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创新企业发展,金融支持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分析银行信贷融资、股票市场权益融资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我国3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2009—2019年的数据,依据高技术产业创新研发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的不同特征,建立静态面板模型,考察了银行信贷融资、股票市场权益融资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创新阶段来看,在研发阶段,银行信贷融资和股票市场权益融资都对研发投入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作用,从而促进了创新产出的增加;在商业化阶段,银行信贷融资依然显著促进了创新产出,但股票市场权益融资的作用不显著;从融资主体来看,银行信贷融资可以显著促进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力投入,从而促进创新水平的提升,股票市场权益融资只在研发阶段对研发人员投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的相关影响因素,可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高新园区、原始创新即发明专利、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推广等因素关联度较大,而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因素的关联度较小。为进一步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议:(1)推进高新产业向园区集聚,壮大高新产业规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投入,鼓励创新发展,促进高新产业发展;(4)促进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5)继续抓好高技术产品创新,着力推进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3.
伴随智慧物流的发展,物流专利的重要性凸显,物流企业的专利开发能力备受关注。根据2014—2018年中国28家上市物流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年龄、企业规模、政府补助4个因素对物流企业专利开发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规模、政府补助分别与物流企业专利开发能力显著正相关,企业年龄与物流企业专利开发能力显著负相关。由此,物流企业应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学习、扩大规模等提升自身专利开发能力,政府通过提高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助力企业专利开发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背景,分析2012—2019年国有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且区域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新集聚程度有调节作用。根据结论分析实践对策,为企业在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提供关键智力支撑和专利获取主动选择,有助于深化对国有企业整合知识产权管理决策及新产品开发决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将创新价值链分为知识生产和知识商业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结合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与中介变量法,根据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资源依赖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企业规模、研发人力资本、研发资金、产业集聚、政府干预、开放程度等因素复杂的传导作用,资源依赖总体上有碍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并且各个传导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各异。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资源型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出口产品升级是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技术产业集聚则是促进出口产品升级的关键动力之一。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升级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出口产品升级;(2)高技术产业集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出口产品升级;(3)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升级的正向效应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上游关联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4)教育水平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出口产品升级的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鼓励企业创新、推进高技术产业均衡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在低教育水平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全面促进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为背景,探讨了开放生产性服务进口是否能够促进我国高技术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利用2002—201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企业数据和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产出和投入影响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我国高技术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出和自主创新投入;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会通过提升高技术制造企业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该影响因进口生产性服务类型的不同而显著不同,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服务进口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该影响也因高技术制造企业的经济组织模式和规模差异而显著不同,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大开放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研发服务,降低引进高技术复杂度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成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8,(2):111-118
基于1991—2015年安徽省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数据,运用johanseni协整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财政支持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得出了金融发展、财政支持对自主创新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运用Grange因果关系检验说明了金融发展、财政支持是自主创新的驱动因素,脉冲响应和方差分析则从更深层次定量地研究了金融发展、财政支持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由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弱,而财政支持和产业升级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强。解释这一影响机理,并借助实证分析,从完善金融市场、加强政府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和优化新产品市场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制度,建立包括科技贷款、科技担保、股权融资、科技保险及科技租赁等的科技融资渠道,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宽松的融资渠道,降低科技创新风险,进一步提升金融在自主创新中的诱导和激励作用。加强政府财政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设立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让及产业发展。加强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突破人力资本对自主创新的"门槛效应"。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与升级为先导,完善技术市场,培育新产品市场,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竞争为压力的创新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协整、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全面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互动关系鲜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绩效显著,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良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替代效应明显;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高,技术市场不够发达;技术改造投入较大,但总体绩效较低.  相似文献   

10.
围绕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主要因素,基于集群内部知识溢出视角,系统考察集聚度、市场化程度、开放度、社会信任度、产业多样性、科研投入、基础设施等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设立7大假说,采用中国16省市5大高技术产业2013—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FGLS对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聚度、市场化程度、开放度、社会信任度、产业多样性、科研投入都促进集群创新绩效提升,基础设施对集群创新绩效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