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守斌 《兰州学刊》2010,(Z1):74-76
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重要一支,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话本小说的研究作一概述并提出当今研究的薄弱点,从而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因果报应”观念与中国话本小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话本小说普遍存在因果报应思想,这种观念不仅来自佛教,也是我国古代社会上自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普遍具有的社会存在。反映在话本小说中一方面是从作品结构上以果报思想作为整体结构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利用话本小说的独特形式,以说话人身份穿插议论评述,经文人染指后更与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结合在一起。话本小说果报观念宣扬了鬼神迷信思想,让受压迫群众安于现状不思反抗;在艺术上使作品容易流于人物塑造类型化,结构公式化的弊端。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思想,表达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理想愿望。  相似文献   

3.
杨东方 《兰州学刊》2006,(11):78-81
盗贼系列话本小说指的是以盗贼为主人公的传记体话本小说。在它的故事演变过程中,文人的逐步介入是一个明显的特征。从一开始的文人缺席或无语到最后的盗贼导师,文人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小说中的重要位置。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促使小说中的盗贼品格越来越完善,从而能与社会形成越来越协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小说的发展命运,导致其最终消亡。这种现象的出现具有多方面的原因,而话本小说从说话艺人创作到文人创作的转变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诗词与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是有宋一代的时代文化风尚,话本小说娱乐功能的选择,诗词本身的怡情娱乐功能等原因共同合力的结果。诗词与话本小说相结合的文学功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小说通过引用诗词,提高了其文体的表现力,使小说更好地适应着社会实用的目的;另一方面,诗词因为小说的表现需要而突破了其功能与题材的限制,使诗词的取材视野深入到广袤的社会生活中去,吸收了世俗文化的营养,而变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故事性、叙述性 ,情节是构成小说的不老要素。情节是由情节单元组成的 ,情节单元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情节结构类型有六种 :线状结构、网状结构、画面结构、象征结构、写实结构、散文结构。  相似文献   

6.
清中后期话本小说文体全面突破了传统文体规范,出现了篇章体制与叙事模式笔记小说化等文体变异现象。这种文体变异与话本小说文体观念的极端片面文人化发展直接相关,实质上是以笔记体的文体宗旨、叙事精神改造话本小说原有文体传统的结果。话本小说文体变异是创作走向衰亡的产物,而文体变异又反过来加速了创作的衰亡。  相似文献   

7.
王昊 《北方论丛》2004,(3):18-20
"说话"艺术是宋代在唐五代说话、寺院俗讲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瓦舍伎艺,话本则系由说话而来的书面文学,属俗文学的范畴.金代文学延续了北宋以来的雅、俗文学二维结构,金代的"说话"艺术承北宋而来,作为讲唱文学构成金代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9.
明清话本小说有诸多作品叙写了高僧坐化一事。与佛经叙述不同,话本小说所言及的高僧,在坐化后往往投胎转世,根据坐化时的心念,以新的生命形式重新出现。文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行为,联系话本小说产生的理学时代语境不难发现,高僧坐化故事除诠释佛理外,还是心性理学的形象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其完成了对理学的肯定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韵散相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结构方式.寄生词曲羼入话本小说后,于话本叙述体例、结构模式、语体风格等都产生明显影响.寄生词曲与明代话本小说文体变迁可分为三个时期:明前期话本受商业传播与读者接受等要素影响较少,因此寄生词曲的运用亦大致与宋元话本相似;中期话本入话体制逐渐趋于规范化,寄生词曲的议论功能不断强化;晚期话本中寄生词曲于小说体式的影响呈现出二极化的状态.话本小说中寄生词曲的流变从侧面映证了话本小说从早期的说唱文学之一种发展为成熟文体形态的文人化案头文学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1.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07,(4):107-111
中国早期的小说主要是用来补正史之阙和崇艳猎奇的,从唐传奇开始,小说的劝戒功能开始被重视。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理论家与小说作家为了抬高小说的地位,有意识地加强了小说的劝惩功能,在他们看来,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的劝惩功能要超越其他一切文化形态。明末的拟话本小说深受小说劝惩论的影响,因此也生发出一些独特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2.
吴广义 《阴山学刊》2001,14(1):31-34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情节具有传奇性的特色.这是传统美学在小说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其主要表现是情节曲折多变;偶然与巧合手法的运用.由于情节曲折离奇,使作品生动、有趣,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小说的情绪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小说感人的艺术力量来自于其作品中一条流动的线索———情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作品特有的情节结构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 ,特别是战争的经历都是这条情绪线索形成的原因。这是一种对死亡的恐惧、逃避和无可逃避的情绪 ,而最后作者又以行动为这一情绪划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来华的西方人出于对异质语言的敏感、华洋杂处的现实需要以及探求中国文化的兴趣,率先发起了语言变革。他们所作白话小说主要包括传教士小说和汉语读本中用北京官话改写的白话小说,其中所用白话则经历了由章回小说的旧式白话到北京官话的转变。尽管西人进行的白话实验并未带来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但在对白话文的认识与运用上表现出相当的超前性与创造力,是我们研究白话文运动的绝佳的参照系与对比物。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与评价“五四”白话文运动。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与戏剧艺术的现代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计算机与戏剧相互渗透过程中出现的两种重要现象 ,即运用戏剧模式开发电脑软件 ,利用电脑软件发展数码戏剧 ,以此为基础 ,探讨当前戏剧观念所面临的推陈出新问题。可见当代信息科技既对传统戏剧提出了挑战 ,又为戏剧的变革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形成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后来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内涵、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使得20世纪的中国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在社会学的内容表现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差异,由此人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小说和现代西方小说所呈现的不同创作特征和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17.
杨维桢戏剧序跋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杨维桢的戏剧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元曲源流论、戏剧本体论和元剧时代特征论.其中,以<诗经>、<离骚>为元曲之源,认为戏剧便是借助"声文"表现"典故"以"警人视听",否认元剧是"治世之音"等观点,皆有其现实针对性或理论深刻性.然因其是以"复古"为理论号召、以古乐府为创作专攻的文学家,故而使之戏剧研究时常处于一种低调论说、保守评价的状态中,这似乎可成为评价杨氏戏剧思想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霍桑探案》以情节作为创作的中心,既是对传统小说技法的继承也是对前代文学创作手法的逆转;与同类题材作品相比,程小青在师法《福尔摩斯探案》的基础上使《霍桑探案》具有自己的情节创作模式,其作品试图超越但又难以突破;与同时代的其它题材作品相比,《霍桑探案》的价值又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戏剧性与情节性,是故事叙述不可或缺又相互补足的二元审美特质,共同构成叙事艺术的核心审美范畴.相较戏剧、电影,电视剧的戏剧性与情节性更丰富易感、关系更密切复杂,戏剧性与情节性的表现强弱和价值优劣,往往决定着电视剧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电视剧审美接受过程中,戏剧性与情节性的伪劣失实、断裂失衡、同质失趣等问题,会影响作品的叙事表达,进而造成受众审美感知错位.为此,须以优质互娱、动态互融、多维互生等策略意识对其予以纠偏重塑,复归动态平衡.结合创作实践来看,近年来,国产剧在叙事层面发生着显著的"情节化转向","戏剧性耗散"与"情节性熵增"即为其外化.针对于此,国产剧优质生产的进一步实现,既离不开戏剧性与情节性的关系重构,又应采新规、用新策、走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