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封建二元政体、幕藩制、门阀和世袭制存在看缺陷,下层人士缺乏向上流动的渠道,导致中下级武士与豪商豪农联合起来,演变成为一股强大的推翻幕府统治的改革力量,进行明治堆新。走上了强国之路。中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及科举制相当完备,其强大生命力压制了社会改革力量的形成和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维新派以其薄弱的力量。无法使戊戌变法在恶劣的国内政治环境下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2.
呼艳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314-316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作为近代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分界点,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明治维新是全面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在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妄图以此挽救清政府危亡统治的近代社会变革运动;两次运动的历史背景、改革动机、改革内容、领导集团的态度等众多的不同导致了近代中日改革的殊异效果。 相似文献
3.
苏宏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1)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结果迥然不同,这与领导者在战略部署、策略运用上有很大关系.中国的维新派战略上"躁进",策略上"轻率",没有抓住有利的改革时机.相比之下,日本明治维新领导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纲领,"稳扎稳打"地推进改革,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才干. 相似文献
4.
中日近代化改革是对后发型国家近代化道路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富于典型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中心,围绕着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西方近代思想的导人及其特征、近代教育的创立及其指导思想等三个方面,对起步阶段的中日近代化改革作了宏观性的比较考察,主要试图揭示两国近代化改革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在近代有过相似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变革,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其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发展变革的指导思想不同,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对历史发展机遇把握程度不同,所处的境遇不同。 相似文献
6.
咏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30
中国引进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要早于日本,日本在起初阶段也以中国翻译的西方科学著作为中介来摄取近代科学知识,但明治维新后很快在引进西方科技方面走在了中国前面,中国又反过来通过日本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研究认为中日近代科技交流方向逆转之原因有两国文化、社会、制度差异,这些差异对现今的中外科技交流亦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7.
贾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107-109
明治维新是日本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以此为契机,日本开始全面效仿西方,从教育、军事、政治、法律、医学到思想意识形态,无一不渗透着西洋的因素,日本的这次全面彻底的改革也反映了日本社会深层次的、对中西文化的吸收和包容.从明治时期的教育改革入手,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其改革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姚晓玫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1):155-159
近代化是指从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过程。中日两国近代化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科学文化开始,到变革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都经历了较为近似的路径,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可从社会变革的力度、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三个方面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9.
王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百日维新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改革运动。其失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变法的思想准备不充分。变法理论没被国人完全接受,因而缺乏指导作用,缺乏说服力;对社会力量的思想动员不够得力,变法力量单薄,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础;变法领导者对变法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第二,行动上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改革方式过于激进,没能团结大多数,打击面过大;不仅没能分化瓦解封建势力,而且在各方面孤立了自己;脱离实际,采取超前行为,激化了矛盾。 相似文献
10.
近代华北棉田增长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俊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2):62-65
棉花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在近代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究其原因有二经济利益的刺激是近代华北农民广种棉花的根本原因;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对近代华北棉田的增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近代河北植棉迅速发展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河北省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河北植棉得到空前发展,棉田面积和棉田占总耕地的百分比均有明显提高。此期植棉迅速发展的原因,除了自然条件的优势以外,其他因素更值得关注,如背靠天津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棉花集散市场,铁路运输给棉花的运销带来了便利,农民在生存压力下的利益选择,以及中国政府、民族工商业对植棉的推行,日本对植棉的干预等。 相似文献
13.
郑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1):126-129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然而鸦片战争后20年间,中国近代化进程却迟迟没有启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观念陈腐、经济衰微、政治格局和权力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王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1):1-11
近代中国、日本、埃及和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深深地打着改革的烙印。从改革的契机对于现代化的启动 ;改革的深入对于现代化的发展 ;改革的领导对于现代化的成效 ;改革的阻力对于现代化的延误等几个方面来看 ,四国都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四国近代史上改革与现代化的关系向我们展示了比较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性与艰巨性 ,具有重要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栗晓斌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71-74
明治维新伊始 ,日本朝野即掀起了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以改造本国封建传统习俗的社会改革活动 ,即“文明开化”运动。改革虽然遭到了顽固派的抵制和一部分人推行“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的干扰 ,经受了一些挫折 ,走了一些弯路 ,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形成了日本社会风俗“和洋结合”的独特文化景观和风格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迟迟未加入万国邮联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中升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125-127
万国邮联的成立对促进各国间的邮政通讯联系起了积极作用。中国虽然很早就与万国邮联有了联系,但却迟迟未能加入这一国际组织。个中原因,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英法两国对中国邮权的争夺和清政府的昏聩无知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黄江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6):43-45
维新派官制改革政策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维新派的官制改革主要有设制度局和裁撤冗员,但他们在言行方面表现出过激,从而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都在为探索强国之路学习西方科技。面对西方科学技术,中国没能彻底转变思想,认识仅在器物层面;日本却发出向世界学习科学的时代强音,迅速发展起来。在科学本土化的进程上,日本步步领先中国,表现在普及科学教育与建设本国特色的科研体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刘炳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8-83
研究三农问题成败的角度有很多,但从地缘政治视野中去探究边缘地带这一特定空间区域的成败经验,目前尚属空白。二战后的四小龙、日本和以色列都是成功的案例,而印度、伊拉克、伊朗则是失败的案例。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后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边缘地带的国家和地区,必须采取符合当时形势要求的外交战略和自身定位,通过至少与一个全球强权国家结盟,争取机遇和资源,实现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龚郭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4):29-33
经过文本解析 ,本文得出结论 ,早期的康有为认为 ,为了使列强束手、民族富强 ,同时 ,更为了使人民得所、人性圆满 ,有必要在中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近代政治体制。尽管其间可能还需要经过一些过渡阶段或权宜之计 ,在康氏心目中 ,近代新政体应以“仁——通”为根本原则 ,以“平等”、“民主”为基本目标 ,以“议院”为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