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面貌。本文从儒、道、易三个角度阐述了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体现,并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尊重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思想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进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3年11月,惠州学院主办了2013"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对岭南建筑学派建筑理论的建构与创新,特别是对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展现了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审美精神是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审美精神也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过程中,天人合一原初意识、儒、道、释及堪舆的天人合一思想对其施加了巨大的理性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对古代岭南建筑文化的继承创新 ,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吸纳整合 ,以及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的理性自觉和文化转型 ,构成了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由于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而奠定了它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岭南建筑园林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传统建筑园林造型与手法所体现的文化审美思想曾受先秦儒家思想和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孔子美学思想和屈原楚骚美学思想,即“文”饰和“好修”。儒家“文之以礼乐”的美学思想,就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而岭南传统建筑园林就极具强烈的装饰表现。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但学界对传统"天人合一"基本内涵和历史影响仍然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认为,传统"天人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层面发生了深刻影响,但传统"天人合一"存在其历史局限性.从当代的角度重新审视"天人合一",它至少包含三种价值取向,我们所要追求的"天人合一"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确认识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的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大观小”,天道与人德的结合,体现了“体道”而“同于道”的“天人合一”观念。  相似文献   

8.
试论岭南建筑的务实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 ,无不折射出它所根植的文化的内在精神品质。深受岭南文化影响的岭南建筑有着显著的务实品格。这些务实品格通过岭南建筑的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及人文适应性和兼容开放性等方面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木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精华,以其鲜明的个性诠释了当地的人文习俗、风貌特征和思想观念,岭南的传统建筑装饰木雕艺术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在装饰的样式、内容和题材方面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无论从年代还是从它自身美的形式以及在建筑中的实用性来讲,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环境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从环境意识正在形成为新的独立意识形式到作为哲学范畴的思考,从人类与环境关系认识的历史演变到当代环境意识的觉醒、升华,通过谈今论古、中西比较,说明需要我国独树一帜的“天人合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从我国古代历史的纵横,论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为内核的“天人合一”文化模式,及它所构成环境意识的四个基本内容与特征。由此可见,它是构建、发展环境意识形式,创建对世纪绿色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必需的历史养分。  相似文献   

11.
骑楼街是较有特色的岭南都市建筑景观。它随着中国城市近代化而产生、发展。其功用和建筑风格与岭南气候、人文等环境相联系, 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岭南建筑面貌。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旧城改造)的推进而日渐被淘汰。因此, 有必要把它列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加以重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深层解读,指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国性”既非文化激进主义眼中的“固守传统”亦非文化保守主义眼中的“反本开新”,而是扬弃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在当代中国融入全球化与走向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在地域文化与全球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双重张力中,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其充满“全球化”与“时代性”的形象创造性地表现了“中国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文化现实主义”创作观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文化,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文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画所反映的艺术精神,通过对传统建筑中群体院落———单体建筑———建筑中的绘画艺术点染的具体分析,指出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一种如画和谐之美。为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探求一种新的建筑民族风格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是中国音乐美学的终极目标。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明晰中国哲学思想与音乐的关系。本文从"典籍"和"思想家"两个方向出发,回顾了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音乐中"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天人合一"将主体与客体整合,是音乐与审美的合一...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意境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诗歌境界,它是长期农耕文明熏陶出的品质,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哲学基础。近代以来,随着国家存亡危机的逼迫、农业生产遭受极大破坏的影响及西方异质文明的压迫.这种“天人合一”的伟大传统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纵观近百年来的中国新诗演进。走的是对中国“天人合一”传统的背离之路。这种背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然而不符合学人对中国新诗的期待,亦无助于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今天,有必要适当恢复中国“天人合一”的意境传统。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社会,儒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表现出一种自发的、朴素的"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对解决当前环境问题虽有许多重要的启示,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朴素的思想是一种人生哲学,而不是在生存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它不能为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可持续发展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观,现时代应该明确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诗歌以追求审美意境为理想."天人合一"之说生动地指示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最深刻、最亲密的关系,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最高理想"意境"相互契合.如果没有儒家、道家和玄学在最高人生境界--"天人合一"方面实现的这种历史悠久的深层哲理积淀,唐代就不可能明确提出"意境"一词,并逐步形成意境理论,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迹,并出现许多追求个体与天地之气的交融与合一,把对宇宙本体的体认--即天人合一的境界看作审美的最高理想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文气”是我国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产生和发展无不受古代哲学文化之“气”和“天人合一”的影响,经过历代哲学家、文论家的不断完善,终成独具特质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使其形成了重社会功用,突显主体内在精神、强调整体统一的艺术特征,它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独特特征和思想方法,这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均衡、统一,恰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对于当代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