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纯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40-43,53
《野草》生命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多维的生命感怀,爱与哀愁的交响,荒诞的生命主题、生与死的绞缠对抗。本文旨在论述《野草》的生命意识,探导鲁迅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分析作家萧红在作品中叙写的"生命"主题, 从"生命本真的样态"、 "感悟死亡"、 "寻找精神家园"等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里的生命悲剧意识.萧红通常是从生命的悲剧节奏中捕捉亮丽色彩, 表现出强烈的抗争意识, 交织着对理想生命的执着探寻及诗意妙悟.在作品中, 萧红致力于营造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呼兰河--她魂牵梦绕的故乡, 以此来表达对生命的真爱和对彼岸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民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界的研究主要有历史论述、观念形成和政法凝聚三种视角。历史论述展示了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形成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随之逐渐产生。而观念形成视角的研究从人们认识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形成论述的补充,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培育和加强。政法凝聚视角立基于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政治和法律的共同体,政法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有极大的塑造作用,而人民之平等法律地位和国民身份是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之共同体意识的政法基础。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国族意识和认同会有一定差异,因此从区域角度研究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将是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大自然生命理念对中国古代美学、文学理论的影响的角度,论述了大自然生命理念决定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价值论;论述了中国美学和诗学中的登高、悲秋、惜春意识同自然生命理念的关系;探讨了大自然生命所激发的“物感说”理论。文章认为,没有大自然的美好形态,没有人与大自然的亲密交流和融合,就不可能产生上述独特形态的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的诗歌具有浓烈的生命意识,在《红烛》、《死水》中,诗人体会到生与死、哀与喜、痛苦与快乐、幸与不幸等种种人生滋味。生命意识在闻诗中形成三个层面:自然——文化——哲理。《死水》比《红烛》中的生命意识更为深化。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讲述了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小说的主人公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有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殊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论文认为作品所要展现的是一种茂盛的生命意识,并从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三方面重点论述了这种生命意识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哲学角度探讨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字世界,其生命意识中的时间观念、虚无观念及自主的选择意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对这三重因素内在关系的揭示将有助于深化对张爱玲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生命。但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逐渐增多,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以南宁市三所高校大学生关于生命教育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认为中国高校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紧迫的,以便使其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创造和提升生命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生命意识教育、责任与奉献意识教育、死亡和逆境意识教育、和谐意识教育等,为此,高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开展各项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和辅导员的作用,家庭、高校与社会形成合力,积极进行生命教育研究,不再让大学生自杀、伤人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毕淑敏长篇小说《拯救乳房》中表现出的执着的写实精神、强烈的拯救意识和在生命体验与女性写作中的超越意识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并试图在各层面上阐释小说的历史性深度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古代苏美尔人的原始思维特征 ,以及这种特征对审美思维的影响 ;论述了处于审美观念发生早期的苏美尔人的重要的审美观念 ,揭示了苏美尔人以生命力旺盛为美、以有益于生命生活的事物为美的审美思想的基本特点 ;论证了苏美尔人因渴求生命永恒而产生出来的、同死亡必然性抗争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