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一线教师具有新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来实现,而小学语文教师构建一套语文课程的全新理念则是首当其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为我们提供了构建语文课程理念的新思路,即从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及评价等方面实现语文课程理念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董春华 《理论界》2004,(1):128-129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对我国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教育改革方向和内容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规定。新一轮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建构的语文教育新体系即语文教育性质观:从基础工具到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语文教育目的观:从知识中心到能力中心;语文教育方法观:从单向接受到质疑创新;语文教育评估观:从闭锁狭隘到多元开放;语文课程教材观:从单调乏味到丰富多样。语文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必须…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增添他们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使语文学科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园地,这是语文教师光荣而神圣的任务.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三热爱”的思想教育?这就必须贯彻寓教育于教学的原则.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具体的语文知识,自然…  相似文献   

4.
龙新辉 《云梦学刊》2001,22(6):99-100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的新理念。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素质外,应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而不是知识接受器,培养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张学凯 《阴山学刊》2001,14(4):80-82
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实习,一要帮助实习生树立科学的语文教学理念;二要拓展教学视野,重视语文实践,沟通课内外教学;三要指导教师密切合作,培养实习生的语文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语文教师对现代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意义,认识上还存在着不足:教育手段与素质教育思想脱节,滥用甚至误用多媒体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淡化甚至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回归传统教学,完全否定多媒体的辅助作用等等。在使用现代媒体技术教学时,广大中小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其辅助教学的性质,以语言和文字为本,教学设计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和合理、适度运用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7.
近年,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外国文学篇目呈增加趋势,师范类中文系的外国文学课应尽力适应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需要.但目前师范类高校外国文学课与中小学语文教学难以接轨,主要表现是:忽视现当代文学教学,作品分析方法单一,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不够,诗歌教学欠缺或者空白,过分重视经典而忽视"非经典"的学习等.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强化师范类高校外国文学课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接轨的意识,加大现当代文学教学力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分析作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诗歌的教学,打破经典和非经典的界限,专门开设针对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外国文学内容方面的选修课等.  相似文献   

8.
写作教育是一道由来已久的历史难题。从1992年至今,刘济远主持完成了"写作教育"系列课题8项,带领师范生深入中小学,协同中小学语文教师持续开展了"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系列教改实验活动。该系列课题从培养中小学教师(师范生)本色作文教学能力的"导教"到培养中小学生本色作文写作能力的"导写",创建了"三协同""两结合"的研究范式,探索并建构了"本色作文导教导写"课堂教学系统,化解了"作文课怎样上""作文怎样写"的难题;强化了师范院校写作教学的职业技能性,在保证导教导写理论源于中小学写作课堂实践的同时,培养了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的作文教学专业素养,变职前职后分离为职前职后相融合;为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写作师资难题提供了保障,为破解百年写作教育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新手教师在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中,会因大学与中小学在整体文化氛围、教育教学价值理念、身份文化、行为文化诸方面的差异而产生文化冲击现象,表现为学校文化的冲击、身份文化的冲击、行为文化的冲击等。异质文化带来的适应困难、入职前教师教育的不到位、岗前培训工作的不完善、新手教师自身的成长经历,是导致文化冲击现象的主要原因。文化冲击现象的调适,需要新手教师做好应对文化冲击的思想准备,需要高校做好师范生实践技能训练和教师情意的指导,需要中小学校充分认识文化冲击现象并且帮助新手教师积极调整和适应,需要大学与中小学协同合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从中发力,共同帮助新手教师正确应对文化冲击,顺利转变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0.
李良品 《学术论坛》2006,(8):192-196
语文教材是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材料。中国语文教材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当代的演变过程。中国语文教材的发展有四条主线:一是教材内容从单一的传统文化向目前的尊重多元文化发展;二是教材制度从古代的盲目无序向当代的制度管理发展;三是教材结构从零散知识向专题组元方向发展;四是教材服务对象从古代的少数精英朝当代的全民提高语文素养方向发展。在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三条理念:首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其次是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统一;最后是开发文化力与培养学生现代化素质的统一。探讨我国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主线及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建设的理念,有利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和探索语文教科书体系,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担负着德育的任务,其德育渗透有以下途径。一、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素养(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育工作等)和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并在他的言传身教中表现出来,这是保证实现语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有机构成,在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由单纯的教育教学工作模式向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模式转变。本文从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入手,分析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改革中,教育观念是改革的先导,教师是教育观念向教育实践转换的主体。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普遍陈旧、落后,它严重阻碍着语文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探索、更新的不是什么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建设一支具有终身受教观、创新教育观、主体教育观的语文师资队伍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就语文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谈点浅见。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决定整个课堂教与学的指针。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是成功进行教学关键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已作为一门必修课进入到很多中小学课堂。但是,目前存在着合格的国学师资普遍缺乏、国学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本文以国学教育教师如何利用电视节目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大众传媒参与下的国学教育与国学教育教师培养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帮助提升国学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中小学国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标准》(教师〔2012〕1号),要求高校培养具有"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标准的未来教师。基于此,从教育内容体系、合作实效、指导手册、指导教师的培训、场域教育反思等五方面进行实习探索,是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幼儿园、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获取心灵的自由,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程红兵的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对当代语文教育教学意义重大,在对其内涵、特征及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农村地区,推动农村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解决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增强农村教师的效能,必须对农村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业意义当前,新课程改革与索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农村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21世纪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剖析了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小学教师面对新世纪对基础教育的挑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意识,练好教学技能,奋发向上,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0.
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师素质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教师个体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靠。教育部也在2011年颁布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了实践取向的教师课程的新理念。本文首先从论述师范生实践能力内涵及其组成要素入手,联系地方性综合大学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实际,探讨了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