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土家语称为"帕帕格次"或"拨普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的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毛古斯舞的原始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古斯舞是湘西土家族祭祀仪式中一种具有人物、对白和简单情节的民间舞蹈形式.本文通过对毛古斯舞表现内容、表演形式、艺术风格的分析,来追溯毛古斯舞的悠久历史,探讨在原始思维影响下毛古斯舞如何发生.  相似文献   

3.
湘西毛古斯舞蹈的再创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湘西毛古斯舞蹈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10月,永顺县代表队的原生态"毛古斯舞"参加中国(南昌)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八国傩舞展演获得金奖。200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以下简称"州庆")庆典上,毛古斯舞表演极为引人注目。2008年8月8日,《土家族毛古斯·欢庆》作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节目在"鸟巢"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4.
正毛古斯舞是湘西土家族最古老的舞蹈,它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记录了父系社会初期至五代时期"酉溪人群"的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婚姻习俗情况,以及原始湘西人的生存繁衍状况,溯源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被中外学者们称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活化石"。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  相似文献   

5.
罗水乡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西部。这里群山环抱,景色秀美,民风古朴。土家“六月六”祭祀活动及茅古斯舞,代代相传,从不曾中断。1993年,该乡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1998年该乡的传统文艺节目茅古斯舞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中亮相,一时名冠京华,主持人称“罗水乡的茅古斯舞人人能跳,老人能跳,小孩也能跳”。1999年11月,经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协会第八届年会的47位专家考察与审核,罗水乡被正式命名为“罗水茅古斯民俗文化村”。2001年古历6月6日,该乡隆重纪念土…  相似文献   

6.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取得了空前成功。而以湘西龙山为代表展演的土家族风情节目,同样在“世搏会”湖南活动周上大放异彩,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士家族的摆手舞、毛古斯、打溜子等,让世界领略了湘西的神秘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民族学视角审视土家族毛古斯仪式,注重把握毛古斯仪式产生的自然、历史、文化环境背景,找寻其深层的文化含义,探析其传承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茅古斯舞岁月象筛子,它筛去了纷繁的记忆。老一辈留下的歌,只记得一句了;老一辈留下的事,只记得一件了。啊,茅古斯,象太阳一样光辉的舞,象月亮一样皎洁的舞;象星星在夜空跳跃,象鸟儿在长空飞舞。它刻在土家人心中。那个久远的年代,那些吃着野米披着兽皮的日子,是那个偷着下山学习耕织的汉子,给我们创造了茅古斯。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茅古斯素来被誉为是“最原始的舞蹈,最古老的艺术”。今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张家界市组织了一支茅古斯文化表演队,来到省城长沙火宫殿表演,引起极大轰动,成为长沙“五一黄金周”文化表演的一大亮点,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一) 茅古斯文化不仅是土家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国舞蹈的最远源头之一。张家界茅古斯文化由永定区罗水乡罗水村覃氏居民世代传承,千百年来生生不息,逐渐形成以覃氏家族为主体的茅古斯文化村和茅古斯文化舞蹈体系。流传于罗水茅古斯文化村的茅古斯共分祭山、刀耕火种、戏水捉鱼、打粑粑、接新娘、甩火把、…  相似文献   

10.
王瑛  吴婵 《中国民族博览》2017,(10):153-154
茅古斯舞是湘西州土家族特有的一种传统原始舞蹈,其承载着土家人的精神和文化.为了更好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本文对土家族茅古斯舞蹈从历史积淀、表演艺术特点、艺术传承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茅古斯舞是湘西州土家族特有的一种传统原始舞蹈,其承载着土家人的精神和文化。为了更好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本文对土家族茅古斯舞蹈从历史积淀、表演艺术特点、艺术传承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安代舞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的父辈那一代开始,在科尔沁,无论是什么民族,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可以说找不出一个不知道安代舞的人,机关、学校甚至找不出一个没有跳过安代舞的人。这一切,充分说明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蒙古族传统舞蹈“安代舞”在科尔沁地区的传播就已经远远超出蒙古民族了——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是流传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在蒙古语中“安达”是“朋友”,或双方结为“盟友”之意。《蒙古秘史》在描写铁木真与札木哈二人以互赠拐骨、互换腰带的形式结成“安达”的记载时说:他们在结为“安达”之后,其部下随即“绕蓬…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土家族传统的摆手活动中,还保留着一种与摆手舞相并列的极其古老的表演艺术——“毛古斯”。这种艺术活动,通过原始的化妆、简单的情节、场次和人物对话,历史地再现了土家族从蒙昧时期到近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场景,展示了土家族各个历  相似文献   

14.
鄂西南地区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鄂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摆手舞、茅古斯舞、撒尔荷以及八宝铜铃舞的起源都可能追溯到先秦巴人时期.本文希望通过对舞蹈本体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这几种民间舞蹈的异同,从而探讨鄂西南地区民间舞蹈的"源"与"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舍巴,土家语为“摆手”意,日即“做”、“举行”,故舍巴日就是“摆手活动”的意思。舍巴日是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土家族大型祭祖仪式,包括献祭敬祖、摆手降祖、歌舞颂祖、搬演毛古斯四个部分。其目的是请祖神降临,接受供奉,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众清洁。按规模与内容舍巴日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类。前者属于若干村寨联办的大型社区祭仪,主祀八部大神,参祭人多达千人甚至万人;后者则以姓氏或一两个村落为单位,主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等,参祭者为本氏族或本村落的成员,约数百人。先说献祭敬神。这种仪式极为隆…  相似文献   

16.
鄂西南地区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鄂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摆手舞、茅古斯舞、撒尔荷以及八宝铜铃舞的起源都可能追溯到先秦巴人时期。本文希望通过对舞蹈本体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这几种民间舞蹈的异同,从而探讨鄂西南地区民间舞蹈的"源"与"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撒尔嗬”及其内容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地人俗称之为“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丧鼓有“跳丧”与“坐丧”两种形式。跳丧为亦歌亦舞,因其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故又叫“跳撒尔嗬”。坐丧是只歌不舞,有的地方叫“闹灵歌”或“闹丧歌”等。不管是跳丧或坐丧,均需击鼓而歌,其歌词统称丧鼓歌。鄂西士家族地区的史志对丧鼓歌均有记载,其中以巴东和长阳的记载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秋冬时节,若到贵州山区,很容易看到土家族戏班子头戴木雕面具,身着戏装,背插难尾,连跳带唱表演着古朴的戏剧,这就是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堂戏(nuo音挪) 傩堂戏,也可称为傩坛戏,起源于以驱邪酬神、消灾纳福的原始傩舞。傩,驱逐疫鬼之意,因大多在挂有神像祭坛的厅堂或门前空地演出,或许就是“堂”、“坛”的来历。跳傩戏,表现了  相似文献   

19.
也许人们对我们鄂温克族感到陌生,但它却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我们民族只有2万人口,大都分布在内蒙古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和8个民族乡内,从事农、牧、林、猎和渔业生产。我们有自己独具的民族特色,生产特点、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并通用蒙、汉语文,没有文字。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曾被误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索伦”是满族对  相似文献   

20.
胡晨 《民族论坛》2012,(14):107-109
毛古斯系土家族最为原始的文化形式,其原始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内涵及形式方面。如它所反映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原始性、社会生活的原始性,以及外在表现形式的原始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