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文很有特色.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报刊,接触电影电视,收听广播,参加智力竞赛活动以及社交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愉快地毫不费力地摄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充实自己.学生积累的材料让他们自己互相交流和激励推荐,教师评讲,如怎样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每位语文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渴望获得成功的一个热门课题.传统的教法强调"多写多练",认为多写笔下自然会生花.然而传统在学牛中的反应是"越写越怕,没有乐趣",作文教学除了强调学牛适当练笔外,还应该在其它很多方面作相辅训练.其中,在积累方面也应列为重要强凋内容.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劳动,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活动.它包含了许多因素和变项,如学生的知识、生活领域、个性、智力、兴趣、态度等.因此作文是主体性极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小学生的作文内容虽然简单,感情的流露也很直接,但也是小学生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等一切能调动的作文因素,用"心"在写.因此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作文仍然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劳动,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活动。它包含了许多因素和变项,如学生的知识、生活领域、个性、智力、兴趣、态度等。因此作文是主体性极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小学生的作文内容虽然简单,感情的流露也很直接,但也是小学生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等一切能调动的作文因素,用"心"在写。因此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作文仍然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每当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作文时,学生总是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师的催促下,不得不完成.因此,学生的作文质量就不高,言之无物,内容空泛.即使有几篇稍好的文章,也是非常有限.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学生占有的作文材料太少.因此,要让学生把文章写好,就应首先培养学生学会搜集材料,占有材料,筛选材料,积累材料.这样,作文自然就会有好的效果.那么,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做到搜集材料,占有材料,从而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呢?笔者认为,作文材料的来源应重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作文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认识客观世界 ,推动发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表达自己思维倾向的最主要的方法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屡屡听到有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这固然是这部分同学积累的材料不足 ,文字表达能力相对较差 ,但最主要还取决于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因。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不顾学生的实际反映 ,生搬硬套某些“优秀作文”的固定模式 ,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按事情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来写。这实际上已形成了当代作文的“新八股” ,从而也…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也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所以,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素材积累.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那么,如何帮助高中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 一、优化积累方式 (一)学生自主积累 1、善于观察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中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叶圣陶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由此可知,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中写道:“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作文是学生心灵的释放,作文教学是教师用心去开垦每个学生心中的一亩田。这样的作文是个性化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作文教学。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能自由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新颖。“思想”“自由”“真实”“新颖”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思想———作文的灵魂“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8.
周之容 《科学咨询》2007,(14):38-39
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这一点是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毋庸质疑的共识。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已的认识,是把某种思想感情用一定的结构和语言给以反映出来的一种活动。因此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活动中,是能够最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活动,同时也是最难取得提高成效的活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今语文界同仁最难教和学生最难写的作文入手,分析了其"头痛"症的病因,并提出了对症下药的几点看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观察生活,力求写实;第二是教学生积累材料,迁移运用;第三是提倡学生模仿,培养文风;第四是以说促写,下笔成文;第五是让学生多写片段,多记日记;第六是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创作,推荐发表,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相似文献   

10.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当前广大师生普遍面临的问题。教会学生作文,一定要教会学生写自己心中所感,写出真实,写出真情,写出感悟!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积累、生活阅历和作文联系起来。学生在作文构思时采用以下四个步骤:抓本质、作发散、分类别、作补充,就一定能写出丰满充盈跳动着思想光辉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只有经过精心批改的作文,才算是真正的好作文。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即“学生写,老师批”,学生作文一写了事。批改则以教师观点的好恶,教师对作文主题、作文要求的理解,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标准,这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与偏向性。与教师的思维或观点相符的就是优秀作文,反之,则可能成为差等作文,这种批改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一语定乾坤,学生封闭了自己的思想,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对其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认为学生作文要从教师批改过渡到指导学生批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作文的思想内容.宜对中年级(3-4年级)学生进行专门的素养训练,如观察能力的训练,应引导学生对静物、景物、陈设、人物、季节的不同等进行有目的性的观察,应对生活中的物的专业用词进行积累和运用;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小学中年级要通过观察作文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我们会教育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增加阅读积累,要收集好词佳句……但是却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求知欲,才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会主动去观察,去阅读,去积累。学习如此,作文亦如此。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应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5.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着重阐述了写作中自己的几点看法: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然后才是材料的积累,要积累材料,就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再加之多练,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素质方面的收获。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阅读书籍和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文贵于真”,作文就是写生活,作文应该是真实情感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平时要多让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积累素材,抓住写作时机,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习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在课内让他们读课文,课外多读书报,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人家的写法。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鼓励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而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修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看见作文就感觉“难受”,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写作文,看见作文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修改中找到习作的乐趣,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倾吐知识积蓄,没有学生的主动倾吐便一无所有.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落实以下几条措施: 一、自主活动,积累习作素材 1、开展活动,丰富习作素材.活动是增长儿童知识,丰富儿童经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在从事作文领域的教学活动时,格外需要一种普罗米修斯的精神,通过四个台阶,用智慧和热情将抒发和书写的火种播入孩子们的生命之中。在认识上还原作文教学的生命原态:重积累、重激发、重赏识,重真诚、重灵性、重妙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写作是彻底的主体行为,要靠自己即自己积累,自己领悟。教师则要最大限度地设计学生的积累形式,创造千奇百怪的写作理由,用真心实意的激赏和恰到好处的评析帮助学生实现最佳的写作形态,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20.
无话可说,作文时无内容可写,作文就失去了意义,作文技能的培养也无可依托了。可见突破习作"无话可说"瓶颈所具有的迫切性。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以"放"为原则,以习作活动开放、命题范围开放、思想要求开放、作文指导开放、作文修改开放等为途径,通过解放老师的脑,以解放学生的手,实现学生作文"有话可说"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