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建红 《云梦学刊》2004,25(2):116-118
跨文化交际产生了语言与文化的融合。借词就是文化融合的体现。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悠久、借入途径广泛、借入方式多样。了解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对中国文化传播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所有活的语言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任何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从世界其他各个主要语种吸收不少借词,汉语也不例外。本文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和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进行探索,着重对主要借入方式中的音译借词即谐音词的特征,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某些规律以提高语言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吴利琴 《江淮论坛》2009,(3):183-188,159
现代汉语受英语外来词的影响,语言内部发生了变化,其表现形式是现代汉语出现的新的形态特征。研究表明,汉语构词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用法不符合汉语的句法规律,但与英语形态规律相吻合。本文从粘着词根、自由词根、词形借词、词缀借词等形态层面对现代汉语受到英语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字母借词主要是在对应外语词语音发音特点相似的前提下,对汉语语素进行一定的选择和组合,使生成的字母借词受到语音的限制,在词义表述上往往"词不达意"、"互不匹配"的特殊词汇。因其在构词上具有特殊性且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构词方式,因此以汉语字母借词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系统的认知模式分析、了解其概念整合的具体体现方式、归纳字母借词的特点,从而确定词义中的"非任意性"认知模式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先介绍了回鹘文及其文献 ,然后分析了汉语借词进入回鹘文的途径 ,接着就回鹘文借词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及其规律进行了探讨 ,这对深入研究汉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关系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泰国瑶族源自五岭地区的湖南、广西、广东,在脱离母体后,泰国瑶语发生了变化。在词汇构成方面,两地瑶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泰国瑶语较多地保留了民族固有词和文化习俗词,而国内瑶语有些固有词已不见于口语,仅存留在歌谣里,大量的文化习俗词也逐渐消失;泰国瑶语中的借词除共有的老汉语借词外,还有泰语以及其他东南亚语言借词,国内瑶语则限于汉语西南官话借词;泰国瑶语新词的借用方式倾向于半音译半意译,国内瑶语则更多地直接搬用;泰国瑶语有一些新创词,创词方式也多用固有词素和语序,国内瑶语则很少有新创词。  相似文献   

7.
汉语在同其它语言的交流过程中,大量借用外来词,本文主要着眼于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简要分析了其借入汉语的途径,主要包括音译、音译意译相结合、直译等方式。同时指出,在借用外来词时要注意保留原词的本意。  相似文献   

8.
从类词缀“门”的产生看语言接触中外来语素的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词的语素化是语言接触的深入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外来词通过缩略或者典型语素的提取转化为外来语素(如类词缀“门”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汉语创造新词的材料。借词虽然是语言接触的重要表现,但这只是语言接触的初期表现形式,随着汉化程度的深入,一部分借词会转变为构词语素,最终参与构词。由于语言的类推作用,这些语素一般会固定在某一位置,成为类词缀。外来语素的词缀化倾向是外来语素进一步汉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浅谈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英两国历史上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和战争等原因,英语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富含传统文化意义的词语。借词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层面,借用方式亦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0.
以汉语、俄语外来新词语借词为考察对象,界定了新词语的概念与语言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谈论它的符号学意义:能指与所能、语码解谜与社会共变理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体系,中国革命道德以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为指导,并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而产生、发展和完善。同时,它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创造性的超越,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道德体系。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塑造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的基本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2.
颜炳罡 《文史哲》2005,(3):26-32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由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发生了由“中国的哲学”史到“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转化,冯友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经典之作。这一研究思路是“依傍”西方哲学的表格或框架到中国古籍中筛选资料填入已有的表格或框架中,是用西方这一特殊形态的哲学去剪裁中国这一特殊形态的哲学,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丧失了,中国哲学史变成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现史,学者们原想以此论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结果却导致更深层的“合法性”危机。由此,中国哲学史必须从“依傍”走向主体自觉,由“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现式研究回归到“中国的哲学”史即中国哲学固有义理逻辑展开历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谈传统思维对汉语修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思维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即整体思维与汉语修辞的契合功能、圆融境界和流动生机,辩证思维与汉语修辞的辩证和谐,直觉思维与汉语修辞的含蓄生动,从深层的文化通约层面上把握了传统思维与汉语修辞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解释汉语修辞的特点和审美要求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4.
洛阳方言中有而普通话没有的方位后缀有20个、普通话里有而洛阳方言中没有的方位后缀有4个、洛阳方言与普通话都有的方位后缀有7个(包含零形式后缀);洛阳方言中有而普通话没有的时间后缀有7个、洛阳话和普通话里都有的时间后缀有6个(包含零形式后缀)。总体上讲,洛阳方言与普通话在方位和时间后缀的使用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别,差别大于共性。  相似文献   

15.
庄伟杰 《云梦学刊》2014,(3):99-104
何谓“域外汉字文化圈”,它与海外华文文学有何关联?进一步说,既然是域外,那么其圈内汉语文学是否属于华文文学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把域外汉字文化圈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链接互动,我们能获得什么资源和启示?另外,在通常情况下,一提起“海外华文文学”,人们一听就明白这是指在中国以外的用汉语书写的文学(作品).既如是,为何学术界还有“世界华文文学”、“域外文学”、“华语语系文学”、“全球华文文学”、“海外华人文学”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出现呢?这又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华文学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文学界的一个重要流派。马华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大陆近现代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大事件有明显的关联性,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华人世界里的情感体验,具有离散文学的特点,寻根意识强烈。它书写了华人的生活遭遇,表达了难以割舍的中国元素和情怀及难以忘却的中国记忆,揭示了老一代华族对大陆故乡的集体情愫、新生代华人落地生根的现实选择以及华人被边缘化时的失根苦痛,反映了漂泊移民者主体身份认同的焦虑不安,体现了落地生根的希翼与失根的痛苦。新生代马华文学作家远赴欧美国家求学、工作,面临着再移民的窘迫,身份与文化皆已从单一变为多元,其作品自然地反映了华人漂泊者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哀伤。  相似文献   

17.
汉诗的东渐与流变——日本汉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诗是中国诗歌东渐日本的文化结晶,是汉诗最大的海外支脉。在共同的文字基础上,随着对汉诗的不断受容与扬弃,日本汉诗逐渐将域外文化与自身的民族性相融合,走向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文学传统,同时在语言文字、内容题材、汉诗训读方面创新求变,最终完成了汉诗的本土化嬗变,使日本汉诗获得了不同于中国诗歌的异质特性,成为源于汉诗而又异于汉诗的日本的汉诗。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已经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思想与中国人名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道德渗透在中国人的名字之中,中国人的名字也折射出儒家道德对中华民族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11,32(1):113-115
传统中国画是由原生态的中国绘画在中国黄土地上演变、发展并融合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蕴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特别是中国诗歌的渗入,融万境于其画中,更使中国画日臻完善,意蕴十足。中国诗歌与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许多相似的艺术特性和相通的艺术境界,诗歌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 ,它有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价值取向、精神意境和语言风格。我们哲学思维的个性 ,也就是我们哲学理论的价值。我们的哲学并不仅仅是我们的 ,它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在对待中国哲学的问题上 ,总有许多人为的框框限制我们的思想。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就应该从中国的历史情况和特有的文化形态出发 ,按照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的哲学传统 ,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中国的哲学精神 ,理解中国哲学的特有价值。中国哲学的价值 ,主要就在于思维的独特风格和理论的特有意境。发扬中国哲学的传统 ,认识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