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生态学的观点和基本原理来分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活动和公共行政,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系统与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研究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其所生存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的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运行及其效能,可以对民族自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因此,引人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不仅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更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之关键。基于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分析,系统探究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现代化的现实瓶颈,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的启示,据此提出完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以期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专门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具体部署。这必然要对政府的管理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也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顺应潮流,弃旧创新,彻底转变行政意识和行政方式,实现政府管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4.
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没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较为紧迫的任务.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进程可以采用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相结合的战略来实现.这两项战略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取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应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主要载体,因此,牢牢把握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这个抓手,就能有效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从而为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大的能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然而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优化、机构设置细化与整合、运转协同和效能提升仍未完全到位。回溯机构改革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作为政府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构建阶段,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最富成效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强调权能配置和人员构成的民族性,逐步差异化设置机构、探索单一制下政府机构平衡设置等历史经验,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合理汲取历史养分,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法制体系,明晰特殊性职权和民族性职能,健全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创新改革模式,强化地方参与性,切实破解改革难题,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逐步成为辽宁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力军。因此,当前如何充分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机遇,进一步大力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从民族自治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方位分析入手,对政府如何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然而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优化、机构设置细化与整合、运转协同和效能提升仍未完全到位。回溯机构改革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作为政府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构建阶段,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最富成效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强调权能配置和人员构成的民族性,逐步差异化设置机构、探索单一制下政府机构平衡设置等历史经验,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合理汲取历史养分,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法制体系,明晰特殊性职权和民族性职能,健全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创新改革模式,强化地方参与性,切实破解改革难题,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绩效评估: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绩效评估是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的新视野,它从管理理念、体制、机制以及方式方法等各个层面推进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绩效评估推动地方政府逐步树立以结果为导向、顾客至上、责任行政、以人为本等新理念;推进分权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公务员绩效评估体制创新;推动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创新及绩效预算机制和公民参与机制的构建;推进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方式、公共产权经营方式以及电子化治理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财政共治是建立在分税制基础上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特殊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其中,中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财政共治以支出责任与财政共治力匹配为原则,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其基础在于民族自治地方税权的完善,方式是中央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之间是以利益为核心、以权力的划分为中心的矛盾关系,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只有通过法治化的手段,才能确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的权力运行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也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制度的重要法律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与文化事业 ,民族自治权的实质也是繁荣和发展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要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教育,加强配套法规建设,加强对贯彻实施的监督,保证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以中国区域间地方政府创新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对五届(2001-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入围项目进行跨区域、跨类型、跨年度等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行政改革与经济增长显著关联,同时,地方政府创新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从政治改革向行政改革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公共服务仍没有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焦点领域。这一发现的政策含义在于中央政府要自上而下地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为地方政府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和政治改革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机制,重视区域发展中地方政府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是“清末”预备立宪前现代意义地方自治的倡导者和尝试者,他创立了以“自治其身,自治其乡”为起点的逐级推进地方自治的思想模式,成为后来中国地方自治的经典模式。黄遵宪对地方自治的最初认识始于1877年,其以清朝首届驻日使馆参赞的身份随公使何如璋东渡日本,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地方政制做了细心体察。他认为,中国贫弱源于政弊,政弊之端又在官集权于一身,致使民权丧失、民智阻塞、民气不昌、民力衰弱。而破除政弊之道在于伸张民权、开启民智和壮大民力,破除政弊之法又首在地方自治。在他意愿中,“自治其身”可以养成国民自治资格,“自治其乡”足以奠定自治的基础。它是破除专制集权的开端和赋予民权方式,最终使中国走向立宪政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组成部分。通过宪政的视角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宪政的关系,对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和宪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联邦化的双向进路与两面运作看西方联邦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邦制的恰当定位是介于完全分离的自治体与高度集权的单一制之间。从这一理论定位出发,该文不仅描述了联邦化的双向进路--由完全分离的自治体走向联邦制和从高度集权的单一制转型为联邦制,而且分析了联邦化的两面运作--国家的一体化与区域的自治化,并由此揭示联邦制的实质乃是在全国性政府与区域性政府之间通过立宪进行权力分配以实现国家的统一治理与区域的多元自治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中国民族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它的实施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有利于缓和由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引发的民族矛盾。同时 ,西部大开发参与主体利益的多样性以及西部大开发对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影响 ,将是民族问题存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论自治条例制定与完善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现实运行仰赖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完善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居于核心地位。目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制定与完善却面临诸多困境,要摆脱其困境,必须从内外两方面着手,这是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青海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自治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地域性,在青海实施这一制度,为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创造了充分的制度保障,也对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制度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它是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加速集群的发展,使其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日本经济在经历了"迷失的10年"之后,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重振区域经济,日本政府在2001、2002年先后出台了《提升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规划》(经济产业省)和《知识集群创新事业》(文部科学省)两项政策,政策中所提到的产业集群与知识集群在日本被合称为"区域集群"。本篇文章将从集群与区域创新之间互动关系的视角来读解日本区域集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