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诉讼与社会秩序的问题,已成为学界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中、 日、美等国不同领域的学者就此展开过广泛的对话. 但在这些讨论之中,我们却发现秩序维护的主体——"人"是缺席的,或者说在相对固化的结构性研究中缺乏了流动着的人的存在 .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诉讼与社会秩序的问题已成为学界讨论和研究的重点问题,而且经久不衰,海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就此展开过广泛的对话.但在这些讨论之中,我们发现秩序维护的主体--"人"是缺席的,或者说在相对固化的结构性研究中缺乏了流动着的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大学再也不是城市中的孤镇,而是与社会荣损共担的利益相关者。很多大学问题也并不单单是大学本身问题,而更多地表现在具有较大普遍性的大学与社会之问的关系问题。罗伯特·M·赫钦斯在其论著《美国高等教育》中揭示了美国大学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大程度上体现为大学理念的对策建言。这两方面对我们探寻大学与社会的和谐互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社会经济变迁中的决定性因素;正式制度在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宏观层面和表现形式上起着明显的作用;在微观层面,非正式制度和“路径依赖”的影响更为重要;以制度学派理论为指导,深入考察人民公社时期的苏南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可以拓展和深化“苏(江)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拉帕西尼之女>是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围绕着女主人公贝雅特丽丝的毒性展开.虽然贝雅特丽丝的身体充满毒素,但是她却拥有一颗天使般的灵魂.在霍桑看来,身体的毒性只不过是一种凡人的幻觉,灵魂的毒性才是真正的邪恶.灵与肉是可以分离的.  相似文献   

6.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中国学者对《野性的呼唤》的研究中,经历了从研究方法到研究视角和不同侧重点的转变,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也折射出蕴藏在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特征。当中国研究者根据自身的文化取向和情感习惯对之研究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中国式的,并且这些结论还会随着中国的时代演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苏北由富庶到衰败的历史变化研究甚少,汪汉忠的《灾害&#183;社会与现代化——以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该著作不仅以新的视野研究了苏北地区兴衰的地方史而且通过当时社会救济、灾荒防治等政策的研究使社会史学研究有了新的面貌,即灾害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政府及社会的灾荒政策问题,都有精到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相反相成是事物的存在法则,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及其相互转化来理解事物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辩证智慧.尽管如此,人们通常还是习惯于从正面而不是从反面来理解和研究问题.文化研究也是这样,大多数研究者主要从正面人手展开自己的研究,很少学者以"反文化"为视角切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