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月际交汇的时日,再一次审视本期即将付梓的一行行文字,一张张图片,脑海中停留着一些词语,"有望"预科"通车"续写"希望"桃花盛开"裁嫁衣"……竟然有如这长沙春末夏初的天气一样,将我的心绪从绵绵春春雨般的阴疲里,渐渐领向了和煦阳光般的欣喜中。《2020年,全省有望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相对发达  相似文献   

2.
我中华好学之风,源远流长。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为学立说之风渐盛,老庄孔墨韩非之徒,皆境界超远、泽被后世之贤者,提携门徒,成书著说,自成高格。儒道互济,法治兼爱,后世受用无穷也。秦之一统,焚书坑儒,中华文化乃经浩劫。及至汉武,纳仲舒之谏,独尊儒术,而后代沿袭之,长盛不衰。后又衍为天理人欲之道,经世致用之学,兼容佛理禅对,加之西学东渐,遂成就中华文化厚德载物、包罗万千之雄浑气象。是以历代皆重治学,视之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相似文献   

3.
4.
一般公认,东乡族没有文字。本文认为,东乡族有本民族文字,这就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东乡语的一种拼音文字——东乡族小经文字。它产生于17世纪之前,主要用于记录民间文学、作札记、通信等,是一种社会应用的文字,现今仍在流传,至少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东乡族的小经文字共有35个字母、9个附加符号和3个标点符号。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正字法不健全,表现在:有一字母多音值和一音值多字母现象;字母偏多;没有字母表;附加符号多,标点符号少;基本上以音节为单位连写。  相似文献   

5.
美国刘嘉颖 《民族学刊》2013,4(5):72-73,112-117
2012年,一支由彝族青年组成的电影制作小组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拍摄了一部名为《彝文之恋》的数字电影。在凉山彝区近年来由彝族制作的彝族题材彝语电影中,《彝文之恋》成为第一部主题涉及文字读写实践和“爱”的作品。本文对《彝文之恋》如何反映了彝文读写实践是一种社会性实践展开了思考。笔者引用柯林斯和布洛特(JamesCollinsandRichardBlot)以及斯特里特(BrianStreet)对口头传统和文字传统概念划分的批评,研究了彝族的文字读写实践是如何在本土的口头文学和文字经典之间互动,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语境下展开,并根据阿赫恩(LauraAhearn)对尼泊尔马嘉族的文字读写,情书读写实践,和其社会变迁的研究,探究了彝人“情感结构”的变化,彝人恋爱观的转变是如何通过文字读写实践来表达以及新彝族文化身份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说“傩”     
“傩”(nuó)这个汉字,早些年,不少文人都较为陌生。现在,不仅为大多数人所熟识,而且,还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  傩,最早是古代一种驱鬼逐疫的宗教仪式。它源于原始社会的巫舞。舞者头戴假面具,手执干戚等兵器,并不时发出阵阵喝声,表现驱鬼捉魔的内容。我国最早的傩舞是古代的“方相氏舞”,表演者头戴一种叫“黄金四月”的面具,在巫师的指挥下,用一系列捉鬼逐灾的舞蹈语汇,表现驱邪恶、保吉祥的思想内容。总之,傩,是古人神圣、庄严的宗教仪式,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  后来,傩发展成为一种娱乐艺术。我国西汉期间已有了…  相似文献   

7.
黄欢 《中国民族》2008,(6):9-11
词典里,“英雄”的解释包括:有远大抱负,不畏艰险,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武艺高强、勇猛过人的人;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8.
诺玉 《中国民族》2007,(7):32-32
6月3日,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批来自“下里巴人”的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庄严的授名仪式。这不禁让人为之忘情喝彩和鼓掌。  相似文献   

9.
月会 《民族论坛》2006,(5):10-13
“农民工”是近20年来在中国社会开始流行的一个专有名词。从词语内部构成上看,这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词语,以“农民”作为定语来修饰后面的中心词“工”,这样的语词结构昭示着“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身份上与城市工人的差别。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得不到城市宽容的接受,是一群游离在城市里的无根的“边缘人”;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艰难地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面临着种种歧视与不公。2006年初,在21世纪论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海提出应尽快淡出“农民工”称谓,将之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通过为农民工正名,使之尽快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继而,在今年“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大声疾呼:摈弃“农民工”这一称谓。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表示异议,认为此举对于改善“农民工”境遇毫无意义。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境遇到底有多尴尬与艰难;为农民工正名,究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课题还是一个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伪问题,本期论坛以此为话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04,(1):22-22,25
孟子曰:一日三省吾身,可以无过矣。我们现在没有了汗牛充栋的书房,没有了听“瓜棚豆架雨如丝”的闲情,我们有的只是忙、忙、忙……那我们就看看别人的“省言”吧,希望对某些东西有所触动。  相似文献   

11.
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在外语课堂上起着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重视非语言交际尤其是体态语的使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诠释和简化教学内容。了解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及文化,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文针对预科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分析了在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使用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浏览网上的旧书店,发现了一套1978年出版的年历卡。年历卡这种小物件,时下的年轻人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对上了点年纪的人来说,它多多少少承载着一些回忆。不同时期的年历卡,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深深映刻着时代的烙印。“文化大革命”期间年历卡的封面充满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图案多以毛主席像、语录、诗词及革命圣地、样板戏、工农兵形象等为主题。1978年的这套年历卡封面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一组四张均是少数民族儿童形象,还有一组则是以两个少数民族儿童合影为封面,印刷精美,色彩艳丽,神态各异。尤其是从他们憧憬的眼神中我们读解出了历经重重磨难的少数民族在那个春天的企盼和祝愿。1978年,将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  相似文献   

13.
蒋夫尔 《中国民族》2014,(10):79-79
近年来,贵州省大方县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不断壮大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建设,“双语”教学工作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民族教育发展。一是逐步扩大力、学规模。民族乡镇逐步建立中小学,保障民族青少年平等受教育。截至目前,各级各类学校376所,覆盖全县16个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双语”在校生达2132人,占全体学生总数的60.6%。  相似文献   

14.
“莫老师就是我们的好妈妈!”听到孩子们如此形容她,莫露香心里香香甜甜的。莫露香是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刘家村三小的一名不平凡的女教师。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1980年从师范毕业后就回到本村任教,不离不弃;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她成了这些孩子们的贴心“妈妈”。刘家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人口不多,经济落后,但山清水秀,在外人看来,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奠露香32年如一日扎根这里,并不是眷恋这“世外桃源”,而是为了这瑶山深处孩子们的教育前途。  相似文献   

15.
<正>1996年9月,怀化学院少数民族预科部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他们有的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的来自怀化市各县,有的则来自湖南省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县。他们在这里踏上了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旅程。16年后的一个春雨连绵的早上,当我们踏进怀化学院少数民族预科部教学楼的时候,正好赶上第二节课的上课预备铃声响起,身着各式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学子携带书本鱼贯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阿拉善右旗将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始终坚持富民与强旗并重,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为发展的突破口,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园区化、农牧业特色化、旅游品牌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项目建设、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7.
1898至1921年是英国以“宗主权”为中心的侵藏政策的提出、实施和基本确立的时期.为与俄国争夺中亚细亚,寇松提出中国对西藏只有宗主权,并寻找时机发动侵藏战争,逼签《拉萨条约》,“变西藏为实际上的保护领”.随后,英国声称西藏是“一个外国君主统治的国家”,并与俄国舍谋以中国只有宗主权来否定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继之,英国加快侵藏步伐,企图强迫中国同意西藏“自治”,并要求俄国同意其在西藏“行动自由”.1921年,英国政府采纳贝尔的建议,一方面反对中国政府恢复设置驻藏大臣和派驻军队,一方面企图制造“大西藏”以分裂中国,以这两大内容为核心、以宗主权为幌子的侵藏政策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18.
美国民族理论考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钱皓 《世界民族》2003,(2):10-16
美国的民族理论包括“盎格鲁遵从”理论、“熔炉”理论及“文化多元”理论等。对于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日渐复杂的美国族裔集团之间的关系及族裔集团在美国的认同与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余群 《民族论坛》2008,(11):46-47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他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有名的文艺理论,但后人在使用他的"夺胎换骨"时,往往把它说成了"脱胎换骨"。事实上,"夺胎换骨"和"脱胎换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黄庭坚的文学主张是"夺胎换骨",而不是"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同中国本土油画艺术共同的催化作用下,当代油画符号化图式的产生既是一种偶然,又是一种必然。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再创作,艺术家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真实意义上的自我摹写,而是将这种自我泛化到当下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体现出群化后的真实感受,也是对当下人们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