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的质量与效益密切相关。以传统的二元结构的农业生产转向三元结构的农业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农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在理论上探讨了种植业三元结构与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相关性和内在规律性,然后以黑龙江省安达市在“十五”期间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例,进一步说明了三元结构在调整农业结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我国农村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变革。而农业技术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技术结构的调整,要受农村经济结构理论的指导,但技术结构本身又有它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此,探讨农业技术结构的内在规律性,从而为我国农业技术结构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农业技术结构的基本涵义农业技术是人类根据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农事操作的方法、技能、生产手段及其它物质装备的总称。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系统,是由许多部分所  相似文献   

3.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大障碍。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面临重重困难。本文作者认为,找到一条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同时推动农村经济现代化,启动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经济转化的途径,是我国在基本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后能否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考察了乡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指出乡镇工业发展是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冲击,使我国开始形成一个合理的技术梯度结构。这一技术梯度结构为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化提供了动力,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启动了二元结构向一体化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4.
国际背景下的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在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现实要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势在必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二是提高农产品优质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是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调整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5.
张海英  张小韶 《探求》2001,(Z1):44-4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任务,其中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方针,同时,也为广州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指南。笔者拟对广州都市型农业结构调整问题作一探讨。 一、广州都市型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一)广州农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背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这对县域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域经济作为涵盖农村、乡镇的区域经济,它的健康发展可以改造、升级传统农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反之,则会延缓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抑制农村的发展。而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在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农业结构、基础设施、经营制度以及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等方面的现代化,它能够巩固县域产业基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县域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从优化调整农业、城乡与工业结构,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以及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等路径着手,可以推动我国县域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林泉 《探求》2002,(Z1):56-5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经济飞跃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 ,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我们要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998年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指出 :“依靠科技进步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8.
探索农业发展新途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用现代生态农业替代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之路,发展生态大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路径选择。生态大农业是根据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和整合性所实行的多业复合式农业。发展生态大农业,观念和制度的双重束缚不容忽视,要从点式规划设计切入,依据非均衡发展规律和农业经济学原理,选择特定时间地域,对不同产业单元的增长和发展实行有效资源配置。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生态大农业要依据各自资源禀赋和农业自身发展规律,采用多元化、复合式规划模式,走科学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大连作为我国东北沿海开放城市,在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探索生态农业的路径选择上具有鲜活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两千年来,中国农业一直是以粮为主的小农经济结构。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土地改革,到五十年代的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我国农业经历了一个伟大变革。但是,这个变革主要是生产关系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状况,没有摆脱两千年来以粮为主的小农经济的阴影。我们在农业生产方面提出的一些口号、方针、办法,也一直停留在单一经济的范围,而且加深了农业经济结构的片面发展。现在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中国农业也应该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即从以粮为主的小农经济结构,逐步过渡到粮、林、牧、渔  相似文献   

10.
调整结构,无论对于增加有效供给,克服我国长期以来需求过旺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还是改变当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市场疲软,或者是防止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改革10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基本扭转了改革初期重工业畸重、轻工业畸轻和农业十分脆弱的状况。近几年,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民经济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例如1990年的农业种植结构,已经有所  相似文献   

11.
低碳农业嵌入农业转型升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发展低碳农业无疑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低碳农业嵌入农业转型升级,在实践中却面临着不少障碍。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思想观念障碍、体制机制障碍、生产模式障碍、技术标准障碍和人力资本障碍。而要克服这些障碍,顺利推进低碳农业在我国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形成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绩导向,二是建立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完善支撑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是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2.
(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农业技术设备落后。做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农业,从建国后到今天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每个时期无不提到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它当做指导国民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思想,放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中突出地位。 1958年“大跃进”失误和“文革”10年动乱的破坏,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曾经遇到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进一步深刻地阐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把发展农业生产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更加被人们所接受。在党的这一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农业合作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海燕 《学术交流》2004,(10):63-67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东北三省区位和基础设施具有整体性,是一个统一的地理单元,地缘关系比较紧密,这就决定了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协调发展、合理取舍,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构造区域经济优势,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以取得最佳效益。因此,东北农业选择区域化合作发展模式,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二元社会结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武 《学术交流》2006,(8):141-144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严重影响并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以农补工”的策略,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与之相伴随的是,限制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在财政金融政策上大幅度向城市倾斜。鉴于此,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现,即持续农业思潮正逐渐兴起,它是人类关注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自身生存环境在认识上的飞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的农业发展现不仅在发达国家得到认同,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抉择:是继续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农产品供给的增加,还是从此走上一条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农业发展道路?这是不容回避的严峻课题。我们认为,借鉴与吸收现代持续农业的先进思想,从本国实情出发,从战略角度实施持续农业发展的行动,是我国走向农业…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而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技术与人才。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深层原因在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农业对高等教育寄予厚望。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确立,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也做出了积极反应,旨在使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高等教育同步发展。鉴于目前农业高等教育存在着结构趋同、盲目扩张和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学科结构调整的进程中,为促进农业高校类型结构合理,并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应构建农业高等教育多层次、立体化结构,塑造农业高等教育特色科类结构,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多样形式结构。  相似文献   

17.
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惊波 《学术交流》2005,(4):122-125
在开放市场的条件下,某一产业如何发展主要决定于该产业内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而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决定于该产业的资源优势。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与竞争力主要由农业的自然资源、农业劳动力、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制度体系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决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现有优势,并不断促进新的优势形成,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赖于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进行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农业综合开发;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下大力气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根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创新》2008,2(4)
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有增无减,农业仍然是没有解决规模狭小、分散的小农经济;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不能适应城市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9亿农民依靠农业只能走向相对贫穷;由此产生城乡差别仍继续扩大;中国经济结构、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使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增加,农业将处于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文章利用1995-200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作农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对农民收入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我国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收入,生产性收入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文章选择相关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改善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最后给出相应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