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于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把国民党改组为几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次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大大加速了国内形势的发展,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东党史学会受中央有关部门委托于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一日,在广州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就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党的“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讨论会收到了学术论文四十多篇,这些论文从各个侧面阐述党的“三太”以及确定实行国共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四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代。这一年的开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广州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国民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建成。接着,工农运动逐渐高涨,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前的“二七”大罢工,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有过深刻的影响。以实行国共合作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二七”大罢工四个月后召开的。正是这次大罢工,进一步促进了全党思想的统一,使党的“三大”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从而加速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 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建党以后,李大钊在领导北方人民的斗争中,以主要精力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他不仅有坚定而明确的革命战略目标,而且灵活地采用了一系列的策略原则,为促成、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争取北方国民军,分化敌人营垒,打击最顽固的势力,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共合作抗日与祖国统一展望张平平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回顾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经验,对早日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实现祖国统一,振兴...  相似文献   

7.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建立了第一次合作关系,促进了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的迅猛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政治活动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平山,为推动、巩固、发展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中国国民党的改组过程,也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谭平山起了很大作用,成为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  相似文献   

8.
两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朱德,在两次“国共合作”中的活动是多方面的,并对两次“国共合作”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活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而当时“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  相似文献   

9.
一1926年至1927年毛泽东同志曾在广州和武汉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革命干部.这里搜集了有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一些资料,作为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参考.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使国民党改造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之后,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下,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正式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和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国共两党关系史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成为史学家研究的对象,发表了不少论文。在这些论文中评价“党内合作”是好的、较好的、最好的都有。只有极少数文章对其提出疑问。笔者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共幼年时期同中国国民党进行的首次合作。那时,中共对于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华侨政策和侨务工作。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和归纳,阐明:华侨工作,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党就关注华侨问题,并从中国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制定了保护华侨,维护华侨基本权益的政策;党还根据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客观需要,组织华侨、团结华侨,吸引华侨参加革命斗争,使华侨成为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人物。他所经历的政治道路是曲折的。他的后半生坚持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欢迎和人民的赞美。一、从受蒋介石排挤到反蒋战争失败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等的帮助下,冯玉祥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于1926年初,统率其国民军全体正式加入国民党,并接受国民政府之命令,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苏联的支持下,冯部在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然而,在第一次大革命的末期,冯误入歧途,追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三大召开前的远东会议、广州会议、中共二大、西湖特别会议,不同程度地将国共合作探索推进了一步。中共二大虽然提出了民主联合战线的统战政策,但并未解决国共合作的形式问题,统一战线并未发端。广州有国共合作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往广州并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中共三大成功解决了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这一“非常纠结”的难题,正式作出国共党内合作的决策。国民党改组大会在广州召开,解决了国共合作亟待解决的共同纲领和组织形式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由此发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发源地是广州而不是上海。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中有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不仅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而且为我们今天解决国内国际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邓小平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完成了对国民党改组的一切准备工作,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通过了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均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至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也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即为推动苏联援助下的国共合作的中国革命而斗争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政治周报》是首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国民党中央的机关报,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毛泽东在其创刊、编辑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反击国民党右派进攻、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向前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历时三年半,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共产国际、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都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付诸了一定的努力,但是由于出发点不同、内部矛盾冲突、斗争经验不足等原因对国共合作的失败也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我们应当本着科学、客观、辩证的态度认真分析,打破对、错二元对立的片面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国共合作的基础上,由各抗日阶级、阶层、团体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民族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今天,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对于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国付 《学术论坛》2008,31(4):13-17
周恩来同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他的一生为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充分地运用到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特别是在促使两次国共合作、国际统一战线的开展、民主党派的团结和知识分子改造教育等方面尤为突出,他化解矛盾,寻求统一,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立,既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亦是苏联帮助的结果。在黄埔军校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表现在:在黄埔军校的创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在黄埔军校创建后,中国共产党促进了其各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这对当时的大革命和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