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商的主力是农民.他们完成了从文化素养到经商素质、精神伦理等方面的自身"革命",同时完成了农与儒的结合,形成了成就晋商事业的支柱与骨干;晋商是以信用走天下的商人,由此也形成了晋商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特性.同时,晋商走天下亦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晋商在走天下的过程中,逐渐集合成帮,并在所到之地组建商人会馆,会馆文化客观上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会馆组织本身;晋商与北京有不解之缘,古都北京见证了晋商的兴盛与衰落.  相似文献   

2.
明代,陕晋商帮同时崛起并长期位居全国十大商帮前列,清代,晋商与徽商分执商界牛耳,形成"南徽北晋"格局,而陕商退居第三直至沦为商界末流角色。陕晋商帮的地位变更代表着他们实力的消长,立足于两大商帮的发展轨迹,分析出导致这种地位变迁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晋商的合伙制为主经营管理模式优于陕商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第二,晋商选拔培养人才环节胜过陕商,秦地重儒轻商与晋省重商经商不同社会风尚造成两地经商人才的落差。第三,陕商与官府关系疏远,晋商注重与官府的公关活动,晋商得以在不同时期保商权拓展商路。第四,陕晋商帮遭受的战乱破坏程度和时间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沿父亲的梦想之"路"前行 第一次见到赵文舟是在胡人烧烤店,"始建于2004年"的红色招牌挂在店面的最显著位置.细细一想,这样一家位于北京昌平区,地理位置偏僻的餐馆,能够经营十一个春秋,着实不易.2014年,这家店整整经营十年,也正是这一年,赵文舟成了这家店的"新"老板.  相似文献   

4.
前门大街形成于元、明,到清乾隆时已是"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不休".民国后,历经战乱、几度萧条.解放后,百业俱兴,与天安门相邻的前门大街与王府井、西单并誉为北京的三条金街.上世纪60年代的前门大街处于鼎盛期,说起来色彩斑斓、五味杂陈,好比折射北京民生、民情的万花筒.  相似文献   

5.
秦建国以后,积极向西南拓展疆域,将中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向新开发地区推广.北方人口也因北方战乱等原因不断向三峡地区迁移,这就为三峡地区的开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三峡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等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古代湖北风俗演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俗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事象和民间文化.风俗的演变与发展,与历史发展中的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湖北地处长江小游,其风俗的变迁.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内容。古代湖北风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较大的变化时期,即两晋时期、南宋时期以及清世。两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这一时期,社会的重大事象之一就是人口的大量流移,北方人民纷纷南徙,这不仅意味着南方人口的骤增,同时,也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新的风俗,包括生产经验和技术、方言和文学、生活习惯及民风民情等。湖北是南迁人口主  相似文献   

7.
一、"七一"红旗生产社所在地区的一般情况"七一"红旗生产社是由宣武区陕西巷居民所办一个生产社.陕西巷居民委员会有大小街道七条,共有三百七十三户,其中居民三百五十七户,工商户十六户(包括工厂四户,旅社四户,油盐店四户,理发店一户,煤铺一户,豆腐房一户,百货店一户.)共有一千四  相似文献   

8.
山西是中国北方移民发生的重要地区.明清以来,这里不仅是移民的输出地,而且也是历次战乱、灾荒之后移民的输入地,移入民村成为山西乡村社会中重要的聚落景观.  相似文献   

9.
晋商家族的女性与晋商500年的辉煌与衰落相始终。她们的命运折射出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婚姻家庭生活情况,也反映出社会进步的艰难步伐。晋商中的女性在几个世纪的风雨坎坷后,终于走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10.
名叫"二店"的副食店 在禄米仓胡同的西口有一家副食店,人们都叫它二店,为什么叫二店呢?没人仔细研究过,但我觉得它和路南赵堂子胡同西口的那家副食店有关,因为它叫一店,从名字上看,它们就像邻居家的老大和老二一样,应该是所属权一样的兄弟店铺.这两家副食店,我都去过.一店好像比二店大些,东西多些,但因为离着家远,所以最常去的还是二店.二店的经营范围要比小铺儿全得多,除了油、盐、酱、醋、咸菜、挂面、烟酒、肥皂外,还出售鲜鱼、鲜肉、时令果蔬等.我跟妈妈去二店主要就是买肉、买鱼和买各种调料.上世纪80年代末市场已经逐步开放了,靠西的半条禄米巷都变成了自由市场,各种蔬菜、水果在市场上就已经能够买到,这也不得不让二店增加了更多商品.不知何时二店的门口多了一个卖美式炸鸡的小摊,一个大大的玻璃罩里摆放着一只只炸得色泽金黄的大鸡腿,在灯光的照射下,鸡腿显得更加焦脆蓬松,尤其是刚出锅时,炸鸡的香气四处飘散,触动着来往行人的味觉.  相似文献   

11.
"晋商"专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倡导"学而优则商"观念,优秀学子将商作为本业,开创了中国传统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格局。"学而优则商"观念的实质是崇商、重商,是传统思想与三晋大地的自然、经济、历史因素高度契合的结果。它架起了传统文化的底蕴、精髓与商业行为、商业伦理有机融合的桥梁,进而锻造了熠熠生辉的晋商群体和晋商文化,是儒商精神的典型代表。晋商对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形成了独特的义利观、诚信观、勤俭观,是优秀的商业文化遗产。研究此观念,不仅有利于弘扬晋商文化,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晋商和徽商相继兴起于明代中叶,两者虽处于不同地理环境,但其伦理内核均体现了"仁义"之道;虽然"商"与"儒"的角色定位侧重点各异,但其伦理本质都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晋商与徽商的伦理方式稍有出入,但其商业经营谋略与儒家的治人、治世、治国之道达到了高度统一;同时晋商与徽商由盛而衰也引起了人们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北魏、北周、北齐、西夏等封建政权。长期以来,对于以鲜卑族为首的少数民族进入黄河流域并建立割据政权,传统史家多冠之以"五胡乱华"。事实上,北方各民族相继南下入主中原,带来的绝不止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那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从而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活力与生命,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迭遭战乱,社会动荡,商业的恢复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极为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一般说来,在北方地区相对稳定和社会经济逐步好转的曹魏、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前秦以及北魏孝文帝改制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北方商业曾出现过三次发展与兴盛时期;而在晋末永嘉之乱、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瓦解以及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和北齐、北周相争的年代里,北方商业也出现过三次破坏与衰落时期。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社会经济并未被破坏到难以恢复的程度,商业复苏的生机亦未被斫丧殆尽,它在重重阻碍下艰难发展,并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5.
优游 《可乐》2009,(10)
别人让天空主宰自己的颜色,我用自己的颜色装点天空。"留在北京,还是去二线城市?""北京"切换成"上海"、"深圳"、"广州"也同样成立。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不大不小不轻不重的命题。回答千千万,让我们看几个经典的。留京派:"北方人只适合北方,北方过得去的城市只有  相似文献   

16.
晋商是明清时期中国著名的商帮之一,其作为全国性的商业团体,在票号业、药材业、糖业、京广杂货业等诸方面皆与粤地关系甚密.在票号业中,广东曾长期作为谷帮票号领袖志成信的大本营;在药材业中,广东市场更是催生了天下第一药材批售大帮——广帮.山西商人在粤经商行为一方面活跃了广东地方经济,促进了粤地之繁荣;另一方面,也为自身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了晋商商号本身的发展与兴盛.晋粤两地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两大重要省份,对二者经济联系的研究必将为近代经济史研究和当代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宪法产生的三个条件为切入点,分析晋商发展与宪政进程的相互关系。晋商经济的封建性质、封建统治的社会现实及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礼法”文化对晋商的巨大影响,使晋商无法超越社会现实积极推进当时的宪政运动。对于晋商进行宪法学思考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中国宪政进步需要打破传统经济、政治和思想的禁锢。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晋商雄踞中华,饮誉欧亚,在中国商业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晋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淀了卓越的经营理念,诸如信誉至上、利以义制以及以和为贵等.这些理念不仅是晋商经商的制胜法宝,而且对当今企业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晋商学徒制习俗礼仪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习俗也日渐发展成熟。晋商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商帮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相对稳固的行业习俗和礼仪传承,其中学徒制中的习俗和礼仪尤为严谨有序,它包括三方面:一是学徒入门前的考察习俗,二是学徒请进后的培养礼仪,三是学徒出班前的考验。晋商学徒制的习俗和礼仪呈现出程式化和地域化的明显特点,它为晋商的成功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反映了明清晋商商业文化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20.
有关晋商与边疆经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末民初对票号成败的描述;第二阶段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对票号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第三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晋商及其资本的探讨;第四阶段为20世纪最后20年,有关晋商与边疆关系的研究在区域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最后一个阶段为21世纪初,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有关晋商与边疆经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在史料扩展、研究视角以及理论方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