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属于自己的今天格桑央京洁白的喜马拉雅山峰好似一位温顺、美丽的神女,静静地依偎在天际;碧蓝如玉,清澈透明的纳木错神湖终日静静地流淌,低吟着故乡的恋歌;广阔的藏北草原,布着一层金色的薄雾,轻吻着每一株阳光材,大地万籁寂静,冥冥之中,传来一阵阵深沉、凝...  相似文献   

2.
走进原湘西州人大副主任石国玺的家中,第一眼看到是客厅墙上挂的一轴苍劲有力功底颇厚的书法作品《爱莲说》。老主任说他读私塾时就接触过这篇古典名文,那时候他就喜欢上这篇文章了,而且最爱的是文中所赞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风度,可以说,这篇名文,几乎影响着他的一生。一 1931年,石国玺出生在湘西花垣县一户苗族农家,八岁失母,十六岁丧父,他和弟妹三人靠年迈的祖母拉扯成人,令人钦佩的是历经沧桑的老祖母尽管生活相当艰难,仍省吃俭用把孙子们送进学堂接受教育。石国玺是长孙,懂事的他眼见年过七旬…  相似文献   

3.
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把那几只玩耍的猴子和那个拉胡琴的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大个子的猴子撑着一个旧毡帽,蹒跚地走在笑嘻嘻的人群面前,后面的猴子排着队殷情地向人们鞠躬,作揖。有人往帽子里给一次钱,猴子们便回头看一看主人手中的那串香焦,我笑着摇一摇头,这猴子!  那是一个初冬的黄昏,乡里集镇早已散市,只剩下稀稀拉拉几个摊贩在不安地等待着什么。我散步路过附近的小店,隐隐听到一阵胡琴声,孤独、凄然,但有灵性。循声望去,在一个破墙角落里,我竟被目之所触的景象定住了:昏黄的灯光,深陷的眸子,黑色的胡琴,破裂的双手…  相似文献   

4.
钟汶哲  ;于志力图 《中国民族》2008,(7):I0003-I0003
耳边是隆隆的声音,那是对面山上石头不断滑落的声音。余震之中,我的视线里出现了一位羌族老奶奶,这让我无比的震惊。要知道,那是一个极陡的坡,这个佝偻着腰的老人是怎么艰难地爬上来的,她上来做什么?  相似文献   

5.
这是南方冬天里一个晴朗的下午,我独自坐在敞开着的窗台上,静静地吸烟。眼前的太阳无有遮拦地挂在空中,有些昏黄。由于多日没下雨的缘故,空中淡淡的浮着一些烟尘。近处是一块正在施工的旷地,大片黄褐色的泥土翻卷着,推土机轰响着开过来,开过去,沉重而有力,一条条带状的车辙往四处延伸铺展,湿润光滑的泥面上反射着耀眼的细碎的阳光。一些人影在旷地里晃动,一只黑狗一路跑着不声不响地穿过了旷地。在旷地后面是灰色的城市,砖块水泥垒砌的高楼一座连着一座,拥挤成林,我能感觉到它的喧嚣与躁动,但在这个下午远远地看去它却呈现出…  相似文献   

6.
布言布语     
对棉布的喜爱好像和阳光有点关系,在冬天里想着在太阳照耀下的棉花地里雪白的棉花,全身都会暖暖的。我喜欢闻在阳光下晒过的棉布的味道,这使它区别于所有化纤面料,只有它,会对阳光作出这样热烈的回应,散发出如此清新暖人的香味来。棉布紧贴着肌肤的感觉,温润随意,它庇护着你却不阻隔你的肌肤自由呼吸,就像你体贴宽容的爱人。我喜欢穿着布衣去郊外或乡下,那是对大自然最礼貌的穿着。如果运气好,在田里能找到晒干的稻草,穿着布衣往上一躺,身心都熨贴了。从前,“布衣”是平民的代名词,因为它寻常、廉价,是平民百姓的选择。达官…  相似文献   

7.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一幕特殊的场景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那是在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白石岩村。村里的那所小学,四个年级合用着两间教室,唯一的一位老师承担着所有的教学工作,语文、数学、德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阳光从屋顶上漏...  相似文献   

8.
汪海 《中国民族》2007,(7):69-70
菁菁校园,是时代骄子编织七彩之梦、放飞理想的圣地;美丽的湖北丹阳,在天山学子心中是朝阳升起的地方,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为了西部的明天,他们正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汲取着现代文明的营养。  相似文献   

9.
走进那鲁米     
地质学家说:喀斯特的全景在贵州,贵州最具典型的喀斯特在毕节──这里的风情浓郁,这里的山川秀丽,这里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溶洞漂流线,这里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风水宝地。那鲁米──一个雄奇苍浑的语言单元,被戴着绚丽的世纪光环,蕴涵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向世人发出深情的召唤。那鲁洞群的发现在毕节城区西北部岩溶发育地带,有一个彝家小山村。村里有条澄静如练的小河,河里出产透明的银鱼和珍稀的大鲩。清清的小河水九曲回还,流经伏流洞桥十余个,其间最大的一个溶洞叫那鲁洞。传说彝族先民曾在洞里邂逅美丽的小黑龙。在彝语里,那鲁即…  相似文献   

10.
谢玲玲 《民族论坛》2011,(10):42-43
九月,午后的阳光散发着浓浓的墨香味。 湘墨韵楼画院落在天心阁公园的一角,虽小但别有一番古雅精致,各种书法、字画装点在墙壁上,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院长唐金勇先生正张罗着和画院的画家和书法家在案上创作,来来往往的客人不时驻足观看,有人看中了展厅里的画作,唐金勇热情地帮着讲解画作的作者和画的意境,脸上始终挂着从容淡定的微笑。  相似文献   

11.
花开遍地,熏风萦绕。湘西凤凰山江集市,人流如织。两排木板铺就的摊位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银饰,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如一条银色的长龙蜿蜒地卧于人头攒动的集市中。循着这耀眼夺目的光芒,我找到了此次的采访对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龙米谷。只见他身着灰色细格子苗族家机布衣服,头绾蓝白相间的苗族头帕,一脸的憨厚,满眼的笑意,招呼着他的生意。  相似文献   

12.
谭萍 《民族论坛》2001,(1):40-41
刘敦刚先生曾是我的国文老师。 那时候,正当前后左右都鼓动唇舌向我描述着这次的国文课来了个如何厉害的角色时,门口出现了一张极肃严的面孔,满额刻着松木纹的淳厚,鼻梁上架着黑边框眼睛,一脸深沉地踱进教室,紧抿着而使嘴角下垂的唇因为那天下午的阳光被刻得又长又薄,很是威严。爱说小话的我们全屏着粗气,平日里吊来晃去的腿也一动不动,满教室只剩下先生洪钟般的声音和粉笔重重敲在黑板上的回鸣。  那时,授课教室与办公室相去很远,下课了,先生只好在室外不远处休息,从窗里边看,他总在踱着步子,慢条斯理,从一棵桂树走到另…  相似文献   

13.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紧密联系青海民族经济发展的实际,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战略,选择好发展途径早日达到小康水平,是青海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本文就此谈点拙见。一、青海民族地区的基本状况(一)地理位置青海深居内陆,地处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面积达72.1万公里。境内地势高峻,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高点的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高达6860米。地形地貌复杂,横亘着多条1000公里以上的长大山脉,真可谓高峰林立…  相似文献   

14.
梁衡 《民族论坛》2003,(1):14-16
快20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我几乎走遍了神州的每一个省,每一处名山大川,就是青海远不可及,机不可得。直到去年,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刹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山下是一马平川,如茵的绿草起起伏伏,一直漫到天边,我不由想起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古老民歌。远…  相似文献   

15.
侗乡散记     
圣洁的草地 一切都离我这么近。蓝滢滢的天白悠悠的云金灿灿的阳光。此刻,我惊讶地站在通道侗族乡村一片宽广的草地上,四周是侗胞们在草地上植造起的一片幼树林,随意而又有规则地向四方迤逦连绵。山风吹拨着嫩绿的树叶,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轻抚着泛光溢绿的飘带。草地在这无限的柔情中陶醉了,妩媚地摇晃着身子,这时候连人也觉得有些恍恍惚惚的了…… 远远近近的青,满眼的青,青得让人心跳,让人年轻。脚踏在茸茸草被上,脚心便凉凉地顿生惬意。在一棵棵矮树下,同伴们手把几片青叶,细细摩挲,卷成青片,在舌下吹出鸟音,与林荫里的鸟…  相似文献   

16.
路魂──官店人修路记李超,刘定昆3月的阳光把满坡的桃树催发出一片绯红,桃花的清香绵延不断醉人心扉。4000多官店人搭着工棚、带着洋芋、红薯修公路。在76岁老头王玉田记忆中,近10年一直在修路。他还南腔北调地唱起了官店人自己编的歌:"打通山、修好路,开...  相似文献   

17.
姜华 《民族论坛》2004,(5):29-30
雪峰山脉有一片凸起的山峰,名曰虎形山,那里的生活古朴而清澈,各族人民彼此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包容,过着自给自足的古老日子。它的神奇、美丽,安宁、祥和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到过的人都称它是湖南的“香格里拉”。一虎形山平均海拔1400多米,奇山异石,鬼斧神工;古木参天,绿荫成林;石瀑气势磅礴,峡谷幽深陡峭,宛若一位隐居深闺的妙龄女郎,等待佳人去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去虎形山观景,不能不去草原村。乡政府西去6公里,那里有一道悬崖,崖边有一块大石头,登上石顶,便是一处绝妙的“观景台”。极目远眺,白水洞村座座木屋清晰可见,岩儿塘村、大托村…  相似文献   

18.
遥远村庄里的爱情文/孙雅楠摄影/毛南文哀牢山,山不高,铺满了原始林木,梯田蜿蜒爬向远方。彝族老妇李桂林与她的夫就生活在这样的山里一间不见阳光、总是卷动着烟雾的土房子中。李桂林,57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儿子是前夫的,一个是李开发的。初见阿桂时,随...  相似文献   

19.
快20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我几乎走遍了神州的每一个省,每一处名山大川,就是青海远不可及,机不可得。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霎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  相似文献   

20.
斗笠 圆圆的斗笠,两层竹篾中间夹着箬叶精心编制而成。它与我度过了人生的20几个春秋,经历了抹不去的沧桑岁月。在那盛夏劳作的田野,如烤的烈日,头戴斗笠,手舞银锄,伴着吆喝声,唤来了阵阵凉风,拂面而过。汗滴禾下,禾叶随风舒展,禾苗深吸沃土乳汁,扎根土壤,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伴随着劳动的歌声,走到收获的秋天。花开春日,如镜的稻田里,蛙声一片,万物复苏。三两日不时的小雨大雨,在农人们头戴的斗笠上“滴答、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滴答”,是那不倦的时钟,昼夜兼程,告诉人们珍惜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