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国外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一是政府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二是健全法律体制,实现资助依法管理;三是完善助学贷款体制,确立助学贷款在资助体系中的主导位置;四是借鉴国外“资助包”模式,实现资助公平;五是实施还款代偿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六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贷款违约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资助政策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80年代末开始构建的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确保每一位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等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对贫困大学生资助行运的不断深入,现行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健全贷款担保机制、加大违约惩罚力度、强化助学资助的教育功能、建立学生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入手,使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朝着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新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还普遍比较高。在高校资助过程中,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得到全面落实;大学生就业环境欠佳;贷款手续繁杂,部门配合不到位;缺乏诚信机制等原因,使得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评定缺乏权威性,虚报行为仍然很严重;社会资助活动较少,资助分配不合理;助学贷款不容乐观;造血性自助能力较弱。为了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高校要严格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大力宣传生源地助学贷款;要加强诚信负责教育;要加强部门合作;要加大资助力度,合理分配资金;要积极探索勤工助学途径,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  相似文献   

4.
贫困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并且成为了目前高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焦点问题之一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的贫困生资助问题调查发现,江西省普通高校贫困生数量众多,资助压力大,贫困生资助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对策有:加强贫困生资助管理,使贫困生资助制度化、透明化;拓展经费来源,完善现有的资助方式;积极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建立大学生诚信品行档案,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抑郁而又无奈的心理特征.这是由其经济、学习、人际交往上的压力和社会压力造成的。目前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存在一定缺陷,资助力度不够,资助方法不当.支助体系尚不完善。应建立一个符合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经济资助与精神救助体系。改进资助方式,推行生源地贷款,实行按学分收费,改进资助工作方法;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营造关爱贫困生的人文环境,做好贫困生自我心理调节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有限资金的循环利用,是助学贷款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学生资助方式的独特价值。作为一种有效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方式,助学贷款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实施。我国助学贷款的发展始于1986年,在30多年的政策演变历程中,助学贷款政策历经萌芽与初创期、成长与发展期、成熟与稳定期三个阶段,表现出资助理念由关注公平到兼顾效益和激励、类型趋于多样化、政府职能由主要借助行政指令转向依托财政手段、政策要点向有利于学生的方向不断调整等特点。未来一段时间,完善助学贷款立法工作,全面推进学生资助法治化建设;健全助学贷款育人机制,强化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优化高校贫困生认定方式,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应是我国助学贷款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所在。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助困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资助方式,面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近十年所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就学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推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制定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试论国家助学贷款良性运行机制建立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运行中存在问题是当前市场经济法制不健全、社会信用部分失范的必然结果。要形成大学生助学贷款良性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国家、银行、高校、学生与社会"五位一体"的联合保障机制。最重要的是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依托的"全国大学生信用网",并以此作为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机制的开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持久氛围,让信用缺失者无论在何处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学生生源所在地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9.
从保障的角度浅议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几经变迁,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再调整反映了国家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在2004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政策推行下,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有了把握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贷款他们完成学业并实现大学梦。但从保障的角度分析,国家助学贷款这一资助性政策还有很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扶助贫困学生的重大下政策举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推行比较缓慢.要打破国家助学贷款中的"瓶颈",加大助学贷款政策宣传的力度;建立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机构;建立助学贷款保险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加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 是 每个 公民 必 备的 道德 素 质。我 国目 前 正处 于 社会 转型 的最 关 键亦 最 复杂 的时 期 ,市场 经 济的 效 率优 先和 利 润最大化 原 则在 极大 地解 放 生产 力 、促 进经 济 发展 的同 时,也 不幸 地在 相 当范 围内 运 用于 人际 关 系中 ,生活 中真 实 的 “守信 者”利损、“失信 者”利增 的 反向 淘汰 机 制,使 得 整个 社 会的 信用 体 系日 渐薄 弱 ,并浸 蚀 到圣 洁的 大 学校 园。 作 为社 会先 进 文化 重 要载体的 大 学 生 的 诚 信 缺 失 状 况 引起 越 来 越 多 的 社 会 关 注 。 重 构 的 重 头 戏 在于 制 度 层 面 的 完 备 的 学 生 信 用 体 系 和奖 惩 制 度 的 建立,加强 道德 层 面的 诚信 教 育,营 造 大学 独特 的 诚信 守信 环 境。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诚信的匮失,牵动并凸显了大学生若干不容忽视的诚信问题,诸如个人信用意识缺乏、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就业信用“掺水”。针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应试教育的客观缺憾、德育工作存在的偏颇、学生对主观世界改造的放松、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必须坚持诚信正面教育、构建大学生信用机制、创建优良的诚信环境、加强网络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诚信心理的深层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诚信心理的学理入手,结合实证调查的结果,分析、阐释了诚信产生的心理机制,包括四个方面:诚信心理认知、诚信心理需要与心理激活、诚信心理意志与心理持续及诚信信息反馈与心理平衡。针对诚信道德产生的心理机制,对诚信道德的培育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借贷发展十分迅速,借贷双方在诚实信用原则下自愿进行的借贷是合法且正当的。但是,民间借贷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对这些不利影响进行规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诚信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博弈模型分析表明 ,高校管理者要加大对大学生诚信行为选择的监督力度 ,对学生行为选择进行精神褒誉和物质奖励或道义批判和物质惩罚 ,使学生自觉选择诚信行为。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揭示了“诚信”作为和谐社会运行的规律性质,论证了“诚信”层次境界是由低到高的组合体。既有应对生存压力的“诚信”境界,也有体验功利损益的“诚信”境界,还有恒常卓著的“诚信”境界,更有自我超越的“诚信”境界。启示着现代诚信建设,对于公民、政府、及其所有经济、教育、文化组织,都有一视同仁的必然要求;昭示着诚信建设,既需要利益的驱动、制度的保证,更取决于自觉、非功利性的高尚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高校贷款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入手,剖析了贷款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加强诚信档案建设、公布违约信息、完善诚信评价体系、做好贷后管理、加强学生诚信和感恩教育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应试教育及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诚信危机”。本文针对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诚信缺失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了有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民事法律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维护市场的安全性、有序性及高效性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民事法律体系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浅议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市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民事法律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维护市场的安全性、有序性及高效性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民事法律体系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