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现实经济运行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因而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特点是,一方面,已告别了短缺经济,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结构性供给相对过剩;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为此,党的十三大和我国国民经济的“七五”计划都提出要把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作为经济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实际运动中,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绝对相等式的平衡是极少发生的,而可能实现的则是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其表现为两种形态:1.社会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2.社会总需求略小于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既是社会经济运动的结果,又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绩是巨大的,但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失控现象仍然反复出现。要想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正确的回答。我们认为在当前治理整顿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就是加强中央宏观调控实力的问题。 一、从宏观经济失控中引出的教训 10年的改革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严重削弱,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总需求远远超过社会总供给,现有国力和社会生产能力已支撑不了庞大的建设规模和严重膨胀的社会消费需求;工农业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现有农业已支撑不了过大的…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个是微观经济效益不高,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乏力。本文主要是探讨后一个问题。宏观经济问题,说到底无非就是两个层次的比例关系问题,即一个总量平衡问题,一个结构平衡问题。前者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全局,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的所谓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是从政府经济活动的角度,对社会总需求进行控制和影响,这种管理的主要途径,则是运用财政金融杠杆来调节供求关系,以实现社会总需求(政府投资、政府消费加民间投资、个人消费)与总供给的相对平衡。一般的做法是,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市场趋于繁荣时,大都采取抑制总需求的政策;而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即  相似文献   

6.
张德峰 《浙江学刊》2007,13(1):152-155
从形式上看,宏观调控权来源于宪法的授权,这种授权最初出于经济上合理性的考虑。但是经济合理性并不能成为宏观调控权的根源,这是因为在广义上,宏观调控的领域和目标都并非仅仅是经济的,而且经济合理性观还会导致某些误解。这时,将公民权利看作宏观调控权的根源似乎更合理,因为公民权利是所有权力的基础而且它还可以克服经济合理性作为根源的一些缺陷。但是,公民权利并不是宏观调控权的特有基础,而且也很抽象。实际上,权力是权衡、确认和保障利益分配关系之力,宏观调控权也不例外,只不过这里的利益是指宏观经济利益而已。宏观调控权不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它是国家职能和市场演进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宏观调节和控制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封闭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很少需要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而社会化大生产则必须有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这早已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经济生活的客观实际所证明。愈是生产商品化、社会化,愈是市场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展和完善,愈是需要统一的经济调节和控制,以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近三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同志从总量、结构以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理论借鉴及其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积极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必须及时转变,既要从那些需要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微观领域中退出,还权于市场,最大限度地压缩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给市场更多的发展空间,又要在“市场失灵”时积极、有效地进行干预,加强宏观调控。同时,既要强化战略引导职能,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又要强化平衡协调功能,通过综合运用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转轨进程中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经济转轨进程中政府宏观调控的实践表明,我国宏观调控已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主体的权威性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一致性,国务院应设立专门的宏观调控机构;应继续推进我国的经济转轨进程以提高市场化程度,同时要深化企业制度改革;要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目标,主要应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并促其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论资源经济运行及其宏观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艳琳 《求是学刊》2006,33(3):56-62
资源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代主流经济理论对资源经济及其运行问题的研究很少。由于资源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资源经济运行就成为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说,资源经济运行就是资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宏观表现形式或制度表现,是有关资源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有关资源经济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发挥作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宏观调控是根本措施,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当前,基于"二元结构",我国实行的是混合的宏观调控模式,即将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进行了有机的统筹协调,这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的具体体现。在党的十六大上,我国提出了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的宏观调控目标,印证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理念,即我国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又好又快,基本目标是稳定,关键目标是平衡,这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系。宏观调控的最终价值,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定位于促进和谐的核心理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为此,我国的宏观调控应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有效及高质量的供给,在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基础上,界定并发挥有限政府的作用,推进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我国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稳步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些突出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亟待我们去调控和去解决。而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与不协调,其根源就在于经济发展中诸多深层次矛盾长期没有真正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态势与宏观调控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经济从2003年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本轮经济周期具有“软扩张”的基本特征,经济增长“软着陆”后形成和积累的增长持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以保持和加强。经济周期波动模式将由“软着陆”周期中的“峰前谷后”转变为“软扩张”周期中的“谷前峰后”,从而出现两个非对称性对应和匹配的经济周期模式。在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宏观经济调控既要注重全局稳定性和长期平稳性,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又要强调经济局部调控的平衡性和短期有效性,防止经济出现“过热”或者“刹车”现象,此时应该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应用,并注重总需求管理和总供给管理政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总需求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把总需求控制在与总供给相适应的水平上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利率是控制总需求膨胀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能不能利用利率手段来抑制总需求,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因此,弄清利率调节机制的传导过程及其作用的有效性等问题,对于制订正确的利率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融管制与金融宏观调控在必要性、最终目标、功能、作用等方面存在着联系,在产生的具体原因、达到的具体目标、遵循的基本原则、与管制或调控对象的关系、决策方式、实施手段、对金融自由的影响、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对金融与经济结构的影响以及对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政府应明确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在当前,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该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宏观控制,来达到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社会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大体上有两种因素:一种是物价上升和流通速度下降或生产停滞和失业增加;另一种是经济结构瓶颈、效益下降或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非货币因素。前一种,是短期性因素,主要靠政策来进行短期调节;后.一种是长期性因素,会长久地对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导致“需求吸纳陷井”(即因物价上升和流通速度下降而吸纳大量货币需求)和“供给压缩陷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受高消费思潮的影响,消费基金急剧增长,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超前消费已经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甚适应,这种供求结构间的失衡则加剧了供求间的矛盾。现实的消费结构,超越了生产与收入水平所应有的合理结构,为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后果,所以,深入研究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清我国消费的现状,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当前  相似文献   

18.
王伟 《社科纵横》2005,20(3):47-4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一论述完全回到了市场经济宏观调控轨道上,表明作为WTO成员之一的我国,其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完全实现了与国际接轨,这也为证明我们在国际上的“市场经济地位”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同时也说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理论已经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目前过剩经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由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其成因包含着总供给因素和总需求因素.过剩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生产者和经营者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良性循环,必须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制定和实施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适度投资规模的意义全国党代会对当前形势作了正确的估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现在的任务是把这种好的经济形势发展下去,关键在于要坚决控制住固定资产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只有保持一个适当的投资规模,才能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逐步做到基本平衡,保证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协调、经济生活的稳定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