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灾难性危机事件,也是对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以及对中国新闻传媒的危机传播能力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应当说在危机的爆发期内,中国政府和媒体都交出了一份令世人满意的答卷,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危机管理和危机传播方面的巨大进步,受到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目前,已进入危机的恢复期,认真评价和总结在这次危机事件中危机管理和危机传播的经验教训是危机管理的题中之义,对于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我国新闻传媒危机传播的水平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师德建设     
师德的重要性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还担负着“以德化民”的责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必须强化道德教化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强化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并以其亲和力为灾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当前,实施富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和主体意识日益彰显的的客观要求。通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情境、教育方法的亲和力,可以寻求到增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师德乃人民教师崇高使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并以其亲和力为灾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当前,实施富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和主体意识日益彰显的的客观要求。通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情境、教育方法的亲和力,可以寻求到增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关于当前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注重个人功利、敬业精神缺乏、不能做到传授知识和育人并重、自身素质欠缺等一些问题。加强师德建设主要应从加强师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及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人手,使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的SARS非典到08年年初的雪灾再到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应急管理的不断升级,尤其是在这次举全国之力的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中国应急管理的愈发成熟。笔者以为,目前中国应急管理现状正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幸福感: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幸福感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幸福感 ,教师既要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又要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要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要努力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的陶冶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次的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教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儒家经典是儒家先哲的智慧结晶,儒家思想主要告诉我们修养道德、为人处世的道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本文就是从仁、义、礼三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育人能力的问题。一、学习"仁",做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二、学习"义",让师德与智慧同行;三、学习"礼",做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相似文献   

11.
12.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经验总结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两年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涌现出了很多经验和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带来了四川灾后重建工作的伟大奇迹,应加以总结和推广。结合四川实地重建工作,仅从抗震救灾的经验来归纳,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灾后重建;三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13.
运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西安地区部分高职院校25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查其在汶川地震期间的心理焦虑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汶川地震期间,高职大学生心理状况相对稳定;(2)高职大学生的焦虑有显著的个体差异;(3)高职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其焦虑心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既是一场地理大地震,又是一场思想大地震。如何尽可能地发挥理念、价值、精神的力量,引领与促进灾后思想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成为汶川大地震灾区的恢复与重建中的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提出了“现状问题-基本理论-切入视角-对策机制-意义启示”五位一体的汶川大地震灾后思想重建研究框架,以期重建灾区人民的思想家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汶川地震中的大量事例显示:特大地震,虽然造成了灾区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是,通过这场特大灾难,不仅已经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中国更加开放,也更加强大;更彰显了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有党在、有政府在、有军队在,就有希望在;有努力在、有爱在、有少年在,就有希望在。多难可以兴邦,多难可以砺党,汶川地震彰显出中华民族文明复兴和发展的无限活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使许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公案--"女娲补天"的起因和神话情节原型的问题,获得了全新的证据.把地震灾害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还荻得了解读"天柱折、地维缺",以及"山火、猛兽、浩洋、淫水、黑龙"原型的全新视角.它们说明,"女娲补天"起因就是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补天神话原型是先民借助想像力征服地震灾害的一种形象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教育系统带来惨痛损失,这其中有地震破坏性强的客观原因,也与灾害来临时教育应急机制的相对缺乏与不完善有极大关系。文章分析了突发自然灾害对教育、教育应急机制的影响,教育应急决策的影响因素,汶川地震中教育应急机制暴露的问题,突发自然灾害教育系统应急的原则等,提出要建立突发自然灾害的预警、分级响应与应急联动、善后处理为一体的教育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