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能够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有重要意义。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思想。20世纪中国的伟大革命先后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两个理论,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这两个理论都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张可  宗成 《理论界》2014,(1):10-12
农民问题是事关中国发展的最大的影响因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势必要研究中国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对于实现马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深刻的历史影响,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观点对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农民地位的客观评价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工农联盟启蒙思想两方面入手,引出农民问题的相关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论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革命伟人把马克思主义农民观点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进而获得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民问题的相关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解决农民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在中国社会得到了实践和发展的同时,也造福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特殊的理论品质决定了民族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善于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自己历史实践的首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巨大的威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各有侧重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与实践反复结合的结果,这都已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瑞 《理论界》2007,2(7):13-15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处理了认识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指导意义与中国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辩证关系,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以及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为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正确坚持和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地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即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体系,引领着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7.
尚庆飞  张明 《东岳论丛》2011,32(7):64-69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加以阐述。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双重结合"原则,即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民群众中朴素辩证法相结合。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方法论特色,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并形成指导实践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8.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所有制革命和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问题上,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观点,又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有力地指导了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29
马克思主义成为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历史巧合,更不是政治强制,而是源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现实、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的失败,呼唤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引。而马克思主义在革命立场、革命方式、革命依靠力量上契合了中国革命的理论需要;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性质、人性关怀、暴力革命理论和自我解放理论、主观能动性等,又给予了中国革命极大的鼓舞和支持,为中国革命带来了质的变化,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我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具有客观的、现实的内在相关性,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化"一直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线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和实践双向互动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指导中国实践和中国实践的不断自觉提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过程,而无论是理论向实践的流动还是实践向理论的提升都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进行史论结合的论述,这对于汲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资源,进一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成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开国领袖毛泽东受到全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一是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巩固新政权、创建新制度、建设新国家、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等方面,为中国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他在革命和建设中展现出超人的才华。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勇于探索的理论家、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纵横捭阖的战略家、文韬武略的军事家、浪漫豪放的诗人、博古通今的学问家、挥洒自如的书法家。毛泽东集众"家"于一身,其超人的才华,在中外历史上罕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问题的实际,使二者正确结合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曲折后进入成熟时期,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4.
陈莉莉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41-42,108
推广红色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隐性教育方式,当前以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营销力度,不断提高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的现实影响力;努力建立红色文化精神产品体系,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市场渗透力和感染力;着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不断增强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验性认同。  相似文献   

15.
《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确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由不自觉到自觉飞跃的标志,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为全党提供了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思想武器。我们党几十年来自觉坚持《反对本本主义》奠基的思想路线,创立了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未有穷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未有穷期,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它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普遍性,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的多党合作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多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对政党制度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郭家骥 《学术探索》2008,3(2):91-97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创造性发展,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的民族理论、邓小平理论中的民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民族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将这一理论体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文章系统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及其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对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和达到民族理论研究的新境界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中国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哲学。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融合贯通,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将中国哲学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或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中国传统哲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又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问题。这是摆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和中国哲学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李成旺 《河北学刊》2004,24(4):84-88
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的本性,让这一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并得以深化和拓展,这是时代给马克思哲学提出的两大课题.完成上述课题必须做到方法论自觉,也必然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们思维中根深蒂固的"非法"解读模式;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这一独特智慧,并非简单指认马克思哲学终结了传统本体论并彻底颠覆了近代形而上学,其核心问题在于要搞清楚马克思哲学是如何从哲学内部、哲学范式以及哲学的使命等方面进行了彻底革命,从而开启以非先验的、现实的社会历史线索为核心的新哲学;一些当代西方哲学流派把人类解放的路径转向内心体验和诗性之思,这根本不可能替代马克思哲学完成对当下社会批判和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也是其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被发展和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已分别产生了四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理论成果是分别在不同历史条件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主题的产物,但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虽具有不同的实践内容、探讨主题和侧重点,但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