之别。对那些过去一直生活在老挝北部山区偏远“部落”的人来说,他们  相似文献   

6.
流散一词最初指犹太人四处漂泊的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起,更多喻指背井离乡、渴望故乡复兴的情怀,并成为当代人跨境生存方式的类型写照。老挝苗族源自中国,直至20世纪40年代在老挝才开始享有自治权,之后在秘密战争中登上国际舞台。美国苗族学者李麦娜的《苗族"家园"之梦:法属印度支那的合法性追求(1850-1960)》一书研究了1850-1960年间老挝苗族领袖争取权利与合法性的历史。文章认为该书呈现出崭新的视角,如对老挝苗族救世主型领袖的新认识、采用二分法进行谋篇布局、指出苗族未能在老挝建立民族"家园"的原因等。文章也指出了该书存在的不足,即未能对1850-1960年间老挝苗族的一些重要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从恩格斯的"国家"概念入手,文章梳理了老挝复杂的民族问题以及苗族与老挝其他民族的关系,指出无论是政治掮客,还是救世主型领袖,皆因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不可能带领流散中的苗族建立统一的"家园"。最后,文章指出,将建立"家园"的梦想寄希望于"苗王",实际上是老挝苗族一直以来作为流散族群的集体情感的体现。而封建政权、国外势力却将老挝苗族推向了更大范围的流散。因此,建立统一的"家园"俨然成为他们剥离时空的夙愿,抑或是作为"他者"身处跨界边缘无法融入主流社会时无所适从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老挝佬族人关于"厄"的解释、传说、祭拜仪式和禁忌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其文化内涵,认为该信仰源于老挝佬族人最古老的灵魂观念,属于本土的水神信仰范畴,因而有别于佛教带来并广泛影响老挝佬族人的"那珈"信仰。  相似文献   

8.
美、法、泰苗族人考察报告熊玉有一、考察背景及经过苗族除居住在我国外,在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都有分布。1975年,由于老挝局势动荡,约10万老挝苗族人沦为难民而涌入泰国,后在联合国救援组织和有关国家的配合、帮助下,其中大部分老挝苗族难民由泰国转而迁入...  相似文献   

9.
中越边民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往来中,形成了独特的跨国婚姻模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越南女子涌人中国,并呈“一边倒”趋势,给中越边境地区传统的跨国婚姻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基于此,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模式进行探析,把握其现状和特征,以期为中越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苗族的传统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群体,至今仍主要居住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本文以定居澳大利亚的苗族的传统宗教为关注对象,展示了他们以前在老挝高地生活时遵从的传统信仰,以及1975年以来为躲避老挝内战而移民到澳大利亚以后的新生活中依然保持的习俗。同时,本文还揭示了澳大利亚社会、文化和法律中反对当地苗族祖先崇拜和泛灵论的现象,及其对当地苗族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克木族主要居住在老挝北部,是现今仍在"使用铜鼓的民族"。国内外学术界对老挝铜鼓情况了解甚少,通过对老挝馆藏铜鼓和克木族铜鼓文化的考察发现,老挝博物馆收藏有较多数量的铜鼓,这些铜鼓大多数为黑格尔Ⅲ型鼓,即中国学者所称的"西盟鼓"。老挝克木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村社文化保持着封闭性、凝固性、稳定性的特征,尽管老挝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铜鼓文化在克木族聚居区仍保存较好。目前,铜鼓仍被广泛地用于求雨、占卜星象、祈求丰收、祈福等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阐述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的现状,从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中存在的婚姻家庭、身份认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中越跨国婚姻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态势,认为在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治理中应建立科学的决策和执法机制、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构筑坚不可摧的制度屏障.因此,对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治理模式做出相应调适,使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问题治理常态化和长效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老挝的外籍和越南籍居住民的管理规定、申请加入老挝国籍的法律条款、办理相关居留手续事宜以及老挝的越南籍移民面临的政策挑战等几个方面,结合老挝当地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老挝的外籍和越南籍居住民的法律及政策,以期进一步全面理解老挝的移民政策。  相似文献   

14.
老挝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是毗邻的国家不少,而且这些国家的民族成分非常复杂。很早以来,老挝就是民族群聚、迁徙的地区,许多语言互相吸收、融合绝非偶然。半个世纪以来,已经有许多专业工作者联系印度支那地区,对老挝的民族和语言进行过考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跨国苗族/HMONG问题受到了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这是由于跨国苗族/HMONG的社会背景决定的。这种背景可以从苗族/HMONG的背景和区域性国际背景两个方面来理解。通过对这两方面背景的理解和把握,就可以充分认识对苗族/HMONG问题研究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王晓艳 《民族学刊》2015,6(6):49-54, 109-110
跨国婚姻在中缅边境地区是普遍现象,基于民族的社会结构特征,中缅跨国婚姻的择偶途径包括了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网络。这些途径充分说明个体的社会行为与相应的族群和地域特征相匹配,也进一步表现出边境地区的跨国婚姻多为边民日常交往的结果。那么,跨国婚姻在国家管理层面上凸显的问题应多从“主位”的视角寻求更具实践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苗族传统婚姻道德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苗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婚姻道德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一个方面。本文试对苗族传统婚姻道德,婚姻道德与其他社会风俗的关系,婚姻道德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并分析了老挝民族识别与划分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对中老两国不同的民族识别和划分标准进行对比 ,认为中老跨国民族或族群若按中国的划分标准为 11个 ,若按老挝的标准为 16个。根据作者的识别和划分 ,文章进一步论述了中老跨国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族群关系。最后 ,作者还就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美国苗族女作家杨嘉莉的获奖英语纪实文学作品《梦回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讲述了一个苗族家庭从老挝丛林到泰国难民营再迁移美国的历程,书写了海外苗族裔群体的流散经历。作者通过家族历史反映了族群移民历史并通过文学叙事构建了"正史"之外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王薇 《民族论坛》2013,(3X):109-110
美国苗族女作家杨嘉莉的获奖英语纪实文学作品《梦回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讲述了一个苗族家庭从老挝丛林到泰国难民营再迁移美国的历程,书写了海外苗族裔群体的流散经历。作者通过家族历史反映了族群移民历史并通过文学叙事构建了"正史"之外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