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培养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于是与其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从过去个体与个体的单独竞争式学习中走出来,有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群体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
个人认为,要提高课常教学质量,只有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某些学习活动的经常性倾向.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要想在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好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把语文课堂常规中的学生做到的条条款款融化到教学过程中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步一步牵引学生完善自己的习惯,让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4.
庄煦 《科学咨询》2010,(18):16-17
个人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某些学习活动的经常性倾向。  相似文献   

5.
"互动式"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是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教师启动为前提,学生自学为基础,小组合作为主体,组际交流为保障.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成为人的终身需求,学习能力是每个公民的必备素质。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学习活动中掌握基本知识,获取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同时,不断积累学习方法,获得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要做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继续学下去;储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养成认真听讲、动手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语文“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教师转变观念,认真备课,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趣,教学目标明确,检测手段得当,评价中肯公允,实现堂堂清.这是实现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然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感悟到语言的、艺术的美的熏陶.高效课堂才能高声大笑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新学习的关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提问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鼓励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既是老师的权利,也是学生的权利.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让学生在积极思维、质疑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问题意识,逐步养成会问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互动式"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是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教师启动为前提,学生自学为基础,小组合作为主体,组际交流为保障。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墓础,是新的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的理念.课堂作为师生完成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正是教师主导完成学生实现习惯转变的载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创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不弃探索的学习方式养成,还有利于师生交流与思想碰撞,形成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1.
结合日常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学习策略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学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要有新方式,新模式,力图使得学生获得新方法、新知识,构建新思维,逐步形成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素质,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今初中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以教学相长,相互和谐,师生共谋发展而聚焦于一起,即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个体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纳入课堂中,使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学会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合作学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数学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中如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勤动口——说理,勤动手——推理,勤动脑——明理”活动,学生就会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协作、合作意识.学生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就会主动地尝试着去动手探究,创造出多样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的认识水平、数学思想也恰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发展.他们的各方面的素质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数学素养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倡导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让语文课堂“妙”处无穷,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点燃学生思维爆竹的技巧;要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全面的发展,教师就要有一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教学方法.现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十种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指导”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采用恰当的形式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帮助学生围绕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积极地观察,积极地倾听,随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尤其要注意学生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出现偏差、能力法杖不到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走进误区等现象,及时给予指点和教导,保障学生的学习进度及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8.
课标指出:"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是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学生思路狭窄,无话可说:别人说话时不能仔细倾听:学生口语表达不清等.如何才能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呢?笔者以为,只有让教学途径走向多样,教学方法走向交际,则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就会变得神采飞扬,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呢?1合作学习习惯1.1让学生学会大胆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何平 《科学咨询》2008,(18):23-23
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特征,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叶圣陶老先生的精辟见解是"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逐步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呢?叶老先生又说"阅读本身就是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项任务,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习惯,然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在不断读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所以在浯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是十分必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