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中央常会、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国民政府都享有立法权,而真正负责从事立法的机关则是立法院,国民党通过多种途径和不同渠道参与立法,从而保障了国民党的意志渗透到法律之中,可谓是法从党出了.这是国民党立法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1927年“4·12”反革命事变之后,蒋介石集团于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以对抗武汉国民政府.此时,一贯标榜“不干涉”中国内战的英国政府,也禁不住兴高采烈地为蒋欢呼打气.5月9日,美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下院发表声明:“不到两个月前,南方党和国民革命军看起来好象要从南到北席卷中国,而南京则阻止了它的胜利发展”.“它把共产党一派从国民党中清除了出来,而最重要的是,它在全中国人的眼里,深深地损坏了共产党及其外国顾问的名誉”.继而,张伯伦希望南京国民政府“抛弃”武汉国民政府“那种排外和颠倒黑白的政策,它将正当地和公允地承担责任,在所有列强已表示愿意接受的条约修订的合理基础上,清算过去,  相似文献   

3.
浅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结束范龙堂长期以来,所有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教材,都把遵义会议作为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标志,有的讲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有的讲遵义会议“坚决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其实...  相似文献   

4.
1928年创刊的《新路》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批判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第一刊。它在蒋介石国民党一党专制体制刚刚建立尚未形成完善体系之际,就对之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包括对训政理论的批判、对《国民政府组织法》的批判、对国民党一党专制制度的批判、对国民党外交政策的批评与建议等。杂志刊登的政论时评成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争人权、争法治,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行宪政的先声。其对宪政、法治、人权等民主思想的追求和讨论为日后的民主宪政运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舆论基础。但《新路》同人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批判是以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为国家唯一合法性代表之地位为前提的,换言之,他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这种对国民党"欲拒还迎"的矛盾态度,既是其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矛盾的体现,也是其政治价值追求与现实政治冲突的体现,是资产阶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作出的必然选择。与《新月》相比,《新路》能从各种不同的学术背景出发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进行学理层面的辩驳、制度层面的剖析、现实层面的揭露,而《新月》更多的是对法治和人权的诉求,有将政治问题简单化约为法治问题的倾向;《新路》处处以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来衡量现实政治的成效,而《新月》则更多地从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角度批判现实政治。《新路》批判的言辞也比《新月》激烈得多。  相似文献   

5.
试论广州国民政府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国民政府,是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国家政权,它与北方军阀政府相对峙,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推向了高潮.广州国民政府虽然仅仅存在一年半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过去很多论著虽然都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到过,但其性质问题很少有人进行系统,明确的阐述.近几年,有的同志提出广州国民政府是“工人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政权的萌芽”意思是说已经是新民主义性质的政权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南方政权时期,为了动员工人参加革命,废除了北京国民政府限制劳工权利的法律,颁布了新的工会条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提倡劳资协调,并在训练民众和整理工会的目的下,制订并实施了《工会法》;该法虽然肯定了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及工会的团体契约权和同盟罢工权,但也表现了南京国民政府有控制工会和工人运动的倾向。研究发现,国民党安插在工会内部的力量很小,不足以影响工会运动的发展。另外,《工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遵行。  相似文献   

7.
论中原大战     
在国民党统治中国的22年中,名义上有统一的“国民政府”,实际上派系林立、战争连绵不断。其中,中原大战就战争规模、延续时间、战区面积、损失程度等方面看,都是近代中国史上最大的军阀混战,它大体上决定了国民党各派军阀力量对比的政治格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为了编纂《创造社资料汇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丛书”之一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在广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当年国民党政府对进步文学社团横加迫害的一批反动文件,其中关于查封创造社的就有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六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致国民政府文官处函》、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文官处公函》和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六日《国民党南京市市长呈文》等。这些反动文件,语无伦次,颠倒黑自,堪称捕风捉影、凭空捏造的杰作。《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致国民政府文官处函》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9.
由朱宗正、李思、苏仲波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以下简称《史纲》),是一本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记录;是一本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教科书。它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依据,吸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战线有关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部份研究的新成果,它较之以前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中国革命史讲义》社会主义部份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第一,在阐述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的前提下,重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和作用。对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以醒目标题逐届叙述。例如: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史纲》中记述了大会的历史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还介绍了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的开幕词。这不仅记载了我国建国过程中的历史事实,也如实表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的工会立法是劳资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勃兴及国际国内社会舆论所造成的压力与推力的结果,其中劳、资和政府三方的博弈贯穿其始终。南京国民政府借鉴北京政府和广东政府工会立法的经验,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部分地实现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工会立法有的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而且南京国民政府工会立法的目的显然对工人进行控制。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工会立法的利弊,都为当代中国的工会立法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南京解放,蒋家王朝统治中国共二十二年。国民党政府建立后,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发展,国民党政府为适应其专制统治的需要,其中央政治制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文仅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关系、国民政府主席职权的变化和政治统治权的变化以及执行机构的变化,分别加以论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初建时期蒋介石把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提出的“建国三时期”学说搬出来作为理论根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偏向,就是忽视少数民族革命史的教学。无庸置疑,中国革命史是由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创造的。忽视了少数民族革命史的教育,中国革命史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因此会严重影响到这门政治理论教育功能的发挥。《中国革命史》教学中的少数民族革命史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人大”版《中国革命史》辨误八则翟国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中国革命史》教材(杨先材主编),到1992年2月第二版第十二次印刷,已达782000册,且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指定为全国自学考试的中国革命史课必读教材。全书共十章。472页。笔者...  相似文献   

14.
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所得税暂行条例》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法,截止1949年,它经过了三次修正。所得税的实施,使得国民政府公务员的薪俸收入在法定范围之内有所减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日抗战的财政基础。尽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个人所得税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战后继续开征所得税则值得商榷。因为财政的进步并不在于财政本身,而在于发达的经济和坚实的工业基础。国民政府时期落后的经济、薄弱的工业基础以及个人所得税制度本身的缺陷也就注定了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先天不足的早产儿,最终只会无疾而终。  相似文献   

15.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当时号称“第二黄埔”,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为中国革命历史写下了光辉一页。然而,在中国革命史的教材和教学中,很少谈及武汉中央军校。一般印象,似乎武汉中央军校,虽然它是一支革命力量,但由蒋介石任校长,随后又被汪精卫的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对革命没有作出大的贡献。为此,我们查阅了一些史料,参看了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等有关回忆,特撰此文。  相似文献   

16.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周绍英南京国民政府从它建立时起,就是代表乡村豪绅地主阶级和城市买办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在其统治下,总的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落后,发展缓慢。但在“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以后,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南京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7.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勤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火星同志写的这首歌,我们大家都会唱,但对它产生的背景不一定都清楚。1943年,国民党又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3月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提出“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宣称“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中央社公然叫嚣“解散共党组织,放弃边区割据”,胡宗南则撤消黄河抗日防务,集中16个师,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7月9日,延安三万余人集会,纪念抗战6周年,号召“紧急动员,制止内战,保卫边区”。12日,毛主席发表了《质问国民党》一文。7月21…  相似文献   

18.
《春秋》、《左传》都有些朔日的记载。《春秋》所记的只限于“日有食之”;《左传》则在日食之外,多了两则“日南至”(即冬至),一则是“僖公五年(公元前六五五年)正月辛亥朔”,另一则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五二二年)二月己丑朔”。用现代科学知识加以推算,凡是“日有食之”的干支日名,基本上都正确;而两个“日南至”的合朔和冬至的日名,都是错误的。这就有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剧烈变化使得发展现代社会福利事业成为推进工业化的必要条件。西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国民政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理论依据,而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客观历史背景和抗战建国的特殊需要则是推动国民政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之初,为了便于广大民主人士、工商业界人士、国民政府留用人员了解共产党,了解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同意各地可将中共党史课改名为中国革命史课。所以,中国革命史课曾在我国高校开设过几年。为配合中国革命史课,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史著作和教材出有近20种。其上下限与中共党史大致相同。如胡华《中国革命史讲义》,从五四运动写到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