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坚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5)
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关于教育思想方面的著述和见解,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应当予以认真研究和批判继承的一份宝贵遗产.建国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为此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关于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还存在着一种只就教育而论教育、只就个别论断和命题做一些 相似文献
2.
康明轩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他思想中最精辟的一部分,其中民贵君轻民为邦本、尊贤使能保民而王、放诛暴君省刑薄敛等思想,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既为古代美好的政治理想张本,又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本文试图就孟子这方面的思想,作一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论朱熹的民本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兆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2):25-29
南宋中期,官吏腐败,赋役苛重,农民起义。为了治国纠弊,朱熹主张推行民本主义,实行轻徭薄赋,赈救灾民,发展农业,严惩贪官。朱熹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推动社会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因他的民本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其"仁"是"天理"以及"克己复礼为仁"的哲学观点的基础上的,是为维护封建礼教即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故而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孟子以唐虞三代之盛世图景为理论参照,以性善论为心性凭借,以制产裕民为先决条件,建构起一套极具民本色彩的德政思想体系。同时,孟子还对德政模式下的社会阶层结构、人才选拔原则及德政理想的现实切入路径作了极富智慧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蔡新法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4):18-22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德治思想家 ,他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他的一整套德治思想体系。他认为“以德治国”的关键在于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 ,核心是获得民心 ,争得民众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的德治思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孟子的生态环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沿洲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85-89
孟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观念和意识 ,充满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反映在《孟子》一书中的有关爱护物产、保护环境及其协调天人关系的思想言论 ,是先秦时期的人们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的反映 ,也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朴素的生态环境思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刘玉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3):71-75
先秦儒学以“仁”为核心 ,“仁学”即“人学”,是研究人的学问。孟子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来界说人的本质 ,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善良之心 ,这也是仁、义、理、智四种基本道德的萌芽 ,孟子以此来区分人与禽兽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 ,孟子提出“仁也者 ,人也”,认为“仁”就是以“人”来对待人 ,即“爱人”、“敬人”;在理想人格的追求方面 ,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孟子还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 ,表现了儒家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8.
9.
程培学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90-494
孟子主张“天下平“的和谐社会,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以“仁义“处理人际关系,要求人人积极善行;国家实行“仁政“顺应民心;通过发展经济安民富民,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实现“平天下“的和谐社会.虽然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存在的社会里,这些主张难以实行,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些主张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孟子的礼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珍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17-21
孟子是一位精通礼的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辨礼义,为僵化的等级性礼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他的两种"敬"的学说中,敬不是单向性的义务,而是上下之间共同遵守的准则,他强调礼的本质高于形式,高扬了人的道德自觉意识与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论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培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490-494
孟子主张“天下平”的和谐社会,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以“仁义”处理人际关系,要求人人积极善行;国家实行“仁政”顺应民心;通过发展经济安民富民,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实现“平天下”的和谐社会。虽然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存在的社会里,这些主张难以实行,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些主张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蓓蓓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3):27-30
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 ,孟子首次涉及到了理想人格的目标、层次、实践和内在动力等方面的问题 ,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系统。 相似文献
13.
王国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1)
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比较丰富多彩的,遗憾的是多年来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对孟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蒲沿洲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48-51
先秦丰富的思想文化中充满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孟子的思想言论中亦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环境观念和意识。阐释和借鉴《孟子》中爱护物产、保护环境及其协调天人关系的思想观念 ,对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育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孟子的哲学体系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丰富的认识主体思想。“心之官则思”命题不仅集中表达了孟子关于心作为思维器官的作用的思想,而且是转移中国古代哲学兴奋点的重要原则。孟子以“我”作为认识主体,是孔子关于人 相似文献
16.
黄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4)
孔、孟虽同为儒家代表人物 ,但两人在民本主义思想上却存在很多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对君、民两者本质认识上的差异 ;君、社稷、民三者之间地位安排上的差异 ;君、民之间关系处理上的差异 ;对仁政具体实施方案上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两人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 ,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李启谦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论孟子思想与邹鲁文化李启谦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展的地域性文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从而也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孟子是战国时代邹国人,在他的思想中,既有战国的时代特点,也有邹国的地域特色。时代特点的研究成果,过去已有很多,但对于其地域特色的探索,却从来... 相似文献
18.
孟子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就是其"心性论"。孟子的教育理想、教育内容、教育作用、教育方法以及其他教育观点都是以"心性论"为哲学基础。孟子之"心"可视之为正、正是、正心、正道。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求其放心和复其本性。这可称之为"正是"。孟子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正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徐克瑜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孟子美学中最突出倡导的是一种强大和独立自主的主体人格美思想,他提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人皆可以为尧舜","万物皆备于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等一系列独立自主的高扬主体人格和自主精神的话语,表现出强烈的主体人格意识、人性色彩和人格自主的悦乐感,创造了传统文化史、伦理人格史和美学史上的一个个奇迹,对后世塑造中国人崇高的文化心灵、强大的主体人格精神和阳刚型的审美个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物欲洪流、道德价值沦丧、主体人格精神失落、大众文化泛滥以及审美低俗恶搞的文化语境下,重提这一话题,也许对这一切不无疗救和补偏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任建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是没有正确的历史观的,但这并不否认以往哲学家们的真知灼见,他们在各自所涉及的范围内同样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中国古代哲学向来以“究天人之际”而著称、重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使得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对于社会历史问题有较多的阐发。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就完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一整套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但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同样也包含了许多朴素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