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议会开设之初,藩阀政府与民党围绕两大对立点展开角逐和博弈:一是"超然主义"与"责任内阁",二是"富国强兵"与"休养民力"。藩阀政府秉持"超然主义"政治理念,以"富国强兵"政策对抗众议院中占据多数的民党提出的"休养民力"政策,采取多种手段,艰难通过遭削减的预算案。通过与民党的反复较量,最终留给藩阀政府的唯一选择只能是接近民党,对"超然主义"进行修正,与民党妥协。民党坚持"责任内阁"论,虽然可以依靠在众议院的席位优势削减预算,却很难实现"休养民力"政策和建立政党内阁的目标。两者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接近以至妥协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不仅为甲午战后藩阀政府与政党(民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且推动了近代日本藩阀政党化的历史进程,为二战前日本政党政治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1932年“五.一五”事变后,日本政党内阁垮台,日本政治也由此过渡到了军部法西斯专制政体。政党内阁时期,政党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受到明治宪法体制内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虽然掌握政权,但未能抓住时机,稳固统治根基,而是在与整个体制的妥协中葬送了性命。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政党本身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各主要政党都是与藩阀势力合纵连横的产物;政党内阁人员构成复杂;并且政党及其领袖人物也终究未能摆脱天皇制家族国家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期间,中国政局风云变幻。1916年6月6日,仅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死了。接着,黎元洪继任民国总统,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控制北京政局。 是年7月,国内报刊纷纷传出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将要改组的消息。大隈重信是制造《二十一条》的罪魁,许多  相似文献   

4.
《21世纪》2002,(6)
作为在日本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早稻田大学在世界的影响有目共睹。这座成立于1882年的日本名校,100多年来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经济型,政治型人才及文学家。日本的一些著名企业的领导层的人员、国会议员中都不乏早稻田大学出身的。早稻田大学名字的来源,正如它的校徽图案——两束稻穗之间嵌上“大学”二字所显示的意义。早稻田刚建校时并不在繁华的都市,它的前身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政治活动家、自由民权主义者大隈重信1882年在东京郊区一片稻田里创办起来的东京专门学校。 1902年建校20年始更名为早稻田大学。作为一所私立综合型大学,…  相似文献   

5.
在“天皇机关说”与“民本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大正民主运动向藩阀专制发起前所未有的攻击,提出了“拥护宪政”的口号。以“大正政变”为起点的反对专制主义和扩军备战的群众运动,揭开了大正民主运动的序幕。由于大正天皇对政治体制的控制相对宽松,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推动下,民主自由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工农运动等相继而起,打破了藩阀势力独占政治阵地的局面。大正民主运动作为日本资产阶级民主派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从实现“建立政党内阁”与“推行普选制度”两大政治课题的方面来说,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民主派本身的软弱性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护宪三派”组成的政党内阁未能对枢密院、贵族院、军部等特权机构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日本仍旧在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压迫之下,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6.
宣统朝虽仅有三年,却是清季预备立宪的关键时期。对于宣统政局的研究,日本因素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不能不被纳入考察的范围。宣统元年(1909),日本文学博士副岛八十六受日本前首相大隈重信之命将《日本开国五十年史》(汉译本)呈献至清政府及各地督抚,这是一件值得深入挖掘却鲜被学术界提及的事件。大隈重信向中国呈献《日本开国五十年史》的目的是希望清廷能够以日本改革为范本,推行立宪政治,编修民商法典,实行中央集权,统一财权,兴办陆海军等。在摄政王载沣的主导下,宣统年间的立宪进程不断提速,既促进了清政府的财政整理、币制改革等各项改革事业,也引爆了朝野各方的利益冲突,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相似文献   

7.
从日俄战争后的反对日俄媾和运动(1905年)至普选法的制定(1925年)的二十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也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力的民主运动不断高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过程是以民主势力同藩阀官僚(或称军阀官僚)专制势力的对抗为中心而展开的。所谓大正民主就是这一时期在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中,以要求议会政治和普选权为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和思潮的总称。这里所说的民主主义运动,主要包括资产阶  相似文献   

8.
浅析元老制     
元老是日本近代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其地位极其显赫。主要由藩阀功臣及先朝重臣组成。元老受天皇器重,辅佐天皇治理国家,把持日本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它们制订明治宪法、推举内阁首相、扶持军部势力,对近代日本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江兆民是日本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续一年有半》是其唯物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本文试就中江兆民及其《续一年有半》略作介绍和分析。一中江兆民,原名笃介,号兆民,1847年11月1日①生于日本高知县土佐藩一个下级士族的家庭。幼年在藩校学习汉学,十七岁开始学习兰学和英文。庆应元年(1865年),作为土佐藩的留学生去长崎学习。庆应8年(1867),到江户开始学习法兰西学。明治4年(1871),由于大久保利通的帮助,作为司法省的留学生去法国留学,主要学习哲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一个实行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国家 ,其地方议会制度自明治初期实施以来即在日本国家政治制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日本地方议会的职能主要表现为 :政策形成方面的职能 ;监督的职能 ;代表的意义职能。它们主要表现在条例制定权 ,预算审查权 ,事项决定权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1868—1998年130年来日本国有企业变动态势的个案研究,揭示出国有企业长期变动态势的规律,并指出关于国有企业的某些理论观点和改革主张的局限性。一、日本国有企业的长期变动态势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不但接管了幕、藩经营的各种官业...  相似文献   

12.
风土是自我发现的一种方式,对身份人格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宫尊德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带领610多处的藩、郡、村实现了经济重建的农政学家,历经日本明治、昭和等历史时期及战后,一直是日本国家及社会树立的国民楷模。这其中固然有其历史、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但二宫尊德本人所特有的勤勉、坚韧、善于思考、顺应自然的身份人格,一定是其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伊藤博文是继大久保之后明治政府中最重要的政治家,身为明治政府第二代领导核心,他是明治宪法及其配套的政治体制的主要创建者,对近代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伊藤博文在制定明治宪法前后的宪政思想进行尝试性剖析。他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主要体现在明治宪法当中,突出表现为稳健的渐进主义、天皇主权下的立宪和德意志式的立宪君主制,其中伊藤博文在制定明治宪政体制时对德意志的宪政模式的吸取主要体现在内阁与议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国家第一档案馆馆藏大隈重信致其时四川总督赵尔巽的一封未刊函件引发思考.一方面,由此函件探讨了中、日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样态;另一方面,也藉此思考了在近代中日关系中民族主义存在的多重性格.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的重大内容之一就是以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去反对专制统治,国民党宋教仁发起的颇具声势的政党政治奋斗就是其中的典型。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早期领导人经历了这次大革命政党政治的洗礼,民主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对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为了实现民主政党政治,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最后却遭到了国民党的镇压和解散。历史证明,西式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日本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使日本资产阶级政党具有六大特点。通过奋斗,日本资产阶级政党所建立的政党内阁实际上是天皇制内阁,议会制内阁只是一种形式,政党政治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是天皇制下的畸形政党政治,但日本资产阶级政党毕竟已走出了政党政治的第一步,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明治七年(1874)零岁七月一日出生于福井县圾井郡本庄村大字下番第十八号第十五番地(父:升八郎.母:千久绪). 明治某年入坂井郡第十四番小学区公立平章小学.此间,跟原酒井藩校教师坂野氏学习汉学. 明治十五年(一八八二)八岁父升八郎去世.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在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奋斗过程中,十分重视政党的领导作用,为此,他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并在革命实践中形成、发展了他的政党思想。本文认为,从19世纪末他酝酿成立兴中会到20世纪同盟会成为公开的议会政党前,是其政党思想的产生时期。他的政党思想产生在这一时期绝非偶然,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基因和外部诸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大文豪,在推动日本近代文学发展方面建立了丰功伟绩.文章从明治、大正时代社会的二重性出发,分析了作为时代代表作家的森鸥外在思想结构、文学性格上的二重性,其传统与反传统的互制心理.  相似文献   

20.
明治时期是日本国民近代伦理观念的形成时期。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的是明治初年到明治20年代初,这一时期伴随着启蒙运动和自由民权运动,欧洲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使日本传统伦理体系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指的是明治20年代,这一时期是日本社会对欧化主义风潮加以反思的时期,传统的伦理道德以国粹主义为表现试图向主流社会伦理思潮复归。第三阶段指的是明治30年代,这一时期《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近代伦理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