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的小说……时而刀光剑影时而清语缠绵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纵论古今他是一个满族后裔医学家后世传人虔诚的佛道学门徒真挚的爱国学者他叫担林,中国作协的著名高产作家。长篇小说《一个女囚的自述》、周日都遗梦》、《燕子吕三》、《神拳传奇》、《圆明园秘闻》等都是他的妙笔之作,至今,小说作品已有]4部。另外他还著有电影文学剧本、诗歌、散文等,足有700万字!然而,“你知道吗?擅林就是今年2月15日北京青年报刊出《骨蒸——杨晓霞怪症试析》的作者孙继光卜…··’烟然碰到北大荒兵团战友邹金良,他绘声绘色地跟我道起了檀林。我疑惑…  相似文献   

2.
自从听说电视剧《大宅门》历经磨难终于开拍的那天起,我就盼着它播出,因为我知道这是郭宝昌多年的梦想,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他的一首生命之歌。作为一个朋友我为他高兴,作为一个观众我对这部作品寄予厚望。 《大宅门》开播以来,我是天天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看,看这位从大宅门走出来的人创作的《大宅门》。从片中人物二奶奶白文氏和景琦身上,以及那贯穿在片中的京剧文、武场的演奏声中,都让我油然想到这部片子的编导郭宝昌。 想到他曾对我谈起过他是多么迷恋京剧,在前门外的广和楼、大栅栏里的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以及鲜…  相似文献   

3.
秋天的心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相似文献   

4.
时光邮差     
五月中下旬,跟小女儿研习新出的《空中英语教室》(小女儿以此为课本),每为封面那只波斯猫所感动,不免一冉赞叹现代摄影术和印刷术之神乎其技。我跟小女儿说:“达·芬奇要是有机会看到这张封面,小知道他会有什么感想?如果有时光邮差,邮资不很贵,爸爸很想把这张封面寄给他。”小女儿听了眼睛一亮。我立即省悟到这句话给小女儿打开了小孩子们天真烂漫的一道深邃多彩的游戏之门了。  相似文献   

5.
有-种朴素怀怀平淡如水,但绵长而耐人回味,一如古井清泉;有一种散淡表述明白如话,但平实而不浅陋,好似促膝倾谈。这就是我阅读《王霆钧散文》时的真切感受。 这位生于江河之滨,又于绿色军营里百炼成钢的美男子后来到长影,但不是从艺而是为文──当了剧本编辑。虽然王霆钧不是那种一路飞扬浩歌的行吟者,但是除散文而外影视剧本、小说都在不停操练,出过集子拍过片子,确也成绩斐然。比较而言我更爱读他的散文。我以为散文写作不必在意时尚消费和市场走向,不需刻意应和什么。这是一种最随意而放松的写作,如果去掉粉饰与矫情,那就…  相似文献   

6.
初识成中英先生,是在1986年。其时成先生应冯契教授之邀,来华讲学。成先生的学说博大精深,论证时分征博引,学员们无不为之折服,并使我对他所创立的“本体诠释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的两次见面,他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未及深谈,学术讨论基本上是以通信进行的。第四次见面是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中国哲学会》(1993年8月)上。成先生作为国际中国哲学会的名誉主席,在整个会议期间非常忙,尽管如此,他还是抽时间与我长谈,答疑解难。会议结束后,成先生回到美国,不久就给我寄来了他拟写的新著《本体诠释学》的写作细纲…  相似文献   

7.
有位中学生给我写来一封信,说他很为一个问题担心,那就是关于“死”的问题。他说自从他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以后,就开始为之苦恼为之愁。既然人人都得死,并且死后不知要变成什么或化成什么,那么现在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他求我一定要帮他把这个问题解...  相似文献   

8.
擦肩而过的遗憾早在10多年前我便从外文建筑学术期刊和书籍上知道了阿尔多·罗西先生的生平、成就及著作的一些情况,很钦佩这位同行。因此,在1987年编《现代艺术辞典》建筑部分,选建筑学家时为他列了一个条目,几乎是收入者中最长的条目。但是由于国内熟悉意大利语言文字的人凤毛麟角,所以20多年前已是大名鼎鼎的罗西,在中国同行中都很少有人知晓,重视他而研究他的人就更少了,只是到近几年才多一些。可以想见,建筑界以外的朋友更难得知道他。1995年冬天,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代表团在意大利米兰访问期间,一天我听意大利朋友讲那天下午…  相似文献   

9.
刘邦有知人之明,他知道萧何忠诚能干,与之推心置腹;他知道张良足智多谋,对之言听计从;他知道樊哙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与之亲如兄弟;他知道韩信能力超强而野心勃勃,对之限制使用。因此,他能够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路走来,直到摇身一变唤作"汉高祖"。项羽作为刘邦的对手,在很大程度上就输在没有知人之明。他不知亚父范增对他忠心耿耿,对之言不听计不从;他不知韩信、陈平是绝世之才,任之流往汉营为敌所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风雨,上千首泽曲,薛范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首他是谁?面容清瘦,其貌不扬,戴着一副普通的深度眼镜。身材矮小,坐在椅里,穿着普通的浅灰色茄克衫。操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弱,让我这个南方人竖起耳朵才能听明白。──这就是薛范。──这就是那个编译了《卡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以及《丽达之歌》、《一路平安》等15O0余首外国歌曲、出版3O多种歌集的薛范。人们所熟悉的外国歌曲,大多是他的手笔。——这就是普通的被人不认识、但永远不会被人遗忘的薛范。扼住均运的喉咙一位哲人说过,高深莫测谓之天,无可奈何谓…  相似文献   

11.
约会     
一直到了初中二年级有了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  相似文献   

12.
演完《天下无贼》之后,我跟冯小刚工作室签了约。终于有“单位”了,不再是一个四处漂泊的人。从前,有戏拍的时候,我不知道下一部戏会在哪里;没戏拍的时候,我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真没有想到,他竟是这么一位衣着朴素、相貌普通、亲切慈祥、幽默诙谐的老人!他是乘公共汽车来的。如果我也在公共汽车上,即使面对面站着,也万想不到他就是我敬之慕之的著名漫画家方成。在我的心目中,他简直是一个智慧而神秘的谜!我从戴红领巾的时候起,就喜欢读他的漫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漫画更是佳作迭出。特别是《武大郎开店》、《不要叫我“老爷”,叫“公仆”》等名作,一幅漫画抵得上一篇社论或评论,一经看来,不仅立即刻在了我的心上,而且有品不尽的余味。现在,他是《人民日报》国际部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各理事,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祖父去世后,他的《拉贝日记》才出版。我不想等我走了以后,我的《拉贝与中国》才出版。”托马斯·拉贝在每一场演讲中都会举着《拉贝与中国》的样书笑着调侃。我听了他五场演讲,每次听到这句话都会受到极大触动,当然受到极大触动的不只在他讲这句话的时候。2023年9月5日,德国海德堡大学妇产科教授、德中妇产科学会副主席、德国生殖与妇科内分泌学会前主席、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拉贝日记》作者德国友人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Thomas Rabe)先生再次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5.
读《王蒙诫贤侄》□娄世卓王蒙是大作家,大名人。其称之为贤侄的是一位老友之子。“老友之子未及而立,最近就任副县长之职”,可谓之贤。王蒙应老友之命,给贤侄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新乡日报》转载时题为《王蒙诫贤侄》(摘自《四月泥泞》,海天出版社出版)。我...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朗读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文以载道的一种教学手段。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可见我们古人特别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17.
《华声月报》作为中国唯一覆盖全球华人社会的大型新闻期刊,已经日益引起海内外读者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108页的巨大容量,也不只是因为它全部彩色印刷的豪华装帧,最让读者感到与众不同的是它的新闻报道的模式。它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把今天中国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真实、深刻地展示在世界面前。目前,《华声月报》发行所至的世界118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读者都知道,《华声月报》的社长兼总编辑名叫范东生。但是,很少有读者知道范东生就是中国新闻界声名显赫的前驱人物范长江之子。范东生至今仍难以说清是什么力量把他推进了新闻界。…  相似文献   

18.
上篇认识赵其昌前,不少人对我说,你该采访采访老赵,他可是个传奇人物,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考古专业大学生,定陵发掘工作队的队长一定有许多故事。还有人告诉我,一次他们同去密云,密云文博馆的人见了老赵就像见了真佛,老赵只要说哪件东西好,后面马上有人就把它收藏起来……于是我拿起电话。然而,赵其昌却一次又一次婉言谢绝了我。他总是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没什么好说的。直到他听说我读完了《风雪定陵》─—这部他夫人杨仕与部队作家岳南合著的有关定陵也有关他的报告文学,听说我读完他为此书撰写的“跋”之后那一场痛苦和那一…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知道丁大卫,是在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里,崔永元“坏坏”地笑着,而丁大卫则一脸真诚与严肃。后来,我由于志愿填报的“失误”,到西北民族学院读书,但就是那里,我见到了丁大卫——这个曾经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外教。后来的交往和接触中,我被他的为人和敬业精神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找不到原版孔子孔子,永远不会远离中国人群的两千五百年前的老祖宗。中国人都知道他。但现代大陆中国人知道他,仅止于知道有这个人,孔子到底是这么回事,不知道。于是,再造一个孔子乃至再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